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四百元,修城创家业 修水网
黝黑淳朴的脸庞,举手投足间透出精明和自信,这是张增国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1956年张增国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八水洋镇,10岁时,父亲撒手人寰, 亲体弱且贫,张增国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5岁的他毅然告别亲人与故土,独自远赴新疆、黑龙江等地谋生,没有一技之长异地淘金其艰辛可想而知。初到新疆,为了填饱肚皮,张增国干起了修鞋匠,这一做就是三年,后辗转黑龙江,又当起了木竹搬运工,这一干又是两年之久,稚嫩的双肩常是血泡累累。1978年仅仅22岁的他来我省奉新、高安、井冈山等地植树造林、修公路,1984年来到我县茅竹山、黄港林场植树造林,因其脑瓜子灵活且为人真诚,在这期间他还被推荐当上了管理50余人的组长。在茅竹山、黄港植树造林6年时间里,他真切感受到了修水人的淳朴与浓浓亲情。张增国在脑海中铬下了一个“浮云”不再飘浮出修水的创业宏伟计划。 这期间一个偶然机会,他看到一位老乡在修城加工沙发、席梦思,在同老乡几次闲聊中,张增国也萌发了加工沙发、席梦思的念头。 创业好比针挑土,兴家犹如燕衔泥。1993年初春,只有400元钱家底的张增国大胆地在县城卫前街租了一间店面,准备开办一家加工沙发、席梦思的小店。他把仅有的400元钱交给店主做房租后,自己却陷入了困顿中。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增国找到几位浙江老乡,从那里借来一台破旧的缝纫机和一些加工沙发、席梦思原料,有板有眼,开起了一家简易加工沙发小店。夫妻俩没日没夜地加工,吃住在店,由于其质量过硬、讲诚信,加工出来的沙发、席梦思供不应求,这年年终,他赢利了。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1997年,张增国约定将加工沙发、席梦思这块蛋糕做大,他把店面迁移到原粮食局闲置仓库内,花了3万元购置了一台加工沙发的机器,并安排了4-5名下岗工人。张增国服务态度好,加工的家具货真价实,生意日益红火,种类越来越齐全,铺面也一扩再扩,至2001年第,为了发展需要张增国在稽征所对面租了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销售铺面,取名梦思家具城,拉开了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新格局。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能人创企业·篇 一路风尘创业歌 ———江西省绿冬丝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丁永华写真 xiushui.Net
在修水县征村乡洲上村蚕桑基地,绿,盖满坡峦,布满田野,翠绿桑叶汇成绿色的海洋。清风吹过,飒飒作响,犹如一支雄浑的绿色交响曲。在这千百万株桑树中,其中夺目的一株,已名动乡梓,誉满赣北。 这株熠熠生辉的“桑树”,就是创办“江西省绿冬丝科实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出生于征村乡洲上村的丁永华,他公司生产的“绿冬”蚕丝被、蚕丝服饰等寝具融古汇今、庄重凝练、卓尔不凡、高雅脱俗而畅销全球,一跃创下年产值近三千万元的财富奇迹。 丁永华的人生奋斗轨迹从农技人员——乡镇干部——身价三千万元总经理,他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三级跳跃;山口镇——修水县城——九江,他实现了地域从小做大的三次飞跃;丝棉厂——“绿冬”寝具——“绿冬”丝科实业;他实现了从弱到强的三次跨越……。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执著信念 依托蚕桑趟富路 丁永华,1964年9月出生于征村乡洲上村一位普通的农户家中,爱劳动的他从小跟着父亲栽桑养蚕、种田种地。每逢养蚕时令,丁永华与兄弟姐妹们一道背上背篓到桑田中采摘一片片鲜绿的桑叶,采摘回家后,又把一片片像绿色的丝被一样的桑叶铺盖在蚕宝宝的身上。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简单动作,引发了丁永华奇想,从绿色桑叶—小蚕吐丝———蚕丝产品,他认为就是一条农民致富的捷径啊!为了这个致富的信念,丁永华从小就认勤奋认真,刻苦攻读,希望学到文化知识后依托家乡蚕桑优势带领乡亲们走上一条脱贫致富路。 1983年孟夏,丁永华以优异成绩被九江农校录取,几年农校理论与实践学习,为后来创办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毕业后,丁永华被分配到征村乡,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自当上农技干部后,丁永华时常下到田头地角,指导农户栽桑养蚕。种田耕地,许多农户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生产效益常是翻几番。在农户心中,丁永华“肚里的墨水”就是他们的致富经。因其农村工作业绩突出,1992年初春,他被提拔到山口镇当上了一名副镇长。肩负重担,他工作更加勤奋了,白天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并利用自己所学农业专长优势,经常在田头与农户切磋着种养技术,晚上,回到住处,就捧起农业科技书“啃”到深夜,总想从中寻求到一条条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内容来自xiushui.Net HULING
