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山风

旗下栏目: 山风 网风 乡风

修水, 掀起全民创业激情与热潮

来源:修水热线 作者:周武现 人气: 发布时间:2005-10-14


    (采访手记)放眼修水,放眼江西,放眼中国,放眼全球,这是一个创业无所不在时代,无所不在潮流。每一个百姓创家业、每一位能人创企业、每一名干部创事业,创出一番新气息,创出一番新业绩,创出一番新天地。 
全民创业汹涌澎湃,全民创业豪情满怀,全民创业风起云涌。 
创业,这是一个体现人生智慧、激发财富梦想、激情欣喜的话题,是人生历程链条上深深烙印的密码。当创业与“全民”相连,并作为一个公共性决策的制度安排,它的解读就有了更为宽广的内涵。 
全民创业,是近年来发展战略思路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全民创业,是经济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全民创业,是新世纪以来的再一次思想大解放. 
全民创业,是解决民生大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民创业,首先是百姓要创家业。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普通百姓,我们不能满足于低水平的小康,而应当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抓住创业的有利时机,少打扑克、麻将,少用投机取巧方法去夺取不义财富,多用自己诚实的劳动,为社会,同时也为自己今后更好的生活和子女的成长成才创下殷实的家业,积攒更多的财富。有的人不是不想创业,而是苦于没有门路。其实,眼下社会上很多人没事干,很多事又没人干。要创家业,就要转变就业观念,即由安置型就业向创业型就业转变。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衍生出许多新行当,物流、会展、环保等新行业如雨后春笋,网络创业、加盟创业、连锁经营等新方式层出不穷。观念一变天地宽,创业道路多又广。 

本文来自修水网


全民创业,重点是能人要创企业。企业是创业和就业的主体,是经济能人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也是政府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一个能人创办企业,就能带动一批人就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地区集群优势明显,富人比重相对较大,对财税的贡献自然也多。因此,能否把蕴藏在我县众多能人中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潜能充分激发出来,对于推动全民创业热潮,加快全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民创业,关键是干部要创事业。各级干部是社会事业的组织者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心做大官不可取,一心干大事应鼓励。以“无功就是过”自勉自律,在兴县富民的实践中建功立业才是真本事。当干部既要“两袖清风”,又不能“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因此,为官一任者也要真诚的为创业者布泽一缕缕阳光,一点点雨露,为创业者搭起一个基础扎实的创业繁境与发展的平台。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都要努力以权谋公,设法优化创业政策和环境,搭好社会化服务平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业要素的有机结合,以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为己任,想创业者之所想、帮创业者之所需、解创业者之所忧,真正在修水形成一个“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群众自主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使想创业者敢创业、会创业者能创业、善创业者创成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帮助一大批勇于创业、善于创业的能人脱颖而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HULING

    创业者也要扬起创业的激情,鼓足创业的勇气,开启智慧的头脑。创业,意味着挑战、活力,也意味着市场、商机、利润。在市场经济中弄潮,你会不时遇到马克思形容过的“惊险的一跳”。我们怎样去完成这“惊险的一跳”,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大智慧。市场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是谋略的竞争,说到底是智慧的竞争。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这本色,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垫底,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当今时代是崇尚创业的时代。创业光荣,守业平庸,败业可耻。让我们以高昂的热情,闪光的智慧,扎实的行动,兴起全民创业潮,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让我们敞开胸怀,燃烧起创业的激情; 
让我们展开双臂,去拥抱创业的朝阳! 
    笔者经过近一个月采访,将我县“百姓、能人、干部,他们创家业、创企业、创事业”的坎坷历程中的酸甜苦辣、悲喜忧乐整理成稿,发表于此,希望这些故事能为那些正在创家业、创企业、创事业的人们有点启示。同时也希望读者提供“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先进人物先进代表采访素材。 
·百姓创家业·篇 
                          养鸡寻“钱途” 携手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访石坳乡养鸡大户黄仁水 黄仁华 
      听说石坳乡有一对兄弟俩养鸡成了当地小有名气养殖大户.近日,记者在石坳乡政府干部的带领下,记者登门对花门村八组的养殖大户黄仁水、黄仁华兄弟俩进行了采访。 
当记者驱车来到花门村时,恰巧碰到黄仁水骑着摩托车送货回家,他刚把120只仔鸡卖到渣津集镇,毛利收入700余元,可纯赚130多元.据石坳乡干部曹文学介绍,兄弟俩协手办的养鸡场现存栏13000羽,上半年仔鸡销量好,每月可出栏10000余羽,下半年肉鸡销售上升,每月可销售6000羽,年养鸡量达到10万多羽,毛收入可达60万元,可净赚5万余元.加上其它养蚕、养猪、种粮,俩兄弟一年纯利可达10万元。 
  当谈到创业时,今年40多岁不善言谈的黄仁水腼腆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与弟弟黄仁华创办这么大的养鸡场,是与我们这个特殊的家庭分不开的。兄弟二人自成家后都没有分家,一家12口以大集体的模式和谐地生活着,婆媳妯娌间相处融洽,我个人认为这种和谐的氛围协作力量,也就是所谓的"和气生财"吧。最后,他娓娓地向记者讲述了兄弟俩如何走上养鸡致富的创业路的过程. 
本文来自修水网

