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暴力,是一个新生词。2002年前不曾存在,自2002年之后因由国外媒体刊登恶性图片事件所引出的词汇。形容不择手段甚至牺牲艺人人格尊严达到自我炒作的目的的传媒机构。笔者所说的这个媒体暴力自然与之不同,因为我们的国情不同,媒体发展程度也就不同。就目前状况看还专发展成真正的“暴力”,但这个现象却已显出露水,初露湍倪。从大都会到乡村,残酷大街到宁静巷弄,私人谈话到大众媒体报道。读者、观众每日由妇女强暴,凶杀大案,孩童虐待等层出不穷的犯罪事件以及人际互动交往中日渐丧失的彼此信任感,了解到媒体暴力的狰狞面目。 不论是言词的或是身体暴力,都会造成身心的伤害与恐惧,在人们的大脑意识里取了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莘莘学子脑海里正在潜移默化地活跃、活跃……这些莘莘学子在茶余饭后观赏等些暴力电视节目或阅读某些暴力书籍快乐兴奋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美国著名安全专家加文·德·贝克尔写了一本《自卫书》,针对现代社会存在的某些安全隐患和所有人的恐惧,提出应对。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孩子在18岁之前,从媒体上目睹暴力行为已有20万件。所以,他们也回报社会各种自杀、杀人、弑亲的重大惨剧。 近两年,我县就出现多起青少年杀人的惨剧,2002年7月11日大桥镇一名17岁的初中学生樊某看了暴力电视节目后,便模仿之,竟用半边剪刀在一山洞里残忍地剥夺了一位年仅7岁幼童的生命。无独有偶,2002年4月19日石坳一名初中学生对同床同桌好友连砍60余刀,将含苞欲放的花朵摧毁殆尽……这些青少年暴力凶残行为,笔者认为有一定主观因素外,“媒体暴力这杯毒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xiushui.Net 媒体暴力无孔不入,视听媒体暴力伤害让人防不胜防。孩子们不能抗御媒体暴力魅力,家长又该如何去应对保护孩子不喝这杯毒药呢?如今在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主导甚至形塑一切娱乐、消费、文化、教育的及价值构建的时代里,笔者认为,父母和成人应视自己的行为为孩子角色模范,随时检视自己是否沉迷于暴力节目,父母应为幼子的孩童选择支持社会价值的电视和电影节目。应劝阻青少子女少看暴力媒体,如果子女为了某些特殊理由一定要看,父母也应陪同孩子一起观赏,讨论媒体的传布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并与子女商讨其他的人际冲突解决办法。学校教育单位也应开设媒体知识课程,加强学生对媒体素养训练批判地分辨“正当暴力”和“恣意暴力”节目的分别。同时,媒体对暴力报道与节目制作也应悠着点,恣意地夸大渲染暴力的情影和场景,青少年看多了自会是对其将行为产生无形影响啊! HU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