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修水县城照相馆的故事

来源:古城旧梦 作者:余模贵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28
        一堆黑白底片,几十卷已经冲洗过的彩色胶卷,几台过时的相机,几本泛黄的老相册,安静的躺在我的写字台上。我注视着它们,闻到了光阴的味道。 

       台灯下,这些旧物显得熟悉、亲切、而又遥远。我把这些保存了20多年的东西,今夜翻出来。我想起了在家乡修水县城照相馆工作的日子。
        那时,照相机是稀罕之物。做一个摄影师很自豪、很浪漫,也很受人尊敬。

       2005年以前在修水县城的居民,几乎没有一家不去照相馆照相的。走进照相馆,他们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把照相当作一件非常喜庆和隆重的事。全家福、生日照、结婚照、毕业照,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回忆。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春天的一天上午,阳光明媚。修水县城冷家巷非常热闹,这里有一家叫“千秋鉴”的照相馆开业,这是县城第一家照相馆。把人照下来,模样不变,这可是稀罕事。在那个年代,除一些到过省城的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一般的老百姓从没有见过。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看热闹的人很多,对着玻璃橱窗里俊男靓女样照,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不是宁河剧团那个漂亮的女演员吗?”、“那不是奉新会馆余老板的细崽吗?”、“那个不是南山崖文峰塔吗?”……

      这天,忙坏了这家照相馆的老板幸琴宾,文质彬彬的他,一身崭新得体的长袍马褂,满脸笑容招呼着看热闹的街坊邻舍。

      上午九时八分,随着修水商会会长揭下照相馆招牌上的红绸,鞭炮声中,修水县城第一家照相馆——“千秋鉴”照相馆正式营业了。从此,“千秋鉴”照相馆这块牌子,以它精湛技术、优质服务,在古老的修水县城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修水县城以幸春舫(幸琴宾的儿子)、熊传炎(修水照相师傅熊胖子)、纪云昌(纪德文的爷爷)等四家私营照相馆,合并为国营“服务社照相部”,我父亲余懋金为服务社私方代表。

      合并仪式上,我父亲作为私方代表讲话,赞扬各位是“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好同志,说大家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1969年1月,修水县公私合营服务社更名为国营修水县饮食服务公司。冷家巷16号的“服务社照相部”迁到了衙前街新建的照相馆新址。照相馆正式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照相馆”,馆名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随后,在老道前街开设了分馆“艺术照相馆”。

        从幸琴宾1905年在县城开第一家“千秋鉴”照相馆,到1969年搬迁到衙前街的“国营东方红照相馆”,50多年时光过去了,照相馆一直用的是木质三角架照相机和木质座机,上面盖块红布遮光,用一个手捏皮球控制快门曝光。

       照相底片都是玻璃底片,一寸底二寸底要在一张大玻璃底上,用玻璃刀划开,这个玻璃底片我相信很多人没见过。

       上个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初,照相馆有下基层、下厂矿、进学校照相的任务,照相馆师傅差不多跑遍了修水的各个生产队、厂矿和学校。他们出去就是半个月一个月,很辛苦。

       听老师傅讲,在农村用煤油灯罩上红布洗相片,非常新奇。有偏远落后的地方,不知是当地的风俗,还是穷的穿不起衣服,遇上过已婚妇女不穿上衣,露着两个大奶子,因好奇,钻进照相师傅正在对焦的照相机红布里,引得师傅尴尬得要死。我羡慕我的师傅们,那可是大福利啊!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搬到衙前街的“国营东方红照相馆”,不久购买了120双镜头照相机。从此,师傅们外出或下乡拍照,可以不再挑那么笨重的相机和材料出门。1969年,东方红照相馆出了一次严重事故,刘世昌师傅晚上加班在暗房放大照片时,因放大机漏电,不幸触电身亡。

       1983年春季,照相馆有几位老师傅相继退休,青黄不接。我和另外两位女青年作为人选,被挑选进东方红照相馆当学徒。并在一份合同下签了名,这份协议现已泛黄,但我至今还保存着。
       我进照相馆当学徒后,才近距离,仔细打量过东方红照相馆。照相馆座落在衙前大街,电信局正对面,房子4层。馆内原有8位职工,其中2位退休返聘,有3位比我们先进来年轻人,加我们3人后,年轻人占多数。照相馆里有了青春气息,有了活跃的空气。

       1983年4月1日我们3人进照相馆后,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是在小天井里生煤炉烧开水,抹灰尘打扫卫生。师傅们仍沿用一种传统的学艺方式要求和约束我们。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学业务第一个项目安排学修相片。胡华生师傅故意在黑白底片上用墨弄脏,放大出花花点点的照片让我们3个人修,我们每天拿一支修像毛笔,沾着墨水和口水,聚精会神修那张照片,修好了擦,擦掉又修,循环往复,昏昏沉沉,非常枯燥。

