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工业园 企业换新颜 昌盛公司是2007年8月搬到工业园的,投资了21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新上了年产150万件的高耐热瓷制品的“煤改气”生产线,当年10月试产。说实在的,投资200多万元新上一条节能减排的生产线,在修水我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心里的确没底,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对了。如今,公司日生产能力在4000件以上,是原来的6倍多;年可节约原煤2500吨以上,相当节约成本150多万元;减少排放二氧化硫近100吨,同时产品合格率可提高近10个百分点。 1996年,我任县康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公司生产技术。当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鼓励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创办私营企业的政策,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我在全县率先放弃端了二十多年的“铁饭碗”,带领部分下岗工人,回到自己的家乡三都镇着手创办陶瓷企业。经过10多年的打拼,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2006年5月,我再次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全民创业和强攻工业政策的鼓舞下,作出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总投资4000万元到县工业园新建厂房,更新改造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扩大耐热瓷炊具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并引进大规模钛酸铝陶瓷生产工艺,使公司迅速迈入国内陶瓷业的先进行列。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昌盛高耐热瓷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忠厚口述 记者 丁洪海 整理) 居民进医保 大病获救助 幸亏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使我得了大病也住得起院,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我是义宁镇衙前社区的低保户,今年48岁。我手部有残疾,在社区干部的照顾下,我到社区当保洁员,老婆在菜市场卖菜,一家八口,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孙儿,平时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去年8 月,全县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干部到我家宣传动员我们参加,我认为这是让老百姓得实惠的好事,成年人每年每人只要交140元,财政补助60元,未成年人每人每年交50元,财政补助20元,就分别可享受最高限额7万元和8万元的补偿。我因是低保对象,所需缴费全部由政府资助。这么好的政策不用多宣传,我就为家里符合办理条件的4人全部办了医保,其他4人也在老家溪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天有不测风云。去年10月中旬,身体一向还好的我出现胸痛、气促、咯血等症状,经诊断为左侧自发性气胸。先后在县人民医院进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和胸腔镜左侧肺大泡结扎术,前后共花去16800多元的医疗费用。病是治好了,却背了一身的债。正当我一家人正为还债发愁时,社区干部提醒我不是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吗?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我拿着相关票证到县医保局,没想到报了4712元住院补偿金,而且手续简便,一家人欣喜不已,经济压力大大减轻了,我切身感受到医保带来的实惠! HULING (义宁镇衙前社区居民周春生口述 记者 丁辉丽 整理) 行行出状元 养猪赚大钱 我今年37岁,曾做过木工,办过割板厂,南下广东跑过出租,涉足过很多行业。跑出租时收入还不错,每月都在5000元左右,在外6年也积累了一定资金。去年生猪市场行情比较好,我就想试着发展生猪,2007年我开始养猪。 我家住在离公路较远的地方,环境好,空气清新,村里也有好多田地荒着,我就种上蔬菜养猪。此外,我投资11万元在离家300米的地方,按照县畜牧局提供的建二列舍的图样,我建了三列舍,占地2亩。准备就绪后,去年3月,我从南昌购进20头母猪,后又从湖南购进40头瘦肉型良种猪。 养猪是个细活,日常要做好生猪的疾病防疫,春夏两季,生猪最易感染疾病,那时,就要积极做好消毒工作,每天至少要消毒两次。去年,20头母猪下了两批崽,一次一批有300只,今年2月份又可产下仔猪。去年年出栏1000头,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我准备扩建一个新猪场。现在县里大力鼓励农民发展养猪产业,县畜牧局也配备了强硬的技术支撑,市场也供不应求,预计今年我可将投资成本收回。