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宁河戏是修水历史发展的一个符号,是地方特色文化的标志,是城乡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大多数人认为,保护修水宁河戏,才算保护了完整意义上的修水文化。如何保护?如何传承?如何发展?让宁河戏这朵生命之花永远灿烂绽放,这是摆在修水人民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xiushui.Net 兼收与并蓄 修水网 宁河戏剧团当年下乡演出时,经常出现群众抢戏担、拉演员的“争吵”场景。一次在溪口北岸演出时,碰巧汽灯坏了,社员们为了看戏,由两人提着两盏三管油灯站在戏台两侧整整四个小时。1984年剧团在湖南浏阳演出《宝莲灯》,连续一个多月,场场爆满,后来还规定要凭城镇户口簿买票。观众带着被子通宵达旦地排队守在票房门前。一位85岁高龄、名叫袁诚的老艺人,每场宁河戏必看,他学会了宁河戏的招式和唱腔,至今还吹弹拉唱,自娱自乐。观众对宁河戏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省、市、县历任领导和专家、学者一直关心、爱护和支持着宁河戏艺术。三年困难时期,时任县长的冷郭仪给剧团演员批粮食、猪肉指标,发现演员化妆没有镜子还将自己家用的立式大衣镜送给剧团。 依然有忧思 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令宁河戏辉煌不再,甚至正逐步退出广大群众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舞台。 1991年6月修水县宁河戏剧团在经济改革浪潮中宣布解体,各乡镇宁河戏班也是演一年停一年。2007年春,全丰镇政府出资恢复组建了“春林班”和“凤舞班”两个宁河戏班,大力支持宁河戏演出。 修水网 据了解,全丰“春林班”和“凤舞班”、溪口三元班、港口洞下班等宁河戏班共有演员不足百余人,由于在家没有好的谋生之路,大家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有时间练习基本功,演员素质和基本功的日渐衰退导致了演出质量的退化,观赏性大不如从前,失去了大部分观众,严重制约着宁河戏的发展,要重现昔日的辉煌,难度可想而知。 据凤舞班班长戴致新介绍:我团现在虽然还时有演出,但几乎全是在农村表演,城市里宁河戏几乎绝迹。在剧目方面,戴致新还无奈地称这是“无本买卖”,没时间没能力进行新剧排练、舞美布景及演员服装的再添置,因而演出的都还是传统戏。在演员方面,剧团更是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困境。老演员风烛残年或相继去世,年轻演员也流失严重,如宁河戏独有的绝技绝活,更是后继无人,其演出质量也一日不如一日。 竭力“保与传” 为了让宁河戏不至失传,一大批宁河戏艺人长期甘受清贫,默默无闻坚守着宁河戏事业。近年来,修水宁河戏老艺人不计任何报酬深入农村戏班,为组建业余剧团出谋献策,进行业务指导乃至登台献艺,一位75岁高龄的老艺人在港口洞下剧团教戏时因劳累过度昏厥在地。原宁河戏剧团老艺人张待检可谓花一生心血,积极珍存、整理宁河戏各类资料,并将结集出版有关宁河戏专著。正如他说:“宁河戏绝不能垮掉,宁河戏绝不能失传!我已经是快要见‘马克思’的人,如果不将宁河戏传承下去,我心里会不安的!”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同时,宁河戏老艺人积极组建成立山谷票友社,把修水宁河戏演唱艺术传承发扬光大作为票友社的一个重要任务。2005年“黄庭坚诞辰960周年”纪念大会上,用宁河戏唱腔表演了黄庭坚的诗词《清平乐》,在全省首届票友社演出活动中获得金奖。 全丰镇的“春林”、“凤舞”,溪口镇小溪的“三元”,渣津镇的“鸿云”、港口镇洞下等戏班,得到当地党政和老艺人的帮助指导,纷纷组建农民业余剧团,活跃在本地和毗邻地区。 近年来,全丰镇春林班有一位艺人宁可放弃几百万元工程不做,而是回到家乡为演宁河戏出一把力;今年68岁的该班班主余老,16岁便开始学习唱戏,邻近外县市文化部门曾多次派人前来与他洽谈,出巨资将他手中所保管的剧本与珍贵道具买走,但余老无一例外地告诉来者:“剧本、道具是一任一任班主遗留下来的,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不会将它们卖掉!” 凤舞班几百年来虽步履艰难,但仍传承不绝。近年来为添置行头道具,团长戴致新等人还集资3000余元买下原马坳黄梅业余剧团全套服装,有的股东将过年猪卖掉凑钱参股。近年来,剧团将具有本土特色、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丰花灯结合到宁河戏戏曲中,灯戏合一,颇有特色。 修水网 溪口镇三元班2006年春重振旗鼓,由义坑村主任刘义河、陈坊村书记刘紫街挂帅,以集资入股、赞助捐资,共筹措资金10万余元添置服装道具,招收学员20名重新组建剧团。该镇小溪有一位74岁的老人,将他自己三分地种的菜全部免费送给了三元班剧团操练的演员们吃,他说:“我是看宁河戏长大的,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丢啊”。2007年春节,剧团在本地和周边地区共演出60余场,收入6万余元。 港口镇洞下村宁河戏班班长卢作立组织部分演员和周围群众集资十余万元修建剧场和添置设备,并招收学员,聘师授艺,培养新生力量,大有守护精神家园,不让宁河戏成绝唱之雄心壮志。 不让成绝唱 宁河戏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几十年来都有有识之士积极鼓与呼。今年9月,修水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到我县全丰、溪口、港口等乡镇,邻县武宁的船滩镇,铜鼓的三都镇、带溪乡等地,对修水宁河戏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 要传承下去,首先必须保护好。由于修水宁河戏剧团解体后,保护机制欠缺、保护方式单调等原因,修水宁河戏大量资料、文物遗失或损毁较为严重。许多宁河戏老艺人一致认为,各相关部门要派专人集中时间、精力进行收集整理有关宁河戏的文字、曲谱、音像资料,并建好档,是文物要移交文物管理部门登记管理,为今后筹建宁河戏博物馆做准备。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宁河戏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下去,修水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们各抒己见。认为一是要继续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开展对已取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称号大加宣传;三是要充分利用节庆日、学校、民间艺术或专题展示、电影院、媒体等宣传修水宁河戏;四是建议在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开设修水宁河戏保护课程,全力挖掘尚存的传承人,建立传承人保护名录。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他们带徒传艺,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宁河戏艺人提供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建议职能部门帮助农村宁河戏业余剧团取得合法的演出手续,县财政挤出部分资金给予支持。(周武现) 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