      1983年8月,因广场照相馆的小何要去赣州商校学习摄影,我调入广场照相馆工作。广场照相馆由两间铺面拼合而成,空间不大。馆内经理是李振雷师傅,职员只有3人。

       我到广场照相馆后,才真正开始了学习照相。李师傅个子不高,要求严格,有空就让我实际操作和练手,使我很快就掌握了照相技术,可以单独工作,独挡一面。

作者在广场照相馆门口留影,身后是照相馆自己砌的假山。

      工作中,如果能抓拍到很好的表情,是件非常快乐的事,特别是几个月大的婴儿,比较难拍。木质座机的快门速度非常慢,一不小心照片就会糊,成废片。

       要逗到婴儿笑,家长要配合,摄影师要有耐心,还要有抓拍精彩瞬间眼疾手快的敏捷之心。
修水网


       记得刚单独拍摄不久,成功拍到一个名叫“寒寒”好照片,半岁的婴儿,胖胖的小男孩,天真无暇的笑脸。我复制了底片,留下了相片,留作纪念,相片已经发黄,我觉得这是我当摄影师最有成就的事。

1983年拍的,这位半岁的寒寒,现在不知在何方,如今已是35岁的壮年了,不知他这张照片留下没有?

       1984年12月6日下午4点半,李振雷师傅接到饮食服务公司领导通知,有一个重要的拍摄任务,也是一个政治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江西省委主要领导到了修水视察,明天上午8点,到胡耀邦总书记下榻的县政府招待所,为总书记、省领导和县党政军领导照合影。

       公司选择我师傅去拍,一是他政治面貌清白,二是个人表现良好,三是技术扎实过硬。师傅吩咐我,第二天给他当助手,上面交代,只许去两人。

       第二天,我和师傅扛着12寸外拍机,准时来到政府招待所。政府招待所周围戒备森严,进大门,我和师傅受到严格检查。政府招待所楼前有8级台阶,我和师傅让招待所工作人员,在第一级台阶前放了21张椅子,让胡耀邦总书记和中央省委陪同的领导及县委部分领导坐,其余的安排站在台阶上。8点前,县党政军领导陆续到齐、并有序排列到位,只留下第一排椅子的中间位置给总书记。 HULING
    
       师傅已架好相机,钻进遮光黑布,让我坐在一排中间作为照相模特当参照物提前对好焦距,调好光圈,准备妥当。

      胡耀邦总书记在江西省委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从大楼出来,我看了下手表:8点零2分,天气适宜光线理想。总书记虽年过七旬,但腰板笔直,健步如风,他朝人群频频挥手致意和问好,大楼前一阵欢呼和热烈掌声响起。总书记整了整笔挺的黑呢大衣在预留给他位置稳稳落坐,一动不动,面带微笑,双眼正视前方。

       这时出现点状况,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江西日报、九江日报等一大批媒体记者一窝蜂拥上来拍照,一时快门咔嚓声此起彼伏。他们用的是120、135小型相机,轻巧灵活,挡在我们前面,挡住了我们笨重外拍机的视线,无法照相,我和师傅急得团团转。

当年胡耀邦总书记在修水留下的珍贵照片。

       胡耀邦总书记看见这种局面,他大声说话了:“记者同志,让一让,请让地方上的同志先照,你们机会很多。”总书记话音刚落,那些记者都腾出了照相空间,我和师傅抓紧时机,我遮住强光快速从暗袋里取出暗盒递给师傅,师傅非常熟练和小心的插在相机后背,抽出暗盒盖板。

xiushui.Net



       只听师傅朝照相人群高声喊口令:“大家注意,准备照相,一、二、三!”师傅屏住呼吸,皮球用力一捏,咔喳,照了第一张底片。为保险起见,重复一次,照了第二张底片,终于顺利完成这次重大任务。

       县委领导指示,给参与照相的县领导每人洗一张12寸留念,另放大24寸50张留用。师傅等人忙了3个晚上,终于把这批照片洗印和放大出来。一段时间,这张照片挂在我们广场照相馆作样照,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为一代伟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照相,我和我师傅李振雷在修水照相史上也算留下重要一笔。

这位修水工商银行的美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给你拍的低调艺术照,为你留下了芳华,照片我取名“思念”,30多年过去了,想必已退休,是否安好?

