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岭之名 苦竹岭位于江西修水荣春村与湖北通城塘湖村交界,海拔只有808米,海拔不高,但故事多。为何叫苦竹岭,据世代居住在苦竹岭山脚下,今年71岁的杨列华老人诉说了来由。 因此山阴阳两面生长苦竹10 余亩,苦竹山山名由此而称。苦竹又名伞柄竹,禾本科,一般高三至五米,幼时呈淡绿色,老时逐渐为绿黄色。茎直立圆筒形,节环隆起,叶舌为紫红色,叶片为椭圆状披针形,叶子的边缘有细锯齿,圆锥花序具有3至6小穗,颜色为绿色或者绿黄色,被白粉。花柱短,柱头羽毛状,笋期在六月,花期在四月至五月。 其秆可作造纸原料和制伞柄、笔管等,其笋的肉为白色,带点嫩绿色,它可以直接鲜吃,有健胃消食的作用,苦竹笋的做法也有很多,小炒、煲汤、凉拌等。 杨列华老人说,其实苦竹笋还是非常受我们当地村民喜爱的,出笋的时候,我们会将它当做野菜,做苦竹笋肉片汤,味道极其鲜美。 药圣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称苦竹笋味苦,可治疗失眠,祛脸上以及舌头上的热黄,清热解毒,明目止渴等一系列的症状,由此可见,苦竹笋是珍贵的。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晋戴凯之《竹谱》:“杞髪苦竹,促节薄齿。束物体柔,殆同麻枲。” 唐李白 《劳劳亭》诗:“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宋梅尧臣 《山行冒雨至村家》诗:“雨急芹泥滑,禽鸣苦竹秋。”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庵后的山坡上,是一片细细的苦竹。” 苦竹山上,江西这边原蜿延盘旋约3公里的古道石板小路,便称之为苦竹岭,刚刚在江西修水这边已修了宽约6米的水泥路,直达江西与湖北的分界线,苦竹岭是江西省修水县荣春村和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百姓来往的必经之地。 吴楚分界之地 杨列华老人一边带着我们步行在刚修好的水泥路上,一边很是精准说这里离分界线多少米,多少米了。 现在在我的正前方,大家可以看到位于海拔808米的关隘分界线。 这个关隘分界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为吴楚两国分界线,当时我们江西隶属吴国,而对面的湖北便是楚国。杨列华老人兴致勃勃地说,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春秋时期一脚踏两国吴楚共用之地,退回一步,回到了吴国,向前迈出一步,我就来到了楚国! 现在,这个关隘分界线,是江西与湖北的分界线,一边是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荣春村,另一边是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石坪村。两村村民商贸常有往来。 修水网 一山两关之意 好了,下面大家就跟随我的脚步来看看这个关隘的建设吧。经考证,这个关隘上石拱门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也有记载上说兴建为1860年。可以看到这石拱门全部是麻石条块垒成,在当时没有吊机和水泥情况下,建成如今这个还完好的拱形关隘,由此可见我们先辈们的智慧,我们还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石块中间被凿了一个十厘米宽的正方形的洞,上下左右各一个,当时用作栓门之用,门的上方有一个一米大的天窗,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 伫立关隘之上,向上看可观白云悠悠,大雁南飞北往,向南眺关内江西的白岭镇,全丰镇就在眼前,阡陌交集,屋舍俨然,往北望,关外湖北塘湖镇石坪村地域竹林苍茫,生机盎然! 现在我们来到分界线下百米处,又有一座石砌的拱形关隘,但于之上面的牢固相比,相去甚远,摇摇欲坠,据杨列华介绍说,刚才上面看到的为江西人而建,下面的为湖北人而造,为何建两座,出现一山两关之景,据说当时两地因相互争取地界和山林面积,就出现了江西前移至分界线,湖北下移到分界线下兴建关隘的“抢地”之景。 从两座关隘留存至今现况来看,江西建的牢固如初,湖北所建现多个石块掉落,摇摇欲坠。如今两边已经没有过去那么明显的界线,都以旧貌换新颜,都已经随着祖国的建设发展,呈现出一处处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2020年新春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为防止播散,两地村民用土将关隘予以封堵,疫情得到控制后,才得以疏通。 xiushui.Net 伍子胥过关之说 据杨列华老人讲,他从一辈辈先辈传说下来得知,春秋晚期,楚国爆发了一场内乱,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父兄,伍子胥只身出逃。在准备过两山对峙之间苦竹岭关隘逃到吴国时,伍子胥面临穷追不舍和楚国关隘上盘查的兵卒,血海深仇未报,于是伍子胥在山大压力之下,气急攻心,竟然一夜从黑头发变成了白头翁,苍老很多,也许上天之意,伍子胥凭此便蒙混过了关卡,离开了对面的楚国,到了这边的吴国,这个故事也产生了一个歇后语,“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修水县地名志》曾有诗云:“子胥万险刀关行,南楼打鼓入太平;东皋救人传佳话,千古留名说到今”。