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鲜花替纸钱、文明祭祀防山火 本报修水讯(记者 周武现) 祭祀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为杜绝清明节期间森林火灾事故,修水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春季防火工作,清明节前夕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倡导网上、鲜花、植树等 “文明祭祀”方式,摒弃烧纸钱、燃放鞭炮等明火祭祀陋习。昔日清明节那种祭亲时此起彼伏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满山乌烟瘴气甚或引发山火的现象已荡然无存。 4月4日是清明节,由于该节日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一大早,就有很多市民或步行或驱车出城祭祀。记者在修水县殡仪馆山后公墓看到, 前来祭拜的市民络绎不绝,绝大部分市民都是以敬献鲜花等形式来缅怀故人。修水县城百汇街冷先生一家将一簇簇盛开的鲜花插在墓碑前,将美丽的花瓣撒在坟墓四周,来祭奠已故的亲人,表达哀思之情。 市民赵女士将一束金黄的菊花摆放在母亲墓前,寄托自己的思念。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母亲生前非常喜欢菊花,所以我每次来都带菊花来,我相信她在九泉之下一定会高兴的。” “文明祭祀方式渐入人心,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采用敬献鲜花、植松树等文明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和传统的祭扫方式相比,不但能杜绝火灾隐患、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更加体现了百姓的素质与文明程度。”一对正在亲人坟墓前敬献鲜花、栽植松树的夫妇异口同声地说。 修水网 迁移千多座祖坟,挪出八百亩耕地 清明节期间,人们忙碌着清扫坟墓,祭祀亲人时,而修水县马坳镇火马村处处是热火朝天的迁坟的劳动场面,村民主动将占用耕地的亲人坟墓迁移至不能耕种的蛮荒之地,有部分乡镇的村民还将已故亲人的骨架火化成灰撒向河中,其目的是减少坟墓占用耕地,扩加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效益。” 马坳镇火马村是该镇一个主要产粮村,为使粮食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火马村被列入今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国家投资800万元在该村发展粮食产业,按照连片开发的规划要求,必须平整800亩土地,这800亩土地涉及全村一、二、三组占用耕地150亩的坟墓1600多座。通过镇村组层层动员,党员、村干部带头迁坟,同时,马坳镇及时兑现迁坟土地补助,并在荒山开发一个公墓区,这样一来,既腾出了耕地,美化了村庄,同时村民祭祀也更加方便了。 修水县马坳镇火马村3组村民车万强说:“我家里有七座祖坟占用了部分耕地,为了扩大组上的耕地面积,造福子孙后代,我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把七座祖坟迁移到荒芜之地。” 从3月下旬开始至4月4日,火马村1600多座坟墓全部迁移,平整耕地达800多亩,不日将全部“穿“上“绿装”。 本文来自修水网 轻点小小鼠标,网上祭祀英烈 与往年一样的清明,在修水这样一个偏僻的县城却悄然涌现着不一样的文明,一种更加环保、健康、方便的祭祀方式正在成为时尚。 “‘秋收起义洒热血,修城劈雷惊鬼神,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永远怀念修水英烈,修水市民匡正一清明网上祭拜”;“ 看到百合,仿佛看到了英烈那份对革命的执著,对生命的完美诠释。永远怀念!网名一抔乡土沉重祭奠”。 4月4日这天,这是记者清明节这天浏览修水几个公众网站时,发现网站贴吧、论坛里祭奠修水革命先烈的留言。类似寄托哀思、表达敬仰的留言截至4月5日8时已有10页之多,近百条。 无独有偶。记者点击www.netor.com网站进入修水历史名人陈寅恪的纪念馆时,又看到了这样一段网上祭祀陈寅恪的表白。“八十万家乡父老为您自豪,我也为有幸是这八十万中的一员而骄傲.您的精神如修江水滋养着代代义宁人,晚辈终生敬仰您.愿先生安息!修水义宁镇陈渔叩拜上”。 “现在网络上有网上祭祀,想通过网络祭祀这个平台表达对当地名人的怀念,我觉得这种方式很方便,也很时尚,为大家省出了好多时间,最主要的是特别环保。”修水一名中学老师在网上指导学生祭奠修水英烈与名人时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