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巅峰,一脚踏三省,群山起伏,云飞雾走,风光 旑旎,尽收眼底;寻觅源头,一水发三江,汨罗隽水,修河之源,流溢四方,润泽众生;极目远眺,一山观两湖,洞庭碧波,鄱阳湖光;徜徉深山,一山藏两教,道教深远,佛教广播;一山江南绝,独特形胜,原始植被,秀丽风光,奇峰异石,被誉为湘鄂赣香格里拉,素有“江南一绝”之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僧侣探秘。 因有禹王治水登此山、晋代葛洪《幕阜山记》、葛仙翁炼丹井、吴太史慈营幕立岩、黄龙古寺而闻名天下。黄龙山历史上吴与楚分疆,扬州与荆州界,如今湘鄂赣一依带水,彼此友好相邻。 黄龙山美,美在她的传说之悠远、山奇之壮观、文化之厚重、石险之神奇、水秀之天成、林花之繁茂,道佛之远播,宛如一位撩开了迷人的面纱,走出深闺的天生丽质、不施粉黛、光彩照人的山村玉女。 传说之悠远 大禹治水,黄龙鸟瞰!禹王治水,曾攀登此山,鸟瞰众山,指点江河。今日立于黄龙之上,仿佛看到了亘古无边的波涛,理解了大禹海一样的胸怀和天一样的气魄!黄龙山上刻有铭记佐证:“帝曰:吁,汝民艰哉,薮乃蛇龙。咨尔童律,遄西遄东。天维即止,莫钦厥功……”。古称辅山,名齐五岳。故有天岳之称! 内容来自xiushui.Net 营幕立砦,以拒来敌!吴太史慈营幕立砦,以拒刘磐,故有幕阜山而名。其大仙坪可容纳数千兵卒,其跑马坡一线遗有48口水井,可见当时厉兵秣马,气吞山河之盛况! 真龙现身,祥瑞至极!黄龙山更有藏龙之瑞,《三国志》载:汉黄武八年(229年),“黄龙见于武昌,即此山也。”孙权遂改黄武为“黄龙”年号,黄龙山亦由此名播千古。 山奇之壮观 褶皱断块,造就神奇!方园数十里黄龙山脉横亘于修水西北,西出湘、鄂边境,东延余脉到庐山。属褶皱断块山,山势雄伟,岩体陡峭,而山巅平缓,宽广入云,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 群山起伏,峰峦叠嶂!黄龙山,奇峰挺秀,主峰龙王峰海拔高达1511米,驻足峰巅,环览群山,脚下云飞雾走,天高气爽之日,放眼西眺可观洞庭碧波,极目东望能见鄱阳湖光,如入云海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一峰一姿,充满美意。黄龙山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剥蚀,让黄龙山以巧夺天工的自然奇景有别于五岳之美。 逶迤连绵,众山在怀!在修水县境内从西部黄龙山逶迤到北即太阳山,横跨黄龙、白岭、全丰、大椿、港口、布甲等乡镇,全长约90公里,有海拔1000米以上高峰28处,该脉有白米山、狮子山、凤形山、将军塝、大湖山、九曲岭、九龙山、太阳山等山体,且各山独特,丰姿伟岸,一山一景之异,衬托黄龙之雄!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石险之神奇 满山奇石,美妙盖世。黄龙山上奇石如神雕鬼凿、天设地造、离合成奇,雄壮诡异,石险、石怪,石奇,一石一态,堪称一绝,有如圆韵如珠,曲线优美;有如巧妙结合,天衣无缝;有似闲庭散步,熠熠生辉;有似错落有致,众星捧月;有的悬崖巨石,嶙峋险峻;有的鬼斧神工,独显奇异。有壁立千仞,兀峰叠立之谓,有处处临险,石石传奇之称。 惊心动魄,试剑巨石。高约两丈,从石侧一裂两半,如削若切的试剑石,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幕阜山主峰龙王峰。传说,仙人吕洞宾与黄龙寺僧慧禅法师在此斗法试剑,剑开巨石,缝宽2米,高约10余米,有鬼斧神工之妙,因裂缝不足盈尺,故又称之为“一线天”。试剑石侍山而立,雾浇云绕,煞是壮观! 栩栩如生,金鲤朝天。站在桃树村向黄龙山下远眺,在黄龙山一山脉处,一整体巨石,崩裂为两半,状如鱼口,欲开欲合,口吞云雾,在晨曦初露或夕阳晚归映照下,似金鲤跃出水面,腾空而去,极为神奇! 天设地造,石田三亩。位于幕阜南麓,形似圆碟,悬空架立于乱石之中,巨石之上天然排列石田三丘,田埂依然。