据说当年伍子胥经过修水的地方,都成为传说和景点。 这只是传说,而伍子胥过昭关,历史上记载应为今安徽省含山县北!这野史中传说归传说,伍子胥过苦竹岭是真是假,只有后人去考证了,读者们不必太过认真。 过苦竹岭之诗 还有一个值得哇下的是,据传说,还有苏东坡、黄庭坚等人探访过苦竹岭,苏东坡是否经过此岭,也不是子虚乌有,因为修水就有一个来苏村,东波肉等之说,苏东波到修水去通城,游三峡,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否路过,需后人考证,而黄庭坚为修水双井人,且湖北有纪念的黄氏宗祠,且此岭为江西修水至湖北的重要古驿道,黄庭坚路过此岭,大有可能。 xiushui.Net 如宋朝宰相李纲(李忠定)就曾路过苦竹岭,建炎二年八月初,李纲入鄂,途经苦竹岭,有诗为证,请听:
绝岭横鸟道,江湖从此分。
北斗寺之传说沉吟洞庭野,怅望具区云。 去住本非我,别离空念群。 子归啼苦竹,肠断不堪闻。 今日江湖境,双眸岭上明。 山光随地好,秋气逼人清。 陇水初分处,云鸿欲别情。 离群古来有,叹息未休兵。 杨列华老人站在关隘上,指着江西这边一山谷说,那个山谷里原先有一座北斗寺,至于建于什么时代,无从考证。小时候听老人讲,北斗寺很是气派,雕龙画栋,云雾缭绕。后因暴发巨大山洪,整座寺向下行走飘移百米,一金龙腾空之后而倾倒,化为虚无。为何叫北斗寺,他说道湖北塘湖镇石坪村苦竹岭有座南台寺,至今仍在。湖人于明朝宣德年间建了南台寺,赣人亦建北斗寺,从南台寺建设年代推测,北斗寺可能亦建于明朝时期,形成南台北斗,南台北斗寺谁先建,有待下次考证。 苦竹岭之战役 苦竹岭是江西省修水县和通城县人民来往的必经之地,亦为军事上的重要关卡。9月26日,日军遣4个联队1000余人重犯桃树港,企图切断修水与平江的抗日联络,是晚国军第20军军长杨汉域亲率134师5000名官兵,由当地群众带路分3路袭击敌营,歼敌数百。日军仓皇逃窜,人马相践被穷追至苦竹岭。薛岳急忙调第8军和第30集团军前往增援,同时命令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樊崧甫,以大湖山、九宫山方面的部队由南向北尾击和由东向西侧击敌人,配合134师对日军构成南北夹击和包围的态势。 修水网 激战当日,日军伤亡惨重,损失600余人,弃尸遍岭,余卒向通城方向逃奔。战后,指挥战斗的20军军长杨汉域在苦竹岭上一块高5 米,宽4 米的天然花岗岩摩岩上刻着:“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蜀人杨汉域率精卒五千大破倭寇于此。”据杨列华说,刻字的石匠为修水县人,前些年才去世,石刻至今保存完好。 站在石刻前,读着这和着血与泪记录的文字,好像听到这场战争的枪炮声,杀敌声,号角声,声声泣鬼神,不由得心潮澎湃,心绪难平。这雄关上石壁文字,是日军侵略的见证者。有多少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抛头颅,洒热血,曾经英勇奋战在这片热土上,让我心生敬意。 当时,《国民日报》副刊,曾登载感赋诗章,大赞中国守军驻守苦竹岭、天岳关、南楼岭沿线的抗日战争,诗云:
寇势嚣张出鄂南,
历史,再次写下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的英雄壮举!南楼一战骨满山。 遍地殷红应丧胆, 自是不窥天岳关。 天岳关西幕阜山, 雄师扼守敌攻难。 不教倭寇空劳返, 赢得尸灰满载返。 吴楚奉宪之石碑 在杨老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吴楚奉宪合议”的界碑之处,界碑为石碑,立在驿道去楚地左侧山边,大约高50cm,长60cm,上面整体字迹难辨,隐约可见吴楚、奉宪合议、光绪等字迹,据杨老介绍说,石碑为何立在此处,难以考证,因此自古以来,这里也就是江西修水与湖北通城的接壤交界处,是否以此为界,有待进一步考证。 本文来自修水网 吴楚茶马之古道 我们现在走在这一级级石阶上面的,就是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重要驿道,也是一条商道,因年久失修和苦竹茅草掩盖,现难以通行,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驿道所承载的功能早已被现代公路网所代替,已经封存吴楚古道却遗留下了一路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动人的故事。上面说到宋朝宰相李纲(李忠定)就曾路过苦竹岭,走过此路。一次次历代名人的行走,带来的是一次次文化之旅的一路传播,在天人合一的孤涯苦旅上,一座山,就是一个修道者的行囊。一个个清癯的身影向着精神的家园的方向渐行渐远,直至渺渺地消散在蜿蜒的古道上。 吴国知名宁红茶运往楚地,楚地汉阳物产销至吴国,是否经过此驿道,杨列华老人是这样说的,在我小时候,就曾经常看见过一匹匹马驼着物品向各自的目的地奔去,人来马往,甚是热闹。路边的系马桩,系马石仍隐若可见。 如今古道上早没有了行走的商队,还有那荡漾在深山峡谷间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已消散了,但那延续了几千年的辉煌和沧桑,时刻萦绕在脑海。吴楚茶马古道容下了世界,也留下了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