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诗词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闲侃诗词(一六九):卢象贤诗词新刊

来源:修水网 作者:卢象贤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4-02
  《汕尾诗词》2024年第1期刊发拙诗六首,文一篇,抄此存谢。
诗六首
卢象贤
答个三治赐黄龙山人印
涟波千叠到江湄,解组翁收新印时。
汉意秦刀安所局,透风走马各其宜。
人依山立原无变,龙破黄飞岂有期。
边款绕行光影里,从兹添得米公痴。
储君庙
客家迁徙一何难,行尽清江十八滩。 
避水有犀谁得见,追风无翼梦曾抟。
人飘浪上思逃险,君坐山头可保安。
老庙自身还历劫,吾心六月起深寒。
题润物堂黄山太平桂竹坞生态茶庄园
当年山寺树初栽,今日依然远俗埃。
香榧长淳唐味道,真茶围定宋亭台。
诗词文赋承钟鼓,鸟兽虫菌管闭开。
如此主人如此色,倩谁约得圣俞来。
贺晓工兄《积微吟稿》首发
微积分人积微后,吟编甫梓胜于金。
归山欣我先瞻宝,寻猎知君已入林。
诗尽含情传正味,心藏大雅发宏音。
马行文理随时策,不羡渊明有素琴。
  中华数千年,由来珍璧玦。一石不肯休,精心为裁切。或为红山龙,或为俏色鳖。钤画宝青田,镂印搜鸡血。龙玺诰碧云,佳人戴白雪。吾亦爱其材,晶莹造物胎。安得莫家杯,为我盛旧醅。奈何稻粱吏,梦不在琼瑰。羡彼怡红兄,生而能衔来。小物固怡红,大器何处鬻?刖足忆有人,曾坐荆山哭。连城本属虚,金缕难存肉。设若饥荒时,试换民仓谷。
哀栗里陶村
  呜呼南山之下有三径,当年吟啸步渊明。栗里陶村天下重,鹪鹩一枝代上京。五山护之如虎爪,诗家仰如王舍城。忆昔文公宰此地,整肃衣冠向村行。醉石至今留题刻,倭寇未敢轻鏖兵。忽然一夜新宰至,要凭改革取功名。催迁官吏猛如虎,推土机声彻夜鸣。陶村转眼无片瓦,虎爪尖尖顿削平。温泉度假酒店起,高官巨贾来挥觥。杨妃出浴郑通醉,嗤诗辱墨行路横。一时车马喧人境,时逢新土露峥嵘。剩有溪上小桥在,流波悲咽和夜莺。呜呼我陶令,念尔不胜情。前居毁于火,后居毁于宁。真儒过化文章府,是何太尉走妖精。万劫不能复,立此惟泪盈。
亲近诗词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卢象贤
      在高考进入两个月倒计时的紧张学习阶段,母校呼唤我来给大家作一次有关诗词的讲座,我很忐忑。一是诗词博大精深,我迄今也只知一点皮毛,没有多少东西可以与大家交流。二是我不像在座的胡局长一样从事过教学工作口才又好,我不知道怎样讲清楚一个东西。我想母校叫我来参加这个活动,可能有两层意思。一是让大家在高考前听听诗词这个以前不被重视的东西,有点新鲜感,释放一下压力;二是谈谈我们以前参加高考的情况,给大家励励志。第二层意思可以简单先说。我参加高考,还是四十年前的事。那时我们的学习条件很艰苦,没有你们这样漂亮的校舍,没有现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交通通讯条件,每个星期步行近二十公里来学校,吃一竹筒冷菜,就这么苦读。与今天你们一样也是六个毕业班,加上当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制度还有许多社会青年参加高考,一共可能有四百馀人,仅考取三个,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一。你们今天的录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几十,高的学校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考上大学难么?根本不难。所以关键看自己的努力、意志。一定要珍惜好时代、好机遇,一举取得成功,不辜负家长和学校的期望。现在我重点讲第一层意思。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诗词

HULING


      表面上看,我们要学习诗词,是因为考试的需要。从隋唐开科取士开始,一首诗常常就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你考试时那首诗做得好,中举人中进士,进入上流社会,施展平生抱负;做得不好,可能终生穷困潦倒,一事无成。而今天,诗词在高考中的分值正在增加,去年好像已经达到十一分了。在我们江西,一分就能压倒一万人,何况十一分。在诗词上多拿一分,高考的胜算就增加一成。为什么诗词分值会增加?因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他曾在多种场合表示过要增强文化自信,要弘扬诗词这一类的优秀传统文化。领导有指示,教育部就要有动作,具体就贯彻到试卷中来了,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国家领导人这么看、这么做,是对国家、对民族有重大意义的。因为经过文化大革命,我们有着两千多年优秀传统的诗词文化被冠以“束缚青年”的恶名,生命奄奄一息,火种都差点灭绝了。然后经过改革开放,一部分国民拜金意识严重,不能挣大钱的诗词少有人问津;有些人还膜拜西方文化,对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弃如敝屣。