田中泥土酷似新犁,倒伏成行,尤为奇者,无源之水,不盈不涸,终年不干,明代诗人唐佐曾有诗云:"层岩尽日锁烟霞,何事神仙认作家,三亩石田谁是主,我来欲学种胡麻。",媵渠隐然,非人力所为,更为称绝! HULING 神龟驮经,护佑黄龙。在犀牛望月石后,有一巨石如龟,探头欲出,背上有方形叠石数层,故名神龟驮经。 黄龙拱日,直指苍穹。龙王峰往东500米,绝壁之顶,有一石临空矗立,直指苍穹。石高4米,直径约2米,石下体圆柱形,上部为圆锥形。相传古时天破,女娲娘娘炼石一千块补天,用去九百九十九块,多一块丢落在此而得名。又传系远古时天上陨石落在此间。 山峰昂立,群龟望月。三省石往西1500米,有山峰昂立,上有群石,斜向东南,望之俨然群龟探头。 只角楼台,今古奇观。只角楼位于幕阜山脉主峰北麓,绝非人造楼台,而是经过数万年自然形成,通体为花岗石岩体,相传远古时期龙凤相斗,折断一龙角坠此而得名。东晋时期葛稚川修炼于此,结庐名曰:"云巢"。远观只角楼则像轩辕大帝,端身正座,面朝东方俯视大地,整个人物面部轮廓惟妙惟肖,仰望之后,令人肃然起敬。 水秀之天成 幕阜山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气候凉爽,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因而溪涧密布,溪水清澈,瀑布丛生,龙潭众多,是修江、汨罗江、隽水三河的发源地,加之,站在巅峰之处,可见鄱阳洞庭两湖,因此黄龙山自古就有"一山观两湖,一水发三江"之说。 HULING 龙湫天池终年不涸。位于龙王峰西北约300米处,为一口2尺见方的水井。亦即石马龙王井。两边石门联为"石马驮经通三界,龙王引水润十方"。井水清甜,有如天池,终年不涸,是龙王爷对游客的珍稀馈赠。《义宁州志》载“山顶有龙湫,中有黄鱼二尾,能致风雨”。黄龙山因此而得名。 沸沙池泉尝之如饴。山顶海拔1500米处有著名的沸沙池泉,分五处涌出,泉水清澈,尝之如饴。 太清温泉声名远播。号称"三省第一泉"的黄龙山太清温泉,水温长年在摄氏70度左右,水中含有多种微量矿物质,对很多种疾病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因此自古就受到三省人民的青睐。 黄龙山千山万壑,溪涧密布,飞瀑丛生,有众多的瀑布群,目前发现30米以上的瀑布10多处,10米以上的瀑布数十余处,小瀑布无数。 四重瀑布惊天动地。四重瀑布为黄龙山最高的瀑布,瀑布长达300米,四重迭布,似巨幅白布,飘然而下,水大坡陡,响声如雷,奇伟壮阔,摄人魂魄。 滴水瀑布惊天动地。黄龙山滴水岩瀑布高达40余米,宽20米,每年丰水季节,百米瀑布飞挂崖头,轰鸣声播及数里,飞珠溅玉,气势非凡。 龙潭飞瀑蔚为壮观。龙潭瀑布集峰南溪流山水,倾泻而下,飞瀑喷雪,蔚为壮观。 修水网 林花之繁茂 林木繁茂丰富珍稀。黄龙山地形奇特,山高林深,沟壑幽深,危岩陡峭,区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华东植物区系成份,又有华中植物区系成份,并伸延到华北、东北植物区系,山上植物种类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为94%,四季多是云蒸雾罩,是高负离子天然氧吧。黄龙山上有中国长江以南最大面积的天然黄山松1000多公顷;有国家级保护植物银杏、金钱松、福建柏、胡桃、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钟萼木、半枫荷、鹅掌揪等国家保护树种 32 种,有云连、摇竹霄、杜仲、厚朴等珍贵野生药材 200 余种。 高山杜鹃怒放黄龙。黄龙山海拔400-800m 之间约有20公顷大面积的高山杜鹃和云锦杜鹃群落,分布集中,每到春末初夏,株株杜鹃铁骨丛立,高贵优雅,先花后叶,花朵硕大,竞相绽放,花团锦簇,如霞似锦,惊艳娇媚。早于红杜鹃盛开的珍稀品种绿色杜鹃,更是少见奇异!花径拾级,柔情妩媚,人行花丛中,花在脸上吻,不由你不动情,不由你不相拥!黄龙山上杜鹃花,有一花映青山,香动袅三省之赞! 早春樱花含羞绽放。