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马坳镇白土村养猪大户余春华口述 记者 万小琴 整理) 普通农家女 成了新闻人 我是一普通的农家女,只是尽了一个军嫂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莫大的关心、鼓励和荣誉,让我这个农家女不但当选了“2005年感动九江十大人物”;2006年7月31日,还出席了全省“八一”建军节纪念大会,受到时任省委书记孟建柱的亲切接见,并授予我为江西省“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去年建军80周年前夕,又入选了“‘西凤·将军情怀’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候选人;1月4日,又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 1962年2月,我出生在全丰镇黄沙土段村一个普通农民家中。1982年,那时还是我男朋友的胡少华在福建某部服役时,因抢救战友不幸失去记忆和劳动能力。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把他接回家,并与他办理了结婚手续。他是为国致残的军人,照顾他我一生无悔。尽管20多年来,我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边照顾着不会言语、近似“植物人”的丈夫,一边拉扯大3个孩子。1992年,组织上为了照顾我,安排我到县发电公司南崖电站上班。如今,丈夫的大脑有了一定的康复,自己会走路,可以拿东西,与他进行言语交流时他也能咿呀学语,身体也结实了许多;3个儿女也都长大成人,在部队当兵的儿子现在是一级士官了,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啊。虽然现在我成了新闻人物,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工作、生活,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我的丈夫。 HULING (南崖电站职工孙美华口述 记者 丁辉丽 整理) 深山通公路 出门卖山货 通上水泥公路,可是我们全村人盼了十几年的事,路通了,小康生活也就不远了。 我家住在太阳山脚下,那里可处处有宝呀,蕨菜、白芨、野生板栗……漫山遍野四季都有。但以前不通公路,辛辛苦苦从山上挖下来也卖不出个好价钱。2007年,村里修通了水泥公路,采挖的蕨菜、白芨,只要一个电话,贩子就开车进山收购,一点也不愁销路。今年,我家挖白芨就有1万多公斤,毛收入有10多万元。这在以前,挖了药材放在家里,一夜大雨,车子进不来,半年的辛劳都会白费。 公路修通了,村里又搞起了新农村建设,村里面貌大为改观。我家也建了新楼房,栽了几亩早熟梨,再过三年,就能生钱了。我还想种植太阳山的特产———蕨菜,做出我们农民的特产品牌。 路修好了,还有让我高兴的是进城方便了。以前去县城要大清早起床,急手急脚赶路到乡里坐车,回到家就天黑了。现在进一趟城,再不要事先筹划一番,班车开到了家门口,一天来回还不晚。看到那崭新的候车亭了吗?我们走亲访友也可像城里人一样乘车来去了。 修水网 (布甲乡太阳村村民朱希木口述 记者 陈景略 整理) 下岗又上岗 又有新工作 我今年47岁,1996年从县蚊香厂下岗。下岗后,我到湖北黄梅一加油站当加油员,工作3个月后,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受油料气味刺激引起支气管扩张,吐血不止,当时也无钱治疗,只得回家。回家后不久,我与在县酒厂下岗的丈夫去上海务工,他给人修自行车,我就蹬着三轮车卖盒饭,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多才能回来,那段日子真是苦死了。 去年3月,县民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招工,我成功应聘保管员一职,主要负责厂里的成品保管和发放,每月工资700元,中午还在厂里吃饭,不仅生活稳定了,而且在家门口务工,能够“朝见父母晚见儿女”,这些都让我感到很幸福。 我都快奔五十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日子过得安稳,生活有着落,儿子有出息。感谢政府为我们下岗工人创造这么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有勇气重新站在生活的舞台上。今后我将加倍努力工作,报答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民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张桂珍口述 记者 孙 王君 整理) 加入老体协 越活越年轻 我今年54岁,几年前还是个十足的“麻友”,每天除了弄一日三餐饭外,其余时间都耗在麻将桌上,输钱不说,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也找上了我。2003年底,我病情加重,在深圳打工的女儿把我接到那过年。在深圳那两个月,女儿没事就陪我逛公园。在公园里,看到那些老人有的跳操,有的舞剑,有的打太极拳,我被那种文明健康、快乐时尚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心想我们村里也有老年协会啊,我也可以这样健康快乐地生活。 回到家后,我立即加入老年协会。从此,每天早上5点,我身着运动装准时来到晨练的场地上,与近百名老人一起跳老年健美操,打太极拳;早上活动一结束,便赶回家为丈夫做营养早餐;上午9点,又穿红着绿参加腰鼓队的活动;下午,我参加老年门球比赛;晚上学跳老年交际舞。日子充实而快乐,以前的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也变得年轻了。 (大椿乡大椿村村民吴元珍口述 记者 刘冰 整理) 本文来自修水网 参加“新农合” 治病不再难 2007年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我险些丧命。幸亏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帮我解了治病难。 去年7月,我突然发现手上和颈上长了好多疱,当时以为是吃坏了东西引起的风热,并没在意。过了好几天,这些疱非但没消失,反而隐隐作痛。朋友和家人劝我到大医院去看看。