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访书院 (2010-01-22 20:39:47)转载▼ 近日在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南山崖景区内看到,建设工人们正热火潮天地建设濂山书院;凤巘书院亦在整修工程中。黄庭坚纪念馆濂山书院为新建馆区景点之一,占地1460平方米,已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步履兴致之余,观周武现之文可了解到修水古书院的建设特点和教育体系。 书院是我国古代各地著名的学术中心、教育中心及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基地。修水自北宋康定元年建立濂溪书院开始,在近千年历史长河中,书院林立,讲学群兴,人文蔚起。至清朝,修水不仅对前朝书院进行修葺、扩增,而且还建立了多所新书院,其境内的书院数量,位居省内前列,教学质量立潮头、领风骚。 因为古书院的建立,文化得以传播,学子得以接受各种教育,历代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修水便有了“一门四十八进士和宋代修水黄氏中进士者达61名”之说,有了“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之誉,有了“一书院兄弟十龙登进士”之传,有了“宋代分宁登进士者达171人,人才之盛,名噪江右”之赞。自唐宋至清代,修水县共有进士201名,举人317名,古代和近代县人留下各类专著200多部。修水不愧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文章奥府之称,也是修水自建立书院后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真实写照。 HULING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元年(717年),将原有的藏书机构乾元院更名为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此书院是皇家编、校、典藏图书的地方,类似于皇家图书馆,不是教学机构。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书籍越来越多,供个人藏书、读书、治学的私人书院遂逐渐出现。而真正从事教学活动的书院大约始于中唐时期,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 在唐代,修水未建立书院,其教育应是官方教学。宋代,修水教育发展很快,为修水古代教育之鼎盛时期,特别是此时书院建立,重教兴学之风颇为浓厚。当时建有芝台、樱桃洞、濂溪、流芳、金湖等大型书院5所。且在此书院读书的学子,大部分学业有成,成为国家之栋梁。 至明代时亦呈发展状态,其数量与学额均有所增加。 至清代,修水书院已有近30余所,其境内书院数量,位居省内前列。据多家史料记载与统计,清朝修水中进士者83名,中举人109人。 综观书院的历史,发现修水古书院的发展几乎与科举的变迁同步,宋代是进士备受荣耀的岁月,书院兴盛;清代光绪前,书院达兴盛巅峰,但随着科举穷途末路。随全国各地书院纷纷停办。 xiushui.Net 濂山、芝台、樱桃洞等书院,值得后人追忆与铭记。 濂山书院,北宋周敦颐创办,开修水书院之先河。北宋康定元年(1040),33岁的周敦颐被朝廷从千里之外的湖南道县,调任修水主簿。在修城任职期间,他兴教育,办书院,濂山书院就是他创办的第一所书院。之后,由周敦颐在全国各地创办的多所濂溪书院等均晚建大约10到20年。 元至正十一年(1351)县尹罗珉、明成化间知县萧光甫与义官刘用礼父子(子刘淮)建濂溪书院。崇祯间(1628-1643)巡抚解学龙、佥事邢大忠复加修葺,易名“濂山”,以纪念周敦颐和黄庭坚。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七年(1668)知州徐永龄重建,复称“濂溪”。不久又遭兵火。乾隆八年(1743)知州许渊将云崖、洞山两寺田租759石(253亩),除完漕粮及拨给普济堂谷百石外,余全作书院经费,乃鼎革一新,再定名“濂山”。嘉庆、道光、咸丰、同治间,历代续捐,学资倍增。书院生员及捐银者遍及八乡,故濂山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州“总汇”书院。同治五年(1866),又契买黄土岭熊家园屋宇,添建“肄业及崇祀之所”,亦署“濂山书院”。清末废圮,惟其残存房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尚存。 xiushui.Net 芝台书院设于溪口,樱桃洞书院设于布甲乡,皆宋黄中理建。中理是黄庭坚的曾祖父,为人深沉有谋,虽隐田间不求闻达,却在布甲老宅开设樱桃洞、芝台两学馆,当时各地士子常达数十百人。于是,至中理及弟中雅、中顺共生有13个儿辈中,就读两馆。其中10人先后高中进士,充当国之栋梁。尤以黄谓最为突出,游学欧阳修门下,以文学名世,与江北段少连齐名,时有“江南黄茂先,江北段少连”之誉。 鳌峰书院是修水县城如今仅存的一座书院。书院为同治八年高乡宾兴捐户所建。书院结构简朴,独具匠心,三个天井正好形成一个天然的“品”字。使人联想到清贫乐道、品德为先的办学育人宗旨,体现了鲜明的个性特色,现内居住着10余户居民,之间用木板相互隔开,改变了其原有结构。 在黄庭坚故里修水双井村,有一所小学校,它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校名——高峰书院。应该为我国现今唯一一所以书院命名的小学。书院处为山谷先生少年读书的地方,相传黄庭坚回乡省亲时路过此书院时,在山门石壁上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字,里人为保存其墨迹,连石带字凿去。高峰书院始建于明朝,因书院后有一高峰,且期望学子学攀高峰,志为高远,故名高峰书院。后该院曾多次维修,但又多次遭兵毁。现在这座书院是由九江市检察院资助重建的。书院面积达1500平方米,格局为四合院式,回形的四排房间都是教室,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将48位进士的名字和事迹用木刻展示陈列于图书室内。为学习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规定的课程外,还开设有国学等课程。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此外,凤巘书院,修水县城最大,制度最齐的一座古书院,其完善的教学制度,堪称古书院典范;此地因曾为工农红军第一师第一团驻地,2006年被国家定为国家级保护地,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梯云书院,客家人在修水州城所建的第一所书院,其梯云意谓“登云有路志为梯”。该书院为义宁州客家人的教育振兴与义宁陈氏文化世家的迅速崛起,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名臣徐禧祖父徐师古变卖部分田产,筹资在何市故里创办的金湖书院,可称得上是名人赋诗称赞最多的修水古书院。宋代名人苏轼、佛印、杨徵、梁白等均为该书院赋诗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