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周斌专栏

旗下栏目: 冷建三专栏 周湖岭专栏 周斌专栏 东方啸专栏 卢曙光专栏 刘经富专栏 谢小明宁红史话 石平专栏 查迎春专栏

州学书院共秋色

来源:修水网 作者:周斌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9-26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宁州古城里曾经有濂山、凤巘、鳌峰、梯云四座书院,但没有几个人知道古城里还有最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州学。
  我国古代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官学、私学共同构成的比较完善的教育制度。
  汉设太学、学、校、庠、序五个层级的官学。宋代,除太学外,府、州、县三级设立官学,太学又叫国子学。府州县设立的官学分别称为府学、州学、县学,同时,又叫府儒学、州儒学、县儒学等名称。
  明代的官学教育制度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和发展。太学又叫国子监,进入国子监的学生,除了考试拔优一途外,还可以花钱购买生员名额,出现了例监和捐监。地方府州县和边防卫所普遍建立了官学,有些人口众多的经济发达地方甚至出现了村学。
  宁州州学设教谕一员,全面管理州学。设训导二员,协助教谕进行管理,聘任教师若干名。州学生员俗称秀才,历来都有定额,进入州学必须考试择优录取。到清代雍正年间,宁州州学有廪膳生员(简称廪生)三十名,除给予廪膳银两或粮食外,还免二丁的官差徭役。在廪生定额上增加的生员称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定额也是三十名。在廪生、增生之外录取的生员,附于诸生之末,即为附学生员(简称附生),定额十二名,其补助银两和减免差役条件依次递减和下降。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所有生员都有资格参加省(或路、布政使司等)举办的乡试。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秋天举行,因而又称“秋闱”,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年春天,举人可以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又叫“春闱”,会试考中的叫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贡士才有资格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考中的叫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故所有进士都叫天子门生。
  州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为官府拨给,其次为全州士民捐赠。有的捐钱,有的捐田产铺屋。同治八年(1869),吴德全及儿子经历衔吴受益、贡生吴受泰、监生吴受勋和吴受封五人捐赠西乡路口蛇下源水田五十亩(合租谷一百石)给州学。
  与官学相对,由私人兴办和管理的学校叫私学,这些学校包括族塾、义学、村学、书院等。私学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私学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它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官学体制,使教育成了独立的文化教育活动。
  私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虽然不是私学的首创之人,但其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日臻完善,官学强盛至极,书院等高、中级私学受到抑制,但层次较低的蒙学却获得了发展,出现了村学、义学、族塾(含私塾、家塾等)、冬学等形式。元代还出现了社学、庙学等特色私学形式。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名额非常有限的官学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士民子弟求学的需求,因而书院等高级私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呈现了繁荣景象。 xiushui.Net
  修水也和全国各地一样,书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修水县姓氏志》记载的就有26家书院,还不含铜鼓地区的书院。最早的书院就是黄庭坚先祖黄中理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创办的芝台书院和樱桃书院,最为有名的是周敦颐庆历元年辛巳(1041)到任分宁县主簿后,亲自创办的书院,该书院后来称为濂山书院。书院有民办官助,如濂山书院;有一个区域士民捐资建设,如仁乡的仁义书院,西乡的西平书院;有一姓一族建设的,如奉乡徐氏金湖书院、安乡汤桥万氏的成孝书院;有一个特殊族群建设的,如客家人的梯云书院等等。
  书院的建设费用,主要靠士民捐献或家族提供。运营管理经费由下面几个渠道解决:官府划拨田土收取租金,士民捐献田土或铺屋收取租金,还有士民不定期捐助资金。一姓一族的书院,由家族逐年供给。
  宁州八乡各地还建立宾兴制度,对优秀学子进行奖励。宾兴制度是明清时期为参加科举考试而设立的一种礼仪和资助制度。道光二十八年(1848),义宁州训导廖士樊倡集全州乡绅富户募捐,并且亲自走访八乡,劝说士民捐助宾兴。资金筹集之后,妥存然后生息,用利息进行资助学子。全州有宾兴机构16个。其中,泰乡二、三、六都置买田租,租谷出卖后,对都内参加文武乡试会试的生员给予花红赆仪(奖金和路费)。陈姓在凤凰山下建立陈氏宾兴祠,管理本姓宾兴事务。周姓“三堂”、“八维”宗支合族捐资在州治建设周氏宾兴祠,并置买田租若干,规定“凡族中生童,岁科试乡会场程仪及花隽花红、入学修仪,文武一律取给。”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由族塾、村学、义学、书院、州学共同构成了古代宁州完善的教育体系。族塾、村学、义学为乡村培育会写会算会说的低层次实用人才;书院、州学面向科举考试培育秀才、举人、进士,进而成为封建社会管理机构的治理人才和乡村之中的绅士阶层。
  幕阜不语修江长流,转眼之间几百上千年就过去了。从宁州书院和州学里走出了大量的人才俊彦,如双井“十龙”、宋元“八贤”、宁州“双凤”、义宁“五杰”,还有莫惟初、王纯中、石彦诚、周期雍、万承风等等,他们有的出将入相,有的设署开府,有的开宗立派,有的著文立说,有的诗文留世,有的彪炳千秋。细究这些人物的求学旅途,都有书院、州学学习的履历,并且,出自书院或州学的几乎人数相当,说明宁州书院和州学的教育质量两相颉颃平分秋色,共同为宁州的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2024年9月
责任编辑:周斌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