月底,老婆陪我到省城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我们一听当时就傻了眼。我家所住的紫鹿村离集镇还有10公里远,山多田少,一家6口人吃饭,一年也就只有7千多元钱的收入,经济本来就不富裕,突然得了这种病,哪来这么多钱治!一家人正在为治疗费一筹莫展时,我想到了新农合。知道凡是参加“新农合”的村民,最高限额可以报销医疗费1.5万元,大病统筹也可以报销一部分,这可真是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帮了我家一个大忙。要是没这笔钱及时治疗,后果不可想像,是“新农合”帮了我的大忙,解了我的治病难! (渣津镇紫鹿村村民邱和才口述 记者 晏静筠 整理) 免了学杂费 读书不用愁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我是义宁镇芦塘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女儿在义宁镇中学初一年级就读。2004年丈夫因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女儿当时正在读小学,我又没有工作,靠给别人打短工维持生活。每个学期开学时,就是我最发愁的日子,可我再苦也不能让孩子失学,只得东借西凑为孩子筹学杂费。 去年9月,新学期伊始,我正在为学杂费发愁时,孩子回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从新学期开始,学校将免除学杂费,对一些贫困的学生还有补助。听到这个消息时,我顿时眼眶湿润,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下好了,我们的生活有转机了,你不会失学了,以后读书不用愁了。”上个星期,女儿回来告诉我说,以后的课本费都会免,学校还将退还去年的课本费。这些年来,学校和老师给了我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又有这么好的政策,大大减轻了我的经济压力,同时也给我增添了生活的信心,我打心眼里感激党的好政策! 如今,孩子每天坐在亮堂的教室里上课,我再也不用为孩子的学杂费而发愁了,孩子也重新找回了欢乐,我们又看到了希望! (义宁镇芦塘村村民 李健云口述 记者 晏静筠 整理)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平凡种茶人 产茶创名牌 与茶结缘27年,这辈子我与茶是分不开了。1980年,我退伍回乡,政府把我安排到古市茶厂工作。第二年,我担任了副厂长,1984年,又担任了茶厂厂长。1987年,企业改制,由集体企业改为承包经营,在面对当时茶业行业疲软的形势下,我与人合伙承包了茶厂。 1990年以后,茶叶市场行情发生转机,手工名茶畅销市场。自1992年起,我开始转变生产方式与产品品种,由生产普通茶转为生产手工茶为主,从此走上了争创手工名茶的道路。 如何做出名优茶叶,除了在茶园的管理上下功夫外,质量是重要保障。我坚持按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要求,保障茶区的茶叶鲜叶不受污染、不沾农药,确保原料安全。自1996年起,古市茶厂绿茶取得不少成绩:1996年第一次参加全市的名优茶评比就取得总分第一名;1997年生产的“古岭银螺”获省名优茶评比的优质品茶。2006年我申请注册的“山谷草茶”已申报受理,近期就可最后批复,这个产品在参加2006年的上海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节时还获得了金奖呢。 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自始至终贯彻品牌意识,如果不做品牌只能是一个原料供应商,在市场上无法占据优势。当然,要想做大茶业品牌,需要各方面的帮助,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只有这样才能让修水名茶扬名国内外。 本文来自修水网 (古市茶厂厂长黄烈猛口述 记者 黄建生 整理) 建设新农村 生活如城市 “一栋用黄泥巴建起的房子,门前一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黄泥路,一口冬天要用热水加温才能压出水来的压水井,一个被猪粪包围的茅厕……我以前的家就是这样。” 2007年,柴土段村上塘下自然村被定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因地制宜、易改易建、一村一景、独具风格”的思路,村里11户就有8户村民拆旧建新,3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建。我家将原来的黄土房全部拆除,建了一栋二层钢混结构楼房,占地90平方米,也和城里人一样,三房两厅,一楼配有厨房、卫生间,二楼也有卫生间,还安上了自来水和燃气热水器。现在村里各家各户门前都是水泥路,村民们还在家门前种上了一些花草树木,我们也感受到了城里人养花的乐趣。有了新农村建设,柴土段村上塘下自然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乡里还在一片翠竹中修出一条林荫小道,并设有石桌,让我们也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可以说,现在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新湾乡柴塅村村民车柏林口述 记者 万小琴 整理) 昔日打工仔 今日当老板 真没想到,经历15年的风雨打工路,如今回家也当上了小老板,我可是赶上了创业的好时候啊。我现在是溪口镇蒲口村的养猪大户,1994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穷,像许多农村青年一样,我加入打工大潮,先后到温州、广州、深圳、厦门、武汉等地打工,最初每月只能赚300多元,到2001年每月工资有2500元。但父母年纪越来越大,需要人照顾,我决定回家。 我了解家乡比较适合发展养殖业,通过分析和研究市场行情,2007年7月我决定回家养猪。