不纠正这些偏向,我们国家在文化方面就会出问题。而历史的经验证明,文化问题正是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学习诗词不仅仅是为了贯彻领导的指示,也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我们自身有需要。前贤为什么说“不学诗,无以言”?为什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让一个人变得高雅、睿智。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你是选择高雅还是粗鄙?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诗和远方,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二、诗词怎么快速入门
      诗词怎么入门?你别指望教育部。因为长期的表现证明,教育部的人很蠢的,尤其是一些“海龟”(笑,鼓掌)。他们教不了诗词,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懂。听说最近又在准备推广用普通话做诗,那是中华诗词的又一次灾难。我们要自己学,要真正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一些入门书籍写得太艰深,时间紧的同学看不了,我建议你们重点掌握四个东西就基本入门了。
      一是声。声就是平仄。诗词所强调的汉字的声,不是指普通话的四声,那是为社会交流所设的另一门类;而是指“平、上、去、入”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称为“仄”,合起来叫平仄。为什么不能用普通话来做诗词?因为普通话没有入声字。蒙古人入主中原开创元代,他们说不了入声,于是有了与真正的汉语不同的北京话。共和国又把北京话强行推广为全国的普通话,这是以偏概全,因为中国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方言有入声。不讲究入声,达不到抑扬顿挫的效果,传统诗词没法读,也没法写。那么怎样区别平上去入?《康熙字典》 记载有一个口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一下搞不清,就重点辨别入声好了。不知道普通话中哪些字是入声怎么办?简单,用我们白岭方言。比如中国的国,头发的发,骨头的骨,用本地方言读全是入声。还有一二三四的一,我们的方言就是“短促急收藏”的,粤语更明显。也可以通过方法硬记一些。比如数字,你只要记住“零、三、千、京”四字是平,其他全是仄,就一下记住了一长串。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为什么诗词要讲平仄?因为平仄搭配能使诗词读、听起来很美。平仄搭配的原则,是不宜有连续三四个的平声或仄声的,尽量两个字一换;一句中至少要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搞不清怎么办?记住五个字模版:仄仄平平仄。例句就是你们都读过的“白日依山尽”。如果要变成七言,就按两字一换的原则,变成“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搭配就入门了。
      二是韵。诗必须有韵,没有韵的不是诗。基本要求是偶句押韵。押韵依据什么?依据 《平水韵》。平水韵是古时平水人刘渊编的一本书。为什么要依据平水韵?因为平水韵不像普通话用北京语音以偏概全,而是综合考虑了古今流变和南北方言而作出的一个很平衡的读音法,得到前辈语言学家、诗家的普遍认可和遵从。为什么今天还要用?因为汉字可考的音韵史三千年左右,刘渊前面有一千五百年,我们现在未走出后一千五百年,它正好在中间,没有过时,经受了检验,是靠谱的。教育部短短几十年的普通话、没经过几代诗家检验的音韵法是否可以取代,我不知道也不想去理会。
      你会不会觉得用普通话押差别不大?错,差别大了!你们都读过《硕鼠》,里面有四句:
xiushui.Net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
  我现在先用普通话读一遍,(读,略) 好听不?一点也不好听啊!别扭得根本不像诗!现在我用我们白岭话读一遍,(读,略),好听不?句句押韵,和谐美满得不得了!(笑,鼓掌)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白岭话两千多年根本没什么变化,《诗经》 当年是这么读,我们现在还是这么读,我们是真正的继承者,没有挂羊头卖狗肉。
      三是对。近体律绝诗其实就是由两副或四副对联组成的。举个绝句的例子:杜甫的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对两,数词对数词;个对行,量词对量词;白对黄,颜色词对颜色词;鹭对鹂,鸟名对鸟名;上对鸣,动词对动词;青对翠,又是颜色词对颜色词;天对柳,名词对名词。另外两句也是这么对。除了词性、结构相对,平仄也要相对。平仄怎么对?前一句仄仄,后一句就对平平。前一句平平,后一句就对仄仄。 xiushui.Net
