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修江文化旅游谈》。匆匆忙忙的,还没最后定稿就到北京去了。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建“中华百姓宗族文化园”的构想,当时觉得这个想法比较抽象,很幼稚,在北京呆上两年,居然发现这个构想具有可行性。这种可行性,是站在文化旅游角度看事情。作为一个即将投入到旅游这个产业中去的人,我之所以再次提出来,自认为这个想法的大方向是对的,只是一个人的思考是不完整的。提出问题,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参与探讨。 这个构想的主题是,在县城附近打造一个以宗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来提升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 历史上,修水古城不是商业城市,在千百年的城市建设中,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成为商业集市。直到1949年,修水县城的商业,也只是水运航道上的一个商业中转站。但不可否认,她是修水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主要建筑,不是商业铺店,而是宗祠与庙宇。有史载,修水在明朝就拥有宗祠与庙宇一百四十多座。近年来,很多学者、文化名流倡议恢复这样的古城风貌,而要把城北的新建筑拆除复古,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作为修水城市变化的见证人,我认为,修水古城的破坏,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而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但这件事已成为过去,无法去纠结。一座古城,从旅游的角度,人们想要看见的是古城的文化,而不是现代建筑。所以我们现在要想再用上“千年古城”这个名字,不能只是对历史的一个怀念,而是要付诸行动。 修水网 建“中华百姓宗族文化园”,有复制修水古城的意义,但不是完整的复制,而主要是从宗祠庙宇建设上去打造。想法是,在县城附近,选择依山近水的地方,征用一大片土地,规划成古城的格局,全部建筑,皆为祠堂庙宇。 从旅游的角度去思考,修水要建旅游大县,县城要成为中心景区。从抱子石至双井村的“五十里修江”,其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具备了最优越的条件,修水的旅游从这里做起,要下决心了,不能再犹豫了。 现在最大的难题是,谁来投资旅游?在这件事上,我认为,我们希望有外商投入,但我们不能依赖,不能等待。我们更多的,要依靠修水人自己的力量,要动员修水在全国各地的老板们,回到家乡来投资旅游。先不要说规模,大规模需要大投入,很难去整合运行,大项目可以分割成小块去运作,建“中华百姓宗族文化园”,就可以这样做。 修水有100多个姓氏,最近二十多年,大多姓氏都在建祠堂修宗谱,是喜事也是愁事,愁的不是钱,而是祠堂选址。而祠堂建在哪里,选址是最大的困惑。比如,我们冷姓家族在修水有四五万人,历史上我们家族最大的祠堂是建在修水县城的,有冷家祠堂一支花的说法,但原址已成了街道、银行与校园,我们没有办法在原址恢复祠堂。族人期待在修水城里建祠堂,就只能在县城附近寻地基,而私自找一块地基是很难的。冷姓是这样,其他各姓也是这样。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这件事只要搞起来,资金是不成问题的,我估计,搞得好,何以筹资十个亿? 相比之下,最难搞的是规划设计,“中华百姓宗族文化园”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建立的本土文化的基点上。千万不能搞新的东西,不能太现代化,笨拙的,古老的,民风的,大众的,一句话,就是要突出幕阜山文化的。 修水近年建的大型纪念性馆堂,总体感觉是太现代化了,没有修水的特色。并不是规划设计者没有水平,而是他们的观念太现代化了,太要求所谓的高标准。有的专家比较任性,不相信群众,不做市场调查,把外地的经验照搬。 不说这些啦,说这些为时过早。 提出问题一定要有操作性,怎么来操作?最好的办法,是各姓氏选一二代表,坐下来商量一下。一个人的思考总是有限的,大家坐下来,共同来思考,就可以拿出比较完整的东西。 在这里,我只是拿一个题目,开一个头,说的对不对,请大家批评。修水人要考虑修水的事情,有话要大声说。不要什么事情都依赖政府,政府有更大的事情要做,政府抓宏观的经济建设,局部的,具体的,经济项目还是要企业家们来参与。 关于建“中华百姓宗族文化园” 对发展旅游有什么好处?我想大家都应该是知道的,我们的幕阜山文化最浩瀚的是家族文化,它覆盖全国,有巨大的潜能。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到修水来寻根问祖的队伍,每年都是成千上万的人。那都是无序的,自发的。而且,很多人来到修水,寻找起来是那么的困难。假如有了这么一个文化园,既可以促进这个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建立起国际性的家族文化论坛。我们已有良好的基础的,现在要做的是规范形式,提升文化。 HULING 这件事发现的人不少,但没有人敢大胆地提出来,顾虑什么呢! 期待您来参与,来完善,来把一个想法,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