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者,吾师义宁陈巡抚,以道员需次湖南,馆余授其犹子。君为巡抚世好,从余学,尝与议论古烈,君辄义形于色。窃意,他日必捐躯以循国家之急,不图明珠弹雀,损所重而为轻,惜矣!嗟夫!世之窃高位,盗魁柄,租外援以稔内乱,削国殃民,是殆为兹之称乱者嚆矢也!彼既漏于科网,而苍苍者亦蔑从而震之,独何说哉?盖运极道消,造物祸福之降,亦有难以人理测者。不然,君循良也,顾遘时祸吊茲之酷,则夫天之报施君者固当如是也耶?君同里何君桂秋介我宗杰鄂钟来谒传于余。呜呼,次其行事,俾藏之宗祊焉,”
此文摘自平江名儒吴绩凝文章《查君子通传》的最后一段。文中意思大概是这样:“过去,我的老师义宁陈巡抚(陈宝箴),以道员的身份候补在湖南,开办了一所私塾,请我教授他的侄子们。子通家与巡抚是世交,所以也跟我学习。子通曾经和我谈论古代的忠烈之士,总是义气凛然。我私下认为,子通日后必定会捐躯以解国家之急。没想到真的像用明珠弹射鸟雀一样,为了不重要的事情而损失去性命,太可惜了!唉!世上窃取高位,盗取权柄的人(袁世凯),租借外债而引发内乱,削弱国家祸害百姓,这大概就是这场动乱的开端啊。他既不受法律条文约束的,而苍天也没有办法震慑他,这事儿该怎么说呢?这是运极道消,人间祸福的降临,也难以用道理预测的。然而,子道是奉公守法的好官吏,却遭到这么残酷的杀害,这是上天的报应本当是这样吗?子通同乡何君桂秋由我的宗亲吴鄂钟介绍来请我为子通写传。唉!所以我才将子道的事迹写出来,以供珍藏在查氏宗祠中”。
此文章刊登在修水八修《查氏宗谱》卷六中,查子通就是修水来苏近代“琴坛盟主”查阜西的父亲。据我考证,八修《查氏宗谱》于民国九年(1920年)冬付梓,查阜西兄弟为了在《查氏宗谱》刊登其父事迹,于是约八姨父何桂秋(善昆曲)远赴平江,请了当地前清进士吴绩凝写了这篇《查公子通传》。 修水网
文章通篇描述了查子通从清末到民国在湖南为官清廉、波澜壮阔的一生,尤其对查子通一家自1911年辛亥革命,民国鼎新,无官可做后回到修水的两年生活做了明确阐述:“壬子(1912年)春,移病侍母返里门,亡何,母卒,君键户读礼,以蔞更丧难,不复预世事,癸丑(1913年)冬,前都督汤公莅湘张设时政,征求循吏。耳君名,趣之再三,至则委绥宁县,寻改署平江县事……”这段文字说的是,曾经在湖南为晚清效力数十载的查子通,毕竟施政有方,所以才得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垂青,作为身为湖南都督的汤芗铭早闻贤名,再说查子通的二女婿陈惠文又是他的第一秘书,自然十分看重,不遗余力,邀他出山。1913年冬,查子通合家依依不舍地离开故乡山口来苏,又作宦海飘零。 于是,历经改朝换代的颠沛流离,良塘二姐(陈惠文妻1912年5月10月)查安庆与祖母张恭人(1913年9月24日)相继离世的悲凉,不甘寂寞的十八岁有志青年查阜西,在随父北上平江的必经之路修水马坳寒水渡口,抑止不住豪情万丈,写下: 蓬蒿不可居,壮志不可夺。 本文来自修水网 何日买鞍马,离此岩与壑。 昨夜见大星,灿烂满屋角。 海上风波腾,偏此悲寂寞。 静者何其苦,动者何其乐。 我真欲乘风,凌虚去塞北。 的诗句。然而,三年的平江官宧生活,随着袁世凯皇帝梦的破灭,查子通也成了牺牲品。
吴绩凝 (1847-1926),字湘芸,湖南平江长寿镇人。曾学文于陈宝箴,并入幕。陈宝箴官武陟,一路随行。后官鄂中,未获擢用。民国后回故乡,肆力于文,因生活困顿,在市井做屠狗杀猪的生意。著有《兰石斋文稿》、《兰石斋存稿》行世。与陈宝箴的儿子陈三立非常要好,每次陈三立回修水省亲,都会到平江长寿镇寻他叙旧,一个贵公子一个老屠户,旁若无人,檐下举觞,诗作唱酬。陈三立一首诗这样写道:
xiushui.Net 客有谈儒墨,君还贤主人。 肯从嚣市侧,独辟小楼新。 镫火延江色,氍毹认履尘 。 相看尊酒尽,旅思竟何陈。 单道陈三立、吴绩凝两人相见倾心,以及一介名儒在市井隐居的困境,令人不胜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