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党校教师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的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灵魂。 一一题记 2008年初春,乍暖还寒。我到交通局上班不到一年,组织上微调突然将我调到了县委党校。当时,我是一万个想不通,情绪一落千丈。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解嘲认为,也许是命中注定师范毕业本应教书育人,行政工作了20多年,也该补上当老师这一课。 当时,县委党校校址在城北衙前大道2号。一栋六十年代建造的三层砖瓦结构办公大楼,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在当时县直机关单位办公条件可能是最差的。进到党校,幸亏时任常务副校长卢海明(现为县委宣传部长)对室内做了装饰装修,二楼、三楼均安装了吊顶,办公条件有明显改观。自2008年进党校担任副校长以来,我先后分管函教室、教学室等科室工作,在卢海明校长的亲临指导、龚武煌和陈锡思等老教师的热心帮助下,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回想初到党校,教务工作的复杂流程,办公室日常事务的精益求精,让我一时手足无措。海明校长开导我说,党校姓党,党校有党校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时间长了,你就会明白的。 学习永远在路上。党校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缺乏教学能力是每一个新老师的现状,幸运的是修水县委党校不缺经验丰富的老师,记得当时,以常务副校长卢海明为首,有匡全寿、龚武煌、陈锡思等骨干教师队伍、更有周有财、沈东阳、卢正秋、熊静等后起之秀。学员的培训课是我们的优质资源,党校鼓励我们旁听培训班课程,我们也绝不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尤其是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市委党校以及各大高校请来的专家教授们成为我们眼中的“香饽饽”。课间休息时,我们总是围在老师身旁问东问西,有时候甚至让老师忘记了上课时间。正是因为经常与这些专家教授们交流学习,使我快速完成了党校课堂知识的积累和授课技巧的掌握,让我也有了跃跃欲试上讲台的冲动。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分管教学后,尽管教研枯燥,但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我逐渐领略了教研的乐趣和价值。在参与教研项目过程中,我逐步掌握了教研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会了如何进行文献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深入学习中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加强对理论知识和热点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教研成果的积累和应用,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让我可以更好地为学员提供有深度、有广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指导。 普罗大众眼中的党校是相对神秘的。而在我眼中,褪去神秘的面纱,党校精彩纷呈。在这里,“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决定了党校的鲜明底色,党的旗帜在党校的上空高高飘扬。在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三尺讲台上,知名教授、党政领导、模范代表轮番登场,他们宣讲政策、激扬文字、挥斥方遒。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在这里诠释,党的大政方针在这里解读。墙上的宣传语,走廊的名言牌,一步一景皆有党性,一言一行皆是修养,充分彰显理论培训的主阵地、党性修炼的大熔炉。 过去人们调侃,到党校学习就是“学点词、养养神、认点人”,如果从正面看,这句话倒是有积极意义。那时候,常务副校长卢海明同志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十分重视组织教师和学员出外短期业务学习培训充电。记忆中在党校期间参加过一次全县正科级后备干部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班。在井冈山干部学院这个“大熔炉”里,全体学员饱尝了一顿“理论大餐”,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尤其是2008年12月上旬,随同时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位华、党校王业勋副校长及陈锡思、匡斌老师等5人前往清华大学参加“教育扶贫新形势下县域建设与发展高级研修班”,通过为期一周的短期培训,真正让我们在思想上似乎又重新洗礼了一次。在各种辅导讲座中,包括了《城市基础设施与规划》、《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中国社会问题分析》、《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新时期县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次培训的课程虽然不多,但每一门课都非常有针对性,我都认真记下了老师讲课的重点。在这听课的过程中,经过系统学习,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末了,同去的陈锡思老师买了个新U盘将课件一一拷贝了下来。 修水网 2011年梁红同志接任常务副校长后,党课除白天正课学习外,有时晚上还安排一些知识讲座,尤其是新开设了有特色的《山谷大讲堂》,带头讲了第一堂课。之后,陈锡思、龚武煌都讲了课,反响很好…… 诗人说,世上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我想我与党校的遇见,也是缘分使然。 风雨如磐,峥嵘岁月,是一代代党校人辛苦付出的华年与轮回,播撒希望,收获梦想,大家用青春和汗水在党校事业的田畴辛勤耕耘着、默默付出着。无论是退休的还是调离的,都是我们的前辈贤者。记忆中那时逢年过节,我们会一起去看望李胜白、游承贵、韩献民、徐康平等老领导和老教师,我很喜欢看他们额上的皱纹和眼眸里的暖,那里亲亲切切地镌刻着对党校的依恋和深情,他们的心中珍藏着党校记忆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时,那一份真挚令我们感怀。这一方热土承载着一代代党校人的芳华与梦想,我骄傲,我曾经也是党校人! 本文来自修水网 时光如梭,算一算到党校工作4个年头,2011年离开已有13年之久。我想,时光行走的速度比我感受到的速度要快,不仔细想,还以为自己是党校的新人。时光荏苒,竞已是4载韶华飞掠而去,朱自清先生的感慨终于在我的年龄不断增长的叹息中开始沉吟和反复,“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身处匆匆不觉匆匆,粗疏如我,实在不明白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感慨归感慨,此时此刻,我很眷恋在党校的每一个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