黄龙山拥有分布广泛的缨桃花群落,早春时节,漫山落叶之中,樱桃花迎春绽放,或大红,或桃红,或水红,或粉红,一簇簇,一枝枝,星布于山岭之中,给人一种清新扑面、春萌初动之感。百花竞相绽放,将黄龙山装点成了一位美艳的少女。花径柔情妩媚,人行花丛中,花拂脸上吻,不由你不动情,不由你不相拥!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天然牧场草原风景。黄龙山上地势平阔,牧草丰盛,草场大者达35公顷 ,有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丽草原风景。彩蝶飞舞,百鸟吟唱,若能扬鞭跃马,则豪气顿生,宛若身在草原。 兵家之青睐 黄龙山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每一处山崖,都感受到人类前行的壮烈,每一棵树木,都见证到双方鏖战的对垒,每一只飞鸟,都听到过志士冲锋的号角……。黄龙山上古建有七寨,有的仍尚存石基和断壁残垣。就在这片刚性热土上,东吴名将太史慈拒刘磐,威震吴楚;伍子胥由楚逃吴,经黄龙山寨入关;五代时,后周与后唐两军鏖战于此;宋代岳飞领兵追剿杨么,派兵镇守黄龙山各关卡,激战奇轮,留有岳庙遗址;明末清初,大顺军奉天大元帅李过率领人马和皇室宫女踞守黄龙山,后兵败石牛寨,削发出家,成为黄龙寺僧,自诩黄龙真人,黄龙寺旁有其古墓为证;清咸丰间,太平军由湘鄂入赣从黄龙山挥师东进,与满清对垒;1926年8月北伐军由平江、通城,驻守黄龙,与军阀抗衡;1939年国民军第20军杨汉域率5000官兵伏击倭寇于黄龙余脉苦竹岭大获全胜,石刻碑记尤存;国民军第92师将士血战倭寇于黄龙天岳关,兵卒死难甚多,为缅怀抗日阵亡将士,遂在天岳关修建了“无名英雄墓”,蒋中正、薛岳、李仙洲分别挥毫泼墨题下“气壮山河”、“人类之光”、“浩气长存”题辞,致敬英雄。 xiushui.Net 文化之厚重 黄龙山为名人向往,隐居乐业之所。汩罗江源头成就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千古绝唱,孕育了中华民族端午习俗和龙舟竞渡;相传“安史之乱”权臣李林甫、陆善经、陈希烈等南逃至此,投靠黄龙寺,隐居黄龙山下;张深南游至此,落户中源,深水由此得名;戴复古爱其深水风光,选择九关十三锁宝地,营造水源八景安享晚年;宋代冷忞从黄龙山下太清发迹,孕育了几代文豪,传承了“一娘花灯”,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宋代宰相、著名居士张商英,师从黄龙宗从悦禅师,往返住山20年,路经路口小塅镌刻有“松关”石刻,与黄龙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吴头楚尾的黄龙山,自古就经受了两国文化的激烈碰撞,如今更是三省互通婚姻、三省共用方言,兼收并蓄的结果是在湘鄂赣边区、以黄龙山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黄龙山文化,这是修水文化异于我市其他地方的一个突出特点。黄龙山文化不仅蕴育产生了象黄庭坚、陈门五杰等文化奇才,为修水赢得了"文章奥府"之美名,还演生出“白岭姑娌一枝花”的美好印记,黄龙山文化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空里,还将继续造就和影响修水文化的品位与走向。 道佛之远播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黄龙山素以清静旷远、山高林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而著称,不仅是观光旅游的上佳去处,而且是修身养性的天然福地,所以自古为佛道所钟情,山上道观寺庙众多,有一山藏二教之说。唐宋之时,山上寺院达 500 余处,僧众万人。 众多遗迹佐证仙道。三国时期,黄龙山即有道教活动。东晋著名的道士葛玄曾炼丹于只角楼石室。炼丹井、药臼尚存。只角楼的云巢,就因为葛玄在此修身炼丹、并成仙升天而名扬天下。 葛洪游幕阜山,居其祖仙翁石室三载。汉代刘陵致仕隐居黄龙山洞修道,后为“刘公洞主”,广受民间烟火。