三年前,我就想办一个养猪场,但当时苦于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如今政府政策真是好,不仅有能繁母猪补贴,而且给母猪上保险,每头母猪60元的保费,养殖户只要出20%就可以了。 回到家后,我首先建起一个200平方米的猪舍,首批购进20头母猪,计划春节后再购进一批仔猪。现在20头母猪长势良好,预计今年6月左右就可产仔猪了。到母猪产仔时,我就可以领到2000元的能繁母猪补贴。眼下,我正在扩建一个800平方米的新猪舍,走自繁自养路子,预计一年后产值可达10万元。 本文来自修水网 (溪口镇蒲口村村民沈正明口述 记者 黄建生 整理) 虽然无儿女 入院享亲情 我是上杭乡皋阳村人,今年73岁。儿子早年修水库时不幸殉职,老伴于2005年去世,我一直以来靠拾垃圾为生。2006年8月,县福利中心建成后,我就搬到了这里。 来到县福利中心后,吃、穿、住都不用愁,生病了,也有人关心。2007年元月的一天,晚上10点左右,我突然昏倒在房间里。同房的老人发现后连忙告诉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当晚就把我送到了县妇幼保健院,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更让我感动的是,福利中心主任李刚在南昌得知这一情况后,当晚就赶回来。第二天到医院看望我,并对我说:“要安心养病,不要担心钱。”这次看病花了2000多元,要是以前,不说钱的事,就是病倒了也没人知道。在这里,逢年过节就加餐,平时还给我们发零用钱,过年还能领到红包呢! 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老年朋友在一起聊天,感到很快乐。这里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想得很周到,天刚冷时,就为我们备好了木炭。现在天寒地冻的,我们在这里却感觉很温暖。 HULING (县福利中心院民聂道莲口述 记者 万小琴 整理) 迁出深山区 生活大变样 我家原来住在大山里,离集镇有近十公里山路,出一次山就把半年的洗衣粉、盐等生活用品买回家,像化肥这样的生产资料大都请人用马驮进山。得了急病只能请人抬到山外看,孩子上学回家晚了,走山路让人提心吊胆。前两年,看到县里有移民扶贫政策,我就想,要是我们也能移出这大山,该多好。但那只是想想却做不到的事,你想,在外面建房,光屋基就要2万多块。就是有钱建房子,材料都运不进去,不晓得要花多少钱。 今年,乡里说我们可享受移民政策时,我立马就报了名。真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免费提供屋基,帮我们通好水、电、修通水泥路,用挖机平整好地基,每人还能得到2500元的补贴。现在,我建起了两层楼房,前两天才搬家,高高兴兴请了20多桌酒席庆贺。 搬到移民新村后,生活真方便。出门就是大马路,走路平坦了,治病、孩子上学都方便多了,没有党的政策,我们也无法迁出大山,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以前我买了一辆农用车,只能寄停在马路边的朋友家。现在,车子可直接停放到自家门口,有人叫车拖货,我随时都可出车,生意忙了,赚的钱也多了。今年,我养了蚕,儿子在外务工,家庭纯收入有5万多元,过几天,我小儿子还会开车回来过年呢。(马坳镇游家槎移民新村村民吴小华口述 记者 陈景略 整理) 农税全减免 种粮有补贴 党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不少好处,我就是说上一天一夜也说不完。其他就不说了,就拿我种水稻来说,从良种供应、技术指导到稻谷收购,都实行一条龙服务,种田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我从2004年开始承包土地种粮,随着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党的惠农政策也一个接着一个,种田不仅农业税全免,还有良种补贴,国家保护价收购,这些都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我便大胆放心地大面积承包土地。去年,我承包了70多亩,产粮6万多斤,卖了5万多块,还得到1193元的良种补贴。我还买了一台收割机和一台插秧机,竟领到17000元的农机具补贴。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用农机种田,人也轻快多了,还可帮别人割禾赚钱,感觉种田也划得来,并不比出外打工收入差。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现在,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还对种粮农民直接进行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这好政策让我们享受到了。政府还大力加强了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为我们提供技术服务,粮食丰收、农民增收也有保障。现在就是有点担心农资价格每年在涨,这方面要是能控制住,大家种粮的积极性会更高。 (山口镇火田村村民肖玉华口述 记者 陈景略 整理) 不用交学费 圆了大学梦 去年7月23日,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一天。我收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最让我兴奋的是通知书后面括号里的几个字:免费师范生。我仔细阅读了免费师范生协议书,知道这是国家新实施的一项政策,旨在培养造就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在四年大学修读期内,可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我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兴奋得整晚都没睡着! 