      律诗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还举杜甫的诗,你们都读过的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副完整的对联构成首颔颈尾四联。
      实际应用中,没有这么苛刻,绝句可以词性、结构都不对;律诗可以只两联、甚至一联相对,所以还是容易的。但是平仄,必须对好,不能含糊,否则诗的音乐美就完全丧失。
      四是粘。平仄对完了两句我不知道往下了怎么办?粘。就是第二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我第三句开头两个字也还是平,然后在后面变化;第二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仄,我第三句开头两个字也还是仄,然后在后面变化———总之紧紧粘住,不让他跑掉。按照这个原则一路下去,八句的平仄都错不了。
      至于其他复杂一点的手法,你们暂时可以不掌握。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三、高考中怎么处理诗词部分
      虽然我们说学诗词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但现在我们还是要应试。怎么处理高考语文中的诗词题,我都四十年没参加高考了,哪知道。(笑) 校领导要我说一说,我就按我的理解姑妄言之。
      一是关注的重点。虽然不排除以后高考会要求考生即兴创作一副对联或一首绝句,但短期似乎还不具备条件,阅读理解前人作品会仍是重点。你读都读不懂,怎么可能会创作。高考出题,可能是就一首前贤的诗来展开。选的诗,可能会与考试或青少年的成长有关。比如去年的选的,就是欧阳修的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一个古时考试的主考官的现场心情。
      二是关注的体裁。复习中,建议重点关注七律。因为七律最能表现诗词的修辞美、音乐美、结构美,篇幅又适中。将“凡六百一十六言”的 《琵琶行》 拿出来考,哪怕是考其中的部分,也有些刁难人。绝句又太短,不适合出多个题目。
      三是把题目中的原作读懂。要读懂,就要应用到我前面讲的基本知识。比如从音韵上去理解:去年题目中的“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一联,“行”字读着好像别扭而不好听啊?怎么回事?这时应立即联想到我说的普通话没有继承的问题,另作分析。因为“行”字普通话虽然读平声,但它在奇句的结尾,一般应是仄声;下句相对的“卿”字又是平声,所以可以肯定传统中是读仄声。诗词中的字,必须有多音字的概念,多应用平仄知识来区别理解。是仄声,它一般是名词。反之,是平声一般是动词。德行,行是名词,仄声;行走,行是动词,平声。情操,操是名词,仄声;操练,操是动词,平声。歌吹,吹是名词,仄声;风吹,吹是动词,平声。车骑,骑是名词,仄声;骑马,骑是动词,平声……等等等等,大家举一反三。根据平仄读音,就把它的词性框定了,字义也就跑不了了,理解也就准确了。又比如从对仗上去理解。前面举的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到底是偏正结构还是并列结构?“繁霜鬓”到底该是“繁霜 - 鬓”还是“繁 - 霜鬓”?因为分析发现全诗通篇对仗,前一句虽不好判断,但后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新停”二字意思上并列不了,“新”字是修饰“停”字的;而“停……杯”二字组成了动宾结构,有逻辑关系。所以根据对仗的原理,可以立即推知“苦”是修饰“恨”字的,两个字不是并列关系;“繁霜”是修饰“鬓”字的,不能理解为“繁 - 霜鬓”。读懂了,才好准确理解。 本文来自修水网
      四是防止误导。出题目的人,会故意设置陷阱,弄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来误导你,比如去年题目中的第三句“无哗战士衔枚勇”,他说这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这时,你得知道一个“诗眼”的知识。人有一双眼睛,诗也有。它是整体中最传神的地方。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作人物画时特别重视眼睛,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按:阿堵,这个东西,指眼睛)。你拿到一首诗,先找出哪处最精彩,那就是它的“眼”。比如去年题目中的“下笔春蚕食叶声”,历来为人所称道,因为它把考生用笔的声音比作春蚕吃桑叶,真的很传神。但这时你又要用诗词“对”的知识来反观上句了:这句这么“动”,那么上句一般是“静”的,这才叫好诗。战士衔枚,指战士埋伏或偷袭时,为了防止咳嗽、打喷嚏等意外暴露整个队伍,口里衔一根小棍子。欧阳修用这个来比喻考场的静,哪里会是表现奋勇争先呢?一下就揪住出题者的狐狸尾巴,果断打错。
      限于水平,今天就讲这些,不对的地方请母校老师、同学们指正。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谢谢!
责任编辑:卢象贤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