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重新开业的满汉茶楼坐落在宁州古城鹦鹉街最西端,铺面门楣上有块不足两米的木质四字店牌“满汉茶楼”,门店口阔七八米,进深约二十来米,高二层,无天井,檐高6米,斗拱架构,锁花门窗。进门右边为服务台,一楼大厅摆放若干张八仙桌及条凳,东面设置一个小舞台,楼上为若干个饮茶小间。目前生意算是兴隆。前些日子应朋友邀约,前往小憩品茗,聊着品着,顿感有“结伴品茗,话海阔天空,一盏清茶思往古;邀朋登阁,看雾疏云淡,满楼香气袭巷街。”的风情。
“吸来不尽修江水,衍作长波煮雪汤。”(知州宋调元) “杯里不添居士菊,故山风雨为谁秋。”(主事张华甫) “吟杯凤爪千寻翠,槛外修江一片明。”(邑人朱之麟) “烹茶无世味,种竹有清操。” “我来领略赵州意,闻得清香渴已消。” “登阁不须论得失,烹茶煮酒问梅花。”(邑人胡宗定) “一滴汲清泉,云腴烹丹灶。”(邑人李际春) “支支收税富,井井汲泉香。有茶高日铸,有儒入阁梁。”(进士王模) “篁竹春生谁咒笋,原泉秋注忆烹茶。”(邑人冷玉光) “出山泉忆在山清,井水茗心证旧盟。” “茶斋驻久客如家,处处痕留雪爪斜。”(知州曾晖春) “碧玉千丛展凤爪,饱摘云腴手竞搓。” “公余烹茶入肆苑,衡文老眼真无讹。”(署州蒋启敡) “落硙旋飞浑如雪,煎来蟹眼生银缸。茗碗香浇舌本,六经细听语无庞。”(邑人龚鸿) “静憩茶堂忘坐久,茶香多少活泉烹。”(邑人郑祖勋) HULING “清泉出古井,茶香谷雨春。”(邑人徐腾凤) “忽然蓝钵涌云气,云雨还从钵内生。”(州判邹宏志) “活活听流泉,茶与鹂声值。”(邑人余应荃) “通远门楼秋色好,烹茶惟荐一芽新。”(邑人周学山) “白雁初涵霜后影,黄花共醉掌中杯。”(州判李光珽) “双井茗茶春自早,一池菡萏静犹馨。”(州同胡锡熊) 仅存的清末民初时期茶馆之满汉茶楼,是宁州古城茶馆文化的缩影,也是古宁州风情旧景之一。清末,宁州城墙内外,泰市高市、东门西门、街头巷尾、沿河旁桥、十字街口茶楼遍布,茶客如云,茗香醉人。宁州人称茶馆为茶楼、茶铺、茶馆,是宁州古城民众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流传有“未见宁红面,十里闻茶香,踏进茶楼门,神怡忘故乡”之美誉。在宁州,宁红茶是茶楼的首选,其次是双井绿茶,当然也有地方民间经典茶食,如:什锦茶、菊花茶、相料茶等等。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好茶要有好水烹,古人至茶楼饮茶,十分讲究对水品的要求。以水而言,讲究水质和水味。水质则要求清澄洁净,有源有流,贵活忌静,以泉水为佳,满汉茶楼往北不到50米处有道光时列为古城九井之一的刘公井,道光《义宁州志·建置志·城垣》载:“刘公井西门外,刘公庙前,泉最清冽,甘醇,烹茶味极佳。”往西有鸡鸣山泉,道光《义宁州志·山川志》载:“鸡鸣山泉,清冽烹茶味佳。”这算是满汉茶楼选址依据之一吧。 满汉茶楼在当年是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带水,为交通要冲。该楼坐落于鹦鹉街最西头、古城墙西大门——通远门内,紧邻鳌溪,直连跨鳌桥与西摆相接,可谓上接楚汉,下通吴江,商贾辐辏,车马路蹄声不绝,诚远近之要津也。又处于鹦鹉街、黄土岭上街、横街、西摆街、鳌桥街、西门街、肖爷巷等街巷接口等街巷处,高阁临流,临而坐可远眺河光山色,近观市井人家,环境幽雅,闹中取静,颇具诗情画意。因中外茶商云集宁州古城,茶商获利甚巨,生活奢侈,于是横街、西摆街、西门街旅社、饮食、妓院、赌场应运而生,茶楼酒肆林立。富商巨贾、文人雅士、富绅阔少,流连其间,人称“花花世界”。有“绕楼四面花如海,依遍栏杆任品题”之境界。 xiushui.Net 古宁州的茶楼无所不在,不可详尽,茶楼里的陈设和布置基本相似,满汉茶楼也不例外。主要是八仙桌和长板凳,每位茶客一套带碗盖、托碟的瓷茶具。门前大都挂着黑底金色“茶”字招牌,大厅两侧会书有“高朋满座”、“清茶细点”。“细点”者,细巧点心之谓也,就是佐茶的点心。一般为瓜子花生之类。茶楼的经营形式各异,有的只贩售茶叶和饮品,有的则还经营茶具、烟草、小食品等。 茶楼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古往今来,大街小巷,城内城外,无所不在,一直为人们提供休闲雅聚的地方。不论城市如何变迁,商业模式如何升级,茶楼都始终保留着那份人情味,和优雅的气息,扮演着它作为文化符号的重要角色。