  黄仁水、黄仁华兄弟俩初中毕业后,一边随父走村串户做篾匠手艺,赚取一份微薄工薪;一边养蚕种粮,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和小孩上学的开支。走上养鸡路是缘于他们帮别人销售肉鸡时,发现农村办红白喜事对肉鸡的需求量大,同时,农户对仔鸡需求量也是供不应求。兄弟俩一致认为养鸡是一条很有前途的致富路。于是,兄弟俩多方筹集资金,于2001年初春与他人合伙投资,在原石坳小学空闲厂地有模有样地办起了养鸡场。 
    市场瞬息万变,风险随处可见。正当他们的养殖业步入正轨,有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时,突如其来的"非典"和’禽流感"致使他们的养鸡厂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养殖出来的鸡骤然滞销,最终以亏本10万元而被迫中止。 
      平时爱学习,好钻研的黄仁水、黄仁华兄弟俩一致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他认为前期的养殖失败是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创业路上虽然坎坷.但只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定会取得成功。 
2004年仲秋,兄弟俩再次重振旗鼓办起了的养鸡场。没有资金,他们就向亲朋戚友筹借;没有厂房,就把新房四间卧室腾空出来,兄弟两家与父母一起住到老屋;凭借前几年养鸡经验和建立起来的销售网,他们饲养出来的仔鸡因成活率高、生长迅速,颇受养鸡户青睐;肉鸡因鸡肉酥嫩、鸡汤鲜美,他们养的肉鸡常被周边集镇餐馆首选。 

修水网


      谈到养鸡经验时,兄弟俩兴趣高涨。黄仁水告诉记者说,搞养殖业风险很大,稍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首先要掌握养殖技术,提高科技养殖水平,养殖水平过了关,才可以避免因养殖不过关所带来的损失。为做到这一点,我俩每日都要进行一次鸡舍的温度、湿度监测,适时做好通风要求;在饲养方法上,根据鸡的日粮中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结构进行科学配制,保证鸡能从饲料中摄取到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在选择优良品种的鸡苗上,严抓品种改良,我们曾从广州,湖南等地引进良种鸡苗,提高良种养殖的经济效益;在防疫方面,严格把好防疫关,杜绝疫病传染与流行,我们做到不省防疫费,不忽略局部免疫:,不打乱免疫程序,一年来,光为鸡注射疫苗就要花上万元左右;仔鸡出栏还要对买主进行技术上的跟踪服务与指导,在销售户中树立诚信;对肉鸡销售也是以品质和价格赢得顾客,保证销售渠道畅通无阻,从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规模化经营。 
      对于今后发展,兄弟俩信心百倍。他们打算下半年投资兴建标准化的养殖场房,以便扩大规模养殖。同时准备形成山上有果、羊,圈里有鸡、猪.,水里有鱼、鸭循环经济,为家庭经济增收。 
 
