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庵禅师塔
庵忠公,鄞县四明人,俗姓姚,为杨岐宗四世龙门清远禅师法嗣。十九试经得度,习天台教,悟一心三观之旨,未能泯迹。遍参名宿,至龙门观水磨旋转,发明心要。乃述偈曰:转大法轮,目前包裹。更问如何,水推石磨。呈佛眼,曰:其中事作麽生?师曰:涧下水长流。眼曰:我有末后一句,侍分附汝。法忠即掩耳而去。后至庐山,寻于永修县艾城乡同安枯树中,绝食清坐。宣和间,湘□大旱,祷而不应。法忠禅师躍入龙渊,呼曰:业畜当雨一尺。恰巧雨随降。居南岳,每跨虎出游,儒释望尘而拜。后住胜业、南木、雲盖、公安、大沩五刹,復往住修水县黄龙山弘法。上堂:张公吃酒李公醉,子细思量不思议。李公醉醒问张公,恰使张公无好气。不如归家,且打睡上壁。我有一句子,不借诸聖口,不动自己舌,非声气呼吸,非情识分别。假使净名杜口中于毗耶,释迦掩室于摩竭,大似掩耳偷铃,未免天机漏泄。直饶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若向牧庵门下检点,将来只得一橛。千种言,万般说,衹要教君自家歇。一任大地虚空,七四八凸。僧问:如何是佛?忠曰:莫向外边觅。僧问:如何是心?忠曰:莫向外边寻。僧问:如何是道?忠曰:莫向外边讨。僧问:如何是禅?忠曰:莫向外面传。曰:毕竟如何?忠曰:静处萨婆诃。问:大众临筵,请师举唱。忠竖起佛子。僧曰:乞师再垂方便。忠撃禅床一下。已巳十一月,示少恙,至望丈室后,有白气二道,揺曳而出。师遂曰:吾期至矣。令集众,嘱咐殆尽。引笔书偈:六十六年,游梦幻中。浩歌归去,撒手长空。书毕,復谓众:日是后事,可依灵源遗范。言讫,瞑目而寂。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太尉刑孝扬施金,为忠公营寿塔于寺东之香源洞。方竣工,大雪,独覆区所。寿六十六,腊四十七。法嗣有宜三个多小。时普庵印肃禅师、成都信相戒修禅师等.
修水网 石匠,冷述丰 佛历三千零四十三年五月吉旦黄龙堂上第八十八世住持释心廉率二序大众立 译意: 庵忠公,是鄞县四明人,俗姓姚,是杨岐宗四世的龙门清远禅师的法嗣。他在十九岁时通过考试得到度牒,学习天台教,领悟到一心三观的核心。但他并未隐迹,而是遍访名宿,直至龙门观水磨时,才突然领悟到心要,于是他述说了一首偈: “转大法轮,目前包裹,更问如何,水推石磨,呈佛眼。” 他的师父问道:“其中的事情是如何?” 庵忠公回答:“涧下水长流。” 师父又问:“我有最后一句话,你可以附和吗?” 庵忠公便掩耳离去。 后来,庵忠公到了庐山,在永修县的艾城乡,发现了一棵枯树,他便在那里绝食静坐。在宣和年间,湖南遭受大旱,祷告无应,庵忠公便跃入龙渊,大喊:“业畜,当雨一尺!”恰好那时雨水随之降临。 他在南岳时,常骑着老虎出游,儒者佛教徒都向他顶礼膜拜。后来,他住在胜业、南木、雲盖、安大沩等五个寺院,最后前往修水县的黄龙山弘法。 本文来自修水网 在法会上,他曾经说过:“张公喝酒,李公醉,子细思量不思议,李公醉醒问张公,恰使张公无好气,不如归家且打睡,上壁我有一句子,不借诸圣口,不动自己舌,非声气呼吸,非情识分别。假使净名杜口中,于毗耶释迦掩室于摩竭,大似掩耳偷铃,未免天机漏泄。直饶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若向牧庵门下检点,将来只得一橛,千种言万般说,只要教君自家歇,一任大地虚空,七四八凸。” 有僧人问:“什么是佛?” 庵忠公回答:“不要向外边寻找。” 僧人问:“什么是心?” 庵忠公回答:“不要向外边寻找。” 僧人问:“什么是道?” 庵忠公回答:“不要向外边寻找。” 僧人问:“什么是禅?” 庵忠公回答:“不要向外面传播。” 最后,他告诉大众:“临筵请师举唱,忠竖起佛子,僧曰:‘乞师再垂方便。’忠击禅床一下,已巳十一月示少恙,至望丈室后,有白气二道摇曳而出。师遂曰:‘吾期至矣。’令集众嘱咐殆尽,引笔书偈:‘六十六年游梦幻中,浩歌归去撒手长空。’书毕,复谓众:‘日是后事,可依灵源遗范。’言讫,瞑目而寂。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太尉刑孝扬施金为忠公营寿塔于寺东之香源洞,方竣工,大雪独覆其上,寿六十六,腊四十七。法嗣有宜三个多小时,普庵印肃禅师、成都信相戒修禅师等。” 修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