·创办企业 赚到人生首桶金 一个偶然的机会,丁永华在因特网上浏览时无意中了解到,以蚕丝为原料的服饰衣被日益受到百姓青睐,市场前景看好。看到“蚕丝”这两个字眼,丁永华幼时埋下信念种子再次生根发芽,他兴奋得几夜合不上眼,心中默默许下了“依*蚕丝闯天下”的庄严承诺。 有了信念支撑,有了承诺行动,丁永华忍痛割爱毅然辞掉了副镇长之职,下海经商。这一决定一落锤,就立刻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反对,纷纷劝慰他道:“永华啊,当上了副镇长不容易,再奋斗几年,或许能当上权倾一方的镇长、书记啊!”“副镇长不当,你这样大胆地下海吃螃蟹,真够胆子大的。”乡政府的同事也向他投去了狐疑与质疑的目光。(公司生产蚕丝寝被)
是啊!那时的丁永华刚30出头,意气风发,前途无量!何况做生意、创办企业是需要资金的,同时市场瞬息万变,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市场风险啊!然而极为倔强且有闯劲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丁永华认准了这个理后,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要勇敢地闯一闯、搏一搏。 办工厂、上项目要筹资金、攻技术、拓市场,谈何容易!这将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将要迈过一道道沟沟坎坎,经历一次次艰难曲折。丁永华寻思,“路是人走出,事是人做成”,经过深思熟虑后,丁永华暗暗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闯出一条“蚕吐丝———丝产品——经济效益”的致富路。 xiushui.Net 俗话说:“创业好比针挑土,兴家犹如燕衔泥。”1994年下半年,为了筹集资金,亲戚、朋友、熟人的门他上了一趟又一趟,好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终于东借西挪才凑到5万余元,但与办厂资金相去甚远。这时,他的岳父看到丁永华因资金一筹莫展时,颤抖着双手把房产证交到丁永华的手中,并鼓励他说:“贤婿啊!这个房产证你拿去,到银行抵押贷款吧!你要支撑住啊!这个证就是我们全家11口人的住所啊!”丁永华接过房产证时,七尺男儿的热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他紧紧地握着岳父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接着丁永华拿着房产证作抵押从银行贷到了第一笔创业现金,有了这笔资金后,丁永华迅速租赁厂房,购买机器,招聘员工,在山口这个蚕桑大镇办起了我县首家丝棉厂,并注册生产“雪山牌”蚕丝被。 创厂伊始,为了收购蚕丝原材料,丁永华每逢到蚕茧收购期间,他总是肚子瘪了,就胡乱扒几口淡饭,困了就倒在蚕茧堆里睡个囫囵觉,几天下来,瘦了十来斤。收购到原材料后,他又手把手把生产技术逐一传授给员工,由于他把质量当作自己的生命,厂里生产出来的“雪山牌”蚕丝被投放市场,销售看好。 为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丁永华注重信息认真研究市场行情,每年开支几千元订阅《财富》、《蚕丝加工技术》、《致富经》等报刊杂志,从报刊杂志中学习管理经验,完善提升自我,了解市场信息,探求市场规律。同时,丁永华与国内外蚕丝界知名人士广交朋友。通过这些渠道,他及时了解蚕丝产品市场的最新动态,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办厂三年来,因生产出来的蚕丝产品质量过关,销售畅流,丁永华就稳稳当当地赚了上百万元。 HULING ·挺军县城 拓展规模扬风帆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丁永华,他认为在山口镇发展空间太小,如果不迁址,长期小打小闹,就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他毅然决定将厂址迁到县城,把蚕丝产品这块蛋糕做大做强。1997年3月,丁永华在县城一丝厂租赁了厂房,又大刀阔斧地创办了“江西修水绿冬寝具有限公司”,主打生产“绿冬”牌蚕丝被。 当丁永华谈到“绿冬”这个漂洋过海、声名远播的产品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说:“绿,在大自然中是生命的原色、希望的象征,力量的源泉,绿,也是我们修水这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地域标志,绿,更是当今百姓返朴归真,追求绿色环保生活新时尚,我厂“绿冬”牌蚕丝被正是在这样“绿”的包装点缀下,生产出来的“绿冬”系列寝具投放市场后,因其优雅秀丽的款式、格调清昕的色彩、精湛细腻的工艺、体贴入微的关怀而一炮打响,走红大江南北,“绿冬”寝具产品也日益被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们所青睐与推崇。产品畅销,丁永华的“腰包”也就日见鼓涨,赚取了资金,丁永华加大投入、加大规模、加大生产,使企业生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经济收入与日俱增。 修水网