本文来自修水网

                   移民兄弟俩   种粮趟富路 
本文来自修水网

      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庙岭乡大路村移民宋振球、宋振兴兄弟的家,他们的新房与当地村民的住房相比更加漂亮,大理石砌成的灶台干净整洁,卫生间还新安装了马桶,新家门口便是硬化可以通行小汽车的水泥路。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宋振球、宋振兴兄弟俩原是程坊鹿坑村村民,全家10人享受政府的移民政策于2004年元月20日举家乔迁到庙岭乡大路村。下雨天在家做木工干得欢的宋振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愿意把手中的活停下来,他还一个劲地说:如今种粮好啊!农业费又不收,我们这些移民庄稼汉,以农为本,当地的农民能生活得好,我兄弟俩也一定能生活得好。” 
据记者了解,宋振球、宋振兴兄弟俩将村里分给他们5亩水田精心种好外,还瞄准当地撂荒地开垦出来,用来种植粮食,从而走出了一条离别故土的异乡致富路。如今,大路村移民户已有10余户村民像宋振兴一样,尝到了种粮增收的“甜头”。 
      宋振球、宋振兴兄弟俩合种了10多亩地。去年,田里全都种上了优质稻,平均亩产900至1000斤,最高单产1100多斤。问起去年的种粮纯收入,宋振兴掰起了手指:每百斤粮食收购价提高了20多元,农业税又减免,还有种粮直补款……“农资价格涨了些,一亩得加扣成本20多元。”宋振球提醒说。扣除成本算下来,种一季稻,每亩能比去年增收200多元,种两季增收300多元。平均下来,一亩地能有400多元纯收入。“10多亩地,去年得有3000至今5000把元的纯收入。” 宋振兴说。 

修水网


  “今年政府又取消了农业税,种粮更有赚头了,不过种粮要增效,先得种好粮。要改变旧的耕种模式。”宋振兴对记者如此感慨说。只有小学文化的宋振兴为了种好粮,他仔细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学习科学种粮知识,结合自己种粮经验,把“小丘改大丘”,采取开排水沟、晒田等办法对低洼田进行改良,他还从县里引进良种水稻,购置农机,从播前整地,到播种、施肥、收获等一系列工序实行精耕细作。科学的态度加上勤劳的双手,宋振兴种的水稻比当地村民种的产量要更高一些。邻村、邻镇农户纷纷慕名前来向他讨教科学种田的经验。去年有一次,当地一名姓张的农户神色焦急地找到宋振兴,说不知何故自家的禾苗叶子枯黄。宋振兴赶到田里,一眼看出禾苗的异样是因为最近天气多雨引起的,属正常现象,老张这才放了心。 
  宋振兴兄弟俩尝到种粮甜头后,继续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5月27日,记者在宋振兴几亩水田里看到,青青的水稻苗、玉米、蔬菜等长势正旺,给人送来满眼的绿,让人精神格外振奋。“今年准备种植水稻20到50亩,赚他一把,但因农业费免征,水田成了“紧俏货”。说完后,宋振兴笑逐颜开的脸上也有了一点点 憾。随行的大路村党支部书记涂开富云告诉记者,在移民户宋振兴兄弟俩种粮户的示范引导作用下,目前,全村掀起了种植粮食、支持农业、发展农业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高潮,原先农田抛荒无人耕种的现象不复存在。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谈及今后的发展,宋振兴说,发挥农民的特长,种粮,搞副业,打工挣钱。迁入新家后,首先在观念上要与当地的农民兄弟融合,“天下农民是一家”,农民的这双手就是幸福生活的根本。要与当地政府和农民同甘共苦,遵纪守法,搞好邻里关系,不给国家添麻烦,保持程坊人勤劳致富的本色,决不丢程坊父老乡亲人的脸。

      11年前,他仅有的400元钱在修城大胆地开起了一家加工家小店。11年后,他拥有了一个别1000平方米的家具城,资产上百万元,张增国 
  修水网

责任编辑:周武现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