我家住在大桥镇坳联村,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庄稼挣点钱,维持生活,供我上学。高考成绩出来后,我考了595分(文科),但家里经济条件差,要供我上完大学非常困难。本可以上重点大学的我,就报考了费用较低的师范学校。当接到录取通知书时,父亲高兴地对我说,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你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一个多月后,我来到美丽的华东师范大学,这里有学识渊博的大师,有浩瀚如海的图书典籍,有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里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氛,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在开学典礼上,我庄严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东华师大,我会修学储能,静德修身,努力为从事教育事业而时刻准备着。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樊超群口述 记者 晏静筠 整理) 养老金提高 晚年乐陶陶 我是2002年7月在县土产公司退休的,当时每月的退休工资是425元,退休工资虽然不高,但按当时的物价水平和生活条件,生活还算过得去。 退休后,我喜欢上了种花,还常常陪孙儿读书。我是一名党员,我所在的百汇社区党支部开展党组织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早晚我还做做操,和老伴一起散步,日子过得很开心。但最让我开心和想不到的是,近几年我的退休养老金年年增加,2006年底,由原来每月的425元增加到602.5元;2007年9月又增加至697.05元;今年1月25日再次增加至817.05元。三年共涨了392.5元,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如今我经常看书读报,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向周围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让自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县土产公司退休职工余新华口述 记者 梁佳惠 整理) 家旁有超市 购物真方便 我今年65岁了。在河桥村生活了几十年,以前总觉得这里太偏僻,想要买点好商品都难,现在好了,超市开到了我家门前,购物方便了。这在几年前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记得以前为大孙子买点奶粉就必须到15公里外的集镇,甚至是县城才能买到中意的,如今两岁的小孙子吃的奶粉在门口的农家超市就可买到,而且一般的品牌奶粉都有。以前到镇上去买东西,一个来回就是老半天,如今省时多了。到农家超市瞧瞧,各种副食品、日用百货、蔬菜水果都有,而且都是明码标价,价格也不比集镇和县城的高,这里购物还真实惠、省钱。更何况,我们这里农家超市的店主樊老板人又好,很厚道,要是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要购物,他都会想方设法备齐货物,有时还会送货上门。现在村民的日常购物基本上就在农家超市里啦。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古市镇河桥村村民冷小华口述 记者 黄建生 整理) 足额领工资 过个丰盛年 我从2003年起到县城一些建筑工地务工,先后干过泥工、木工和粉刷工等,每年都能按时领到足额工钱回家过年。 近两年,我到县汇能电力工程公司务工,经过公司培训后,我主要从事室内外电线安装。 今年冬天特别冷,我和同事们整天都在为南城扶贫移民小区10多栋房子安装外线,公司领导专门为我们送来了防寒手套和外衣,让我们倍感温暖。我的月工资有近1500元,每月都能及时足额领取。平时我舍不得花,过年一起拿回家,和妻儿过个丰盛年。 (古市镇月塘村村民冷芬清口述 记者 朱修林 整理) 河流大治理 涨水不再愁 我今年70岁,世代居住在庙岭乡大路村二组。我家的口粮田就在庙岭河边,全组30亩水田一到汛期就受到庙岭河的威胁,山洪暴发时良田常常被冲毁,乡亲们只有望河兴叹。 修水网 2006年底,县委、县政府决定重点治理对老百姓危害较大的庙岭、黄坳、桃坪等地的五条河流,我听后高兴极了,乡亲们更是笑逐颜开。推土机、挖掘机开进庙岭时,我和乡亲们站在家门口,看着河道逐渐疏通,工人们清理河床,堆垒河堤,生态治理……我们心里乐开了花。我知道,从此我家的口粮田再也不怕洪水了。我是一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常和周围的老百姓说:“共产党一直为民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庙岭河的治理就是一个缩影!” (庙岭乡大路村村民陈景福口述 记者 朱修林 整理) 虽是残疾者 社会受尊重 我今年38岁,由于小时候患病双脚落下残疾。多年来,一直得到政府和周围邻居的关心帮助,让我倍感温暖。 去年初,古市镇党委书记邵九思一行到我们村检查新农村建设,见到我家六口还居住在不到50平方米的木棚里,当即承诺,如果我家新建住房,镇政府将支持一部分资金。在邵书记的鼓励下,2007年4月,我和爱人决定建新房,镇政府在我为新房下基时送来2000元,房屋建成后又送来4000元,我总共花去2.4万元建成一栋有三间厅房的砖混结构大瓦房。房屋建成后,镇政府来人祝贺,还为我送来一部崭新的手机,让我有困难及时与镇领导联系。我和爱人说,虽然我是残疾人,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乡亲们一直关爱着我,让我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古市镇苏区村村民樊学花口述 记者 朱修林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