·提升科技 抢占市场占有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一定文化的丁永华更是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学习到先进的蚕丝被加工技术,他先后10余次到浙江、江苏等地拜师学艺取经,不耻下问,攻克了一道道生产技术上难关,赶走了一只只生产上的“拦路虎”,因技术到位,产品质量不断精益求精,企业更加红红火火起来。 丁永华也深知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职工素质当作一项大事来抓。蚕丝被生产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丁永华建立了一套识才、爱才、惜才、用才、认才、育才的人才体系,从而保持企业发展有很强的后劲。因爱惜人才,全厂上下形成了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技术员们主动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出智出力;工人们也是信心百倍忘我工作,为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了基石。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丁永华成立了质量管理监督小组,严格实行生产流程管理,做到每一个工艺流程都有人把关,保证了产品质量,也“赚来”了市场占有份额。 xiushui.Net
·豪迈奋进 温馨“绿冬”入万家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不断发展,企业才能傲立潮头竞风流。丁永华始终认为,企业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 2004年7月,已腰缠几百万元的丁永华又果敢地将厂址迁到了交通便利的中国铁路大动脉———京九线和万里长江的交汇处,公司与昌九高速公司相距500米,与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风景区相毗邻。丁永华租赁九江国棉五厂厂房,员工从修水50余人一下“猛窜”增加到了200余人。 丁永华记得刚到九江时,人生地不熟,加之企业扩张日益增大,管理难度也就不断加大,因管理上欠缺,生产出来的产品款式滞后,仅半年时间,企业出现严重亏损,修水创业赚下来的资金付诸东流。是打道回府,还是继续留在九江创业呢?有一股倔劲的丁永华思虑良久,决心要在九江打拼出一块受于自己的天地。 狭路相逢勇者胜。市场激烈的竞争不容丁永华懈怠。丁永华也深知,一个企业产品走向市场,当销售进入成熟期后,必须及时更新换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他做到生产一代产品、储备一代产品,开发一代新产品。为了这个发展目标,丁永华加大资金投入,添制了更加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提高了产品档次,加大科研力度,组织人员进行科技攻关。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研制了当前前沿“蚕丝无纺絮片”新型技术产品。蚕丝无纺絮片的研制成功,不仅克服了蚕丝被不能用水洗的弊端,而且为加工蚕丝服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为丁永华三次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该厂生产的蚕业被畅销全球五大洲,全国“绿冬”专卖店达到30余家,年产值近亿元。而订单也像瑞雪一样源源不断地飘然而至。 本文来自修水网 2003年7月,香港一客商看中了丁永华的“蚕丝无纺絮片技术”,也看中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斥巨资与丁永华联合创办了“江西绿冬丝科股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年多建设,目前,各期工程已完工并已正式投产。2004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2005年预计可达到5000万元,公司虽然处在发展创业阶段,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创造出来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达领先地位。 丁永华告诉记者,经营蚕丝制品是一项高附加值的产业,企业长足发展,不仅对修水、乃至九江蚕桑产业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即将通过iso9001、9004体系认证,力争在五年内投资1、5亿元建成中国最大的丝绸制品加工城,把“绿冬”寝具产品做大做强,让“绿冬”寝具产品成为中国丝绸寝具第一品牌。让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向国内国际市场,走遍天涯海角,走进千家万户,为每一位需要的顾客送去“绿冬”温馨的问候。 丁永华最后深有感触、感激地说:“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规模,得感谢修水县委、县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每当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县、市领导总是亲临公司指导,鼓励、帮助,才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之地,我将会竭尽全力为修水的蚕丝产业向前发展而努力奋斗”。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本文来自修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