西晋四年(268)许逊慕名从南昌远道而来拜西安县令吴猛为师,俩人在黄龙山炼丹采药十五年,演绎了以善治水闻名“斩蛟除害,追赶孽的生动故事,成为道教净明派创始人,留下众多仙道遗迹。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云:幕阜山为太玄第二十五洞天名“元天 ”晋之前曾有僧园日长庆。 黄龙宗风横被天下。谈到黄龙山佛道,当然要谈一谈最有影响,信徒遍天下、跻身禅宗七宗之一的黄龙宗了。 自唐乾宁年间(758-759年)超慧创建黄龙寺,降伏吕洞宾为侍客童子,黄龙寺就名声大振,只是其经宗经超慧、海传、至愿三代即绝,五代战乱更是废为民居,虽然唐、宋曾三次敕封,但黄龙寺空有"三敕崇恩禅院"之名,直到宋英宗治平二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清临济名僧慧南入主黄龙,创立黄龙宗,黄龙寺才名至实归、丛林侧目。 修水网 名僧慧南,俗姓章,江西玉山县人,11岁出家,先拜靖安县宝峰寺云门宗怀澄为师,后学衡山福严寺临济宗匠石霜慈园,得印可后先后住持永修同安寺、庐山归宗寺,晚年住持黄龙至园寂。慧南在黄龙,"传石霜之印,行临济三命",创"三关"说教,开说话禅先河,赢得"三关陷虎,生断十方"之美名,自成一宗,名动天下,声振丛林,被奉为一代宗主、黄龙祖师。慧南之后,黄龙更是高僧辈出,弟子及再传弟子则"横被天下"。 据说慧南得法弟子83人,俱为名山大寺的住持,而且这些高僧与朝庭权贵如宰相王安石、张商英、张浚、周必大和权臣徐俯、韩驹、李邴、张九成、郭功甫、张镃及名儒三苏父子,黄庭坚、杨时、吕本中等相交厚,其中黄庭坚、苏轼、张商英更是黄龙的大居士、方外大弟子,黄龙寺仅黄庭坚的石刻手迹就有十多处,如"法窟"、"三关"、“佛”字等石刻,至今还留有如观音井、三塔嘴、灵源桥、僧浴池、上天梯等古代遗迹,可见当时黄龙寺的影响之盛,黄龙也正是黄庭坚、苏轼、张商英等人的扶持与倡导下风行全国。 在黄龙宗风的巨大影响下,高丽国师坦然欣然奉佛,皈依在黄龙五世育王介谌门下,坦然嗣王位后黄龙宗在朝鲜传播日广;而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则拜黄龙第八世虚庵怀敝为师,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学成回国,即被升为僧正,更是在日本大倡黄龙学术,使黄龙后裔遍布日本全国,至今还有黄龙宗支派15个。黄龙宗通过日、韩传至东南亚,又从东南亚远播欧洲、美洲等地,使黄龙宗成为信徒遍布全球、影响遍及世界的大宗派,在佛教界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修水网 如今的黄龙寺日益兴旺,寺院有僧尼十多位,香火不断、钟鼓不绝,成为我县宗教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要接待国内外朝觐观光旅游的客人3万多人次,深受黄龙宗影响的日本佛教界,近年三次专门派人前来拜谒黄龙祖庭,正应了黄龙山虎五百年睡,五百年醒之说。 黄龙之远景 鉴于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修水县委县政府为此制订和确定了"高标准、高品味、高起点"的"三高"开发要求与理念,规划坚持政府意志,业主意图,百姓意愿,专家意见的“四意合一”,以文化铸魂,产业塑形,配套聚力,环境描景,品牌扬名为开发理念,通过大手笔创意和精品项目策划,致力于整合黄龙山宗教、生态、温泉、民俗、革命红色传统教育等文化资源,打造集禅修禅艺、温泉休养、山体运动、文化体验、旅居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独具的黄龙山旅游区,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审慎而持重地与众多开发商商议着黄龙山风景区的开发前景。 黄龙山,江西的香格里拉,明天一定会更耀目,更辉煌,更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