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现在,和外国人交往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就是七、八线的小县城也有外国人工作。金发碧眼或黑肤黑发的外国人经常现身县城里的边街小巷或商铺货摊,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江西南昌府宁州(今九江市修水县)有一个叫周希令的,就开始和一个欧洲人进行交往,距今已经有409年了,查找江西修水县有关历史,很难发现比周希令更早和欧洲人打交道的修水人。 周希令,字子仪,号浒西,宁州高乡犀津丁田(今修水县城黄田里)人。生于嘉靖丙寅(1566)年二月二十五日戌时,逝于天启壬戌(1622)年八月二十二日辰时,享年五十七岁。 周希令是万历庚子(1600年)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中周延儒榜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乙卯(1615年)授兵科给事中,庚申(1620年)转礼科右、左给事中,户科给事中。光宗朱常洛即位,周希令上中兴十二要疏。壬戌(1622年)春闱,周希令为考官房师,所选拔入围的都是才学出众的人才,其中有状元文震孟。这年八月,皇帝嘉奖其功劳,周希令晋阶太常寺少卿,九天之后因劳累过度,逝于任上。 xiushui.Net 死后,学生、状元文震孟为周希令撰写墓志铭。22年后的1644年,周希令坟墓迁移,其长子周先升不远千里到京师请周希令同榜进士、大学士王应熊撰写墓志铭,王撰写的《明太常寺卿周希令墓志铭》已载入《义宁州志》。 周希令1613年中进士后,朝廷选派他及同榜进士王应熊、孔贞时和欧洲人阳玛诺合作,引进西方科技,两年之后的1615年,四人合作的科技著作《天问略》刊印。 1610年12月15日,日食预报错误,激起了朝野制定更科学更准确历法的强烈呼声,事件前后持续了一年多。此时,基督教已经传入中国,而耶稣会传教士带来的历法则准确预报了日食。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历法,并和传教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事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支持。 这时,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中,阳玛诺是最懂历法的人。阳玛诺(1574—1659,EmmanuelDiaz),葡萄牙人,明朝末年来华的传教士。先在澳门、韶关等地传教,1614—1615年担任中国、日本两国教区负责人。1621年接受朝廷邀请帮助制造火炮,以后,活动于上海、杭州、江西、福建等地,后定居杭州,1659年卒于杭州。他对中国的主要贡献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伽利略望远镜和伽利略的天文发现,还和中国学者周希令等人合作编写刊印了科技著作《天问略》。
阳玛诺《天问略》
按照朝廷安排,周希令、王应熊、孔贞时三人对阳玛诺带来的天问方面的已经翻译成中文的著作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读,对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向阳玛诺提出,阳玛诺则答疑解惑。在整个过程里,周希令等三人将所有的问题和回答进行记录,最后整体成书。《天问略》阐明月相和交食原理,节气、昼夜和太阳运动,并突出阐述了用伽利略望远镜所发现的木星的四颗卫星、月球表面、金星盈亏、太阳黑子及银河带的星体结构等知识。由于三人提出的天文学问题非常全面,阳玛诺回答得也非常详细,因而《天问略》就成了一本全面介绍西方天文学知识的启蒙读本。 修水网 此书正文之前,还刊刻了周希令撰写的《题天问略》、孔贞时撰写的《天问略小序》、王应熊撰写的《刻天问略题词》及阳玛诺撰写的序言。在书名之后正文之前,还刻有“泰西阳玛诺条答,豫章周希令、袜陵孔贞时、巴国王应熊同阅”字样。 此书的取名源于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周希令等三人和阳玛诺的一问一答,实际上也是对天地日月星辰运行科学真理的探求,是明代时期的“天问”。由于问答的内容相对普通简略,因而在“天问”二字之后加了一个“略”字,最后定名为《天问略》。
阳玛诺《天问略》
由于《天问略》一书的问世,催生了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崇祯历法》的产生,并取代了弊端很多误差很大的“大统历”。公元1644年(顺治元年),满清入主中原。次年,《崇祯历法》在西方人汤若望等人的举荐下有幸在清代得以重新启用,是为《时宪历》,又称为“农历”,《时宪历》的颁布,昭示着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历法改革得到了阶段性成功。沿用至今和公历并行使用的“农历”,还是指导农事活动、预报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的重要依据。可以这么说,农历的产生,明代江西修水人周希令功不可没。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周希令出身于宁州名门望族,其家族前辈有修水历史上有名的明代“宁州双凤”进士周季麟、周季凤,刑部尚书周期雍,还有松杨知县周季邦、四川马湖知府周昺等人。 为周希令撰写墓志铭的文震孟是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为“吴中四才子”之一文征明曾孙,和姚希孟、顾宗孟号称“吴中三孟”,天启二年(1622)第十次参加会试后,终于及第,并在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一举夺得状元,最后累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崇祯九年(1636)病卒。 为周希令改葬撰写墓志铭的王应熊(1589年-1647年)字非熊,号春石,四川巴县(今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人。极聪慧,少家贫,力学,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督川、湖、云、贵军务,卒赠太保、建极殿大学士。值得一提的是王应熊气节高贵忠贞不二,隆武二年(1646),清军入川,招降王应熊,王却斩杀来使,以定全军上下不降满清不仕二主的决心,后卒于贵州仁怀。
阳玛诺《天主降生圣经直解》
王应熊在周希令的墓志铭中前后两次发出慨叹:“有明太常周公,其古之所谓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者乎!”“著其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者。”意思是周希令对国家民族有很大功绩,而又不为人们所知,充分肯定了周希令为朝廷做出的巨大贡献。 HULING 和周希令、王应熊一起研讨天文科学编著《天问略》的孔贞时为池州府建德县(今东至县)人,后授检讨,历起居注,因劳卒。卒于何时何地无考。 【读后记】阳玛诺的著作包括:《天问略》《天主圣教十诫直诠》《天主降生圣经直解》《代疑论》等,初稿成稿日期不详。《天问略》阳玛诺最早期的中文著作,注明「万历乙卯仲秋月泰西阳玛诺题」,即16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