每天上午九十点钟,喝茶人就往茶楼跑,堂倌老远招呼茶客们,特别是当地有脸面的绅士、商人争先恐后为熟人付茶费。茶楼无逐客规矩,只要茶客愿意,一碗茶坐一天,堂倌照添不误。有的大茶馆设有宁河戏、说评书、唱曲艺、玩杂耍,真是“锣声、鼓声、吹拉声,声声入耳,汉曲、吴曲、宁河曲,曲曲开心”。街坊茶肆,三五人一桌,一杯清茶,几碟瓜子花生,谈天说地,评古论今,国事家事,邻里短长,社会新闻,人情世故,都可成为话题。一人讲,众人听,好不热闹。而且一进茶楼,就可找到自己的感觉,好像人人都会吹牛,个个都是侃爷,天南海北,五花八门,说些俏皮话,讲点歇后语,发发牢骚,大家一笑置之,胸中之闷气、怨气、不平之气全消。走进茶楼,端起茶,你我皆茶客,没有贫富高低之分,清明淡然如杯中茶。 xiushui.Net 茶楼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休闲养生等功能。更多的一些人到茶楼去,并不在意茶楼里的什么,茶楼里的什么只是过眼烟云,是身外之物,他们在意的是自己和自己正在进行的故事。 老朋友重逢,茶楼是从前记忆,多少楼台烟雨中,一杯清茶是喋喋不休和欲说还休,是老故事的添砖加瓦,是老朋友的锦上添花。 新朋友聚会,茶楼是曲径通幽,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杯清茶的这一口是陌路,一杯清茶的那一口也许就是知己了。 生意谈成了,茶楼是一纸合同,这是互惠互利,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生意谈不成,茶楼是来日方长,有一点遗憾,但是买卖不成人情在。 少男少女的眼里,茶楼是媒妁之言;行会组织眼里,茶楼是求大同存小异;公子少爷眼里,茶楼是吃喝玩乐;吃讲茶人的眼里,茶楼是翻云覆雨;唱戏的眼里,茶楼是花雨弥漫;贩夫走卒眼里,茶楼是脑子里以后的生活;达官贵人眼里,茶楼是脚下的仕途;三教九流眼里,茶楼是五花八门的天地;七老八十眼里,茶楼是岁月里一个永恒的码头。 茶楼还有一种功能具有令人扼腕的开创之功——附设赌场。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茶楼主要分布在较偏僻的巷弄里,或楼上小包厢。来此消费者显然是赌博第一,喝茶退后,遑论品茶了。 修水网 新中国成立,全民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修水茶楼与中国茶馆业一样,几乎灭迹。改革开放以后,曾经一度萎靡不振的修水茶楼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不仅老茶馆、茶楼重放光彩,各种新型、新潮茶阁和茶艺馆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主要分布在县城老广场及周边、沿江路铺面。 2000年后,茶艺馆在城乡迅速兴起与繁荣,茶艺表演、茶艺技能比赛不断举办,茶艺表演成了各种茶事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城南开发及良塘新区建成后,修水茶馆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茶艺馆不断增加。目前修水已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茶馆、茶楼、茶坊、茶社、茶阁数千家,规模较大的集中区域先后有老广场、老城客栈、马家洲、茶博城、修河天街等大型商业区。有些星级宾馆一楼大厅也设有茶厅,也是品茶喝茶的好去处。 作者简介: 谢小明、男,退休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修水县人民政协理论和文史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教师报》《江西日报》《光华时报》等200余种国内外报刊,诗歌入选10余本选本。出版诗集《流水一样的生活》《九岭风》、文集《教坛撷零》《弦铎之地》。获各类国家级诗歌奖20余项。多次做客修水电视台《走进修水》、江西一套《社会传真》、江西二套《都市现场》、江西五套《爱在旅途》《江报直播室》、央视四套《华人世界》等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