      1985年,彩色照相渐渐在过渡和启动。李师傅添置了彩色照片放大机,纯手工操作,彩照色彩调节,靠放大机上滤色片加减色彩,冲洗彩色胶卷用显影罐,洗印彩色照片,用自制的显影定影槽。这在当年的修水,也是重大技术更新和大胆尝试,填补了修水无法冲洗彩照的空白。 修水网

       1985年夏天,修水照相馆的7位摄影师,赴九江考摄影师技术职称,纪德文、李振雷二位考取二级摄影师,其余五位各考取三级摄影师、三级暗房师和三级着色师,从此修水有了国家颁证备案的摄影师和摄影技师。


这张照片是在九江烟水亭前合影。(照片前排左一是作者)照片中已有三位师傅去世(前排中为董绪保,前排右为纪德文,后排左一为李振雷,这三位都已去世)。

       1989年,修水饮食服务公司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下属的“东方红”、“广场”、“松鹤”三个照相馆,实行承包,人员自由组合。我来到了处于鹦鹉街和冷家巷十字路口的松鹤照相馆工作,照相馆由青年摄影师饶镇生承包。

        那时,修水县开始实行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照片拍摄工作,这有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我分配到上杭乡,每天深入到每个村进行拍照。
     
       在身份证照片拍摄过程中,有三件事记忆深刻。一是有一次我们工作组从一个村拍摄回到乡政府,乡政府领导热情招待,饭桌上我不胜酒力,喝高了,有10多个没赶上拍照的村民,到乡政府补拍,我醉酒后摇摇晃晃给他们拍照,稍清醒后,以为这些照片会不清楚,结果冲洗出来是好的;二是在村上拍摄,身份证照片每人收取0.5元,有的家庭困难拿不出,没钱拿鸡蛋来抵,没办法,这些鸡蛋都被我们这些工作人员自掏腰包买来吃了;三是还有一次从村上拍完回乡政府的路上,下雨路滑,我掉入路边水沟,身上带着20多卷拍摄好的135胶卷全进水了,一卷是36张,这最少有600多人啊,如果报废重拍,我可能被骂死。当时没有汽车,几十公里从上杭乡连夜骑自行车回来县城照相馆冲洗胶卷,还好这20多卷胶卷都有用。 HULING

       1992年元旦,松鹤照相馆全自动电脑彩扩机正式营业,填补了修水县没有彩扩设备的空白。营业之前的1991年12月24日,在《修水报》登载了广告,广告词是我写的。

 

作者(左)在松鹤照相馆门口与同事留影。

       1992年8月,我因工作需要,调到浙江省兰溪市工作,从此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离开了家乡修水。

       我在修水照相馆工作了十个年头,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东方红照相馆”、“广场照相馆”、“松鹤照相馆”这三个照相馆都工作过,在动笔写此文之前,我想找一找三个照相馆的馆貌照片,翻遍了家中几大盒旧照,遗憾的是照相馆的照片特别多,竟找不到一张照相馆貌址照片,只找到三个照相馆的装相纸袋。当年,照1寸相0.41元,照2寸相0.73元。
       前些年,有过写写照相馆的念头,并想找修水照相馆前辈纪德文师傅聊一聊,他从16岁进照相馆当学徒,在照相馆里辛勤工作了整整一个花甲,把一生都献给了照相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也没离开过照相机。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他对修水照相馆的来龙去脉一定清楚,他掌握着许多照相馆详细的资料。我由于离开了修水,在外地工作20多年,每次回家总是来去匆匆。最后一次见到纪德文师傅,是2016年五一节,照相馆同事在一起欢聚,留下这张合影。和纪德文师傅细聊的愿望还未实现,纪德文师傅却于2017年10月20日因病去世了,这成为一个终生遗憾!

图前排右一为作者,右二为纪德文老前辈,前排中为修水饮食服务公司副经理刘寿生。

       时过境迁,如今,照相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传统照相馆已完全败落,修水照相馆原址完全消失在城市改造中,我的那些同事们都已离开这个行业。

       数字革命,数码泛滥,智能手机普及,照相成为随手可拍、可传、可见的大众文化,快餐文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照相馆的功能完全淡化与丧失。

       今特写此文,献给修水照相业的前辈及全体同仁,向你们致敬!你们为修水的照相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修水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会记得你们。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余模贵:男,修水老城古巷出生,喝修河水长大,1992年移居浙江省兰溪市,从事摄影20多年,后改行财务至今。业余爱好文学,也写点东西自娱自乐。曾在《江门文艺》、《凤凰网》、《九日江报》、《金华日报》、《修水报》等刊物报纸上发过一些散文、通讯和回忆录。
责任编辑:余模贵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