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滴翠香飘万里,修江流霞富惠千家。我县茶叶产业沉寂多年后,又开始在全省乃至全国茶界名声鹊起。近几年,先后荣获首届“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在十三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夺得“三金两银”,在全省十大名茶评比中获得“两金两银”。《农民日报》曾对此三次解读,称之为“修水效应”。这些都见证着我县茶叶产业在快速崛起中逐步走向成熟。 思路:政府扶助引导 市场运作主导 我县是历史上传统的“茶叶大县”, “双井绿”被宋代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宁红茶有着“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辉煌时期,全县茶园面积达43万亩,最高产量近20万担,“宁红”、“神茶”等品牌享誉海内外。但时过境迁,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县茶业发展逐步陷入困境,茶叶种植面积仅剩一万多亩,茶农种茶积极性几乎降到冰点。 2001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县委、县政府果断地将其列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列入农业产业化“1116”工程。 审读历史、解读政策、阅读市场,我县明确了“政府扶助引导,市场运作主导”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抢抓国家土地整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政策,按照“整合项目、部门操作、以奖代补、验收兑现”的方法,累计注入3000多万元扶助茶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合法有序的土地流转,使山地向有志于茶叶开发的能人集中,并实行“以奖代补”(每开发一亩茶园奖励500元),动员社会资金、人力、物力参与茶叶开发,放大了政策和资金的效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本文来自修水网 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我县变集体或国家建茶园为专业户建园,明确了“六个不支持”的要求,规定资金政策只向民营倾斜。对原来国有宁红集团、神茶集团进行改组改造,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组建了股份制的宁红发展有限公司,创建九江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用市场手段和现代企业制度,重振国有龙头企业雄风。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茶叶加工企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促产业的良好格局。 一系列旨在“松绑”和“壮胆”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大聚集,全县茶叶规模发展的春天如期而至。如今,我县茶园面积扩大到7.2万亩,其中新扩无公害茶园5.6万亩,茶叶产量由2000年的7600担增加到去年的31250担,总产值达8166万元。按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我县茶叶还以每年近1万亩的面积增加,“十一五”末将达到10万亩。 方法:龙头企业牵引 科学技术支撑 大椿乡是历史名茶“双井绿”的主产区,也是我县发展茶叶生产的重点乡镇。自2002年以来,该乡每年新扩茶园1000多亩,现已有茶园近8000亩,是我县茶叶产业“万千百十工程”示范区。 “万千百十工程”即万亩乡、千亩茶场、百亩以上基地、十亩以上专业户,是我县茶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为改变原先茶园零星分散、管理自行其是的经营模式,我县按照“分户、造册、摸底、有偿流转”的思路加快林地流转,推进茶园联户、连片开发,为我县的茶产业勾勒出一个基本的发展架构。目前,我县已有千亩以上的茶场10个,500亩以上的茶场12个,100亩以上的茶场102个。 xiushui.Net 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我县大力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把品牌建设与茶叶标准化栽培及加工结合起来,引导龙头企业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走“销售带加工,加工连基地”的龙头发展模式;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引进先进的环保型全自动现代化茶叶生产线,建设标准化的茶叶生产车间和库房,努力提高产业加工现代化水平,使茶叶生产实现从“粗采滥制”到“精采细作”的跨跃。在品种选择上坚持不是国家级良种不引进、未通过我县试种的不引进、不是无性系茶苗不引进,分区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加强茶园科学管护,实施无公害茶园建设和有机茶基地建设工程,增强茶叶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县采用“种子”培养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从企业、茶农中选派人员外出培训,并在县职业中专开设茶叶中专班,培训专业茶技人才。 目前,我县创办茶苗繁育基地3个,“宁红”、“青钱柳”通过原产地保护注册;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全省唯一的茶叶生态科技示范园;茶叶加工企业50家,其中深加工企业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全县创建有机茶基地2个,全县无公害生态茶园面积达50%以上。 本文来自修水网 目标:实施品牌战略 重铸茶业辉煌 4月16日,上杭乡东谷潭千亩有机茶园内,三十多位穿红着绿的采茶女散落在茶畦中,手起叶落,笑语飞跃云端。茶厂经理周衍德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春茶“双井绿”上市以来,订购电话不断,茶叶严重脱销。“以前我们的茶叶打的是杂牌子,经过县里整合后,打出‘双井绿茶’品牌就好卖多了。”周衍德说。 赢得了先机,未必就赢得了市场。为此,我县通过政府行为对全县茶叶品牌多、乱、杂现象进行大胆整合,统一推出“宁红”和“双井绿”两大茶叶品牌,并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强力宣传推介,组织参加各种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使这两大品牌下的“宁红金毫”、“宁红龙须茶”、“双井草茶”、“双井雀舌”等子品牌的市场知名度迅速提升,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大奖。 在收获喜悦的同时,我县的决策者们对市场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程利民曾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竞争的核心不仅仅在于品牌、品质、规模等要素,已开始向生态、资源及文化内涵等各种产业要素的综合竞争力转型;修水茶叶要大打生态牌、文化牌,青山绿水和厚重的茶文化底蕴是修水新一轮茶产业整合发展中的无价之宝。 修水网 为此,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挖掘茶文化资源成为我县新一轮茶业发展的重点。县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东生介绍,我县将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提高茶叶加工能力,建立完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将基地原料产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通过举办名优茶评比、“双井之春”茶文化节等活动,挖掘弘扬茶文化,使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晨峰在接受农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前人已经将修水茶产业这几个字写得璀璨鲜艳,作为他们的后人,理当与时俱进,再铸修水茶业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