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普通打工仔干起,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终于成为深圳众多淘金者中的佼佼者,卢新文——— 艰辛创业思反哺 近日,记者见到了刚从深圳驾车回修水省亲的卢新文,谈起在外创业的感受,他说,抓任机会,敢闯敢干才能成功。 今年40岁的卢新文是古市镇人,出生不到一岁,母亲便因病去世,艰辛的童年生活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19岁那年,他成为县丝厂的一名工人。没干几年,丝厂便不景气了,卢新文反复权衡,决定自动辞职,到深圳寻找发展的机会。初到深圳,身无一技之长的卢新文进入工厂打工,做过保管和物业管理,后来又干起了搬运工,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但他并没有气馁,一有空余时间,便考察市场,捕捉商机。经过将近一年的市场调查,他确认了要开一家鞋店。经过反复论证后,卢新文回到修水将家中价值7万元的新房以4万元的低价卖掉,作为启动资金在深圳市内租了不足5平方米的铺面,自己当起了老板。刚开始几个月,因手头缺乏周转资金,交不起房租,她多次与房主交涉,房主终于同意将一年一次性交付改为一月一交;没有钱进货,他便骑着三轮摩托一天进一次,有时生意好时,一天进几次货。渐渐地,这个天天骑三轮摩托车、啃方便面的小伙子引起了供货商的注意,最终同意让他先拉货,待货销完后再付款。由于卢新文进货对路,诚实守信,他的小店很快便顾客盈门,每个月纯收入2000元以上。 本文来自修水网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扩大规模时,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他陷入尴尬境地,鞋店生意一落千丈,短短4个月,便亏了10多万元。但卢新文没有灰心,“非典”过后,重新租赁了店面,将几年打拼的家底全部投入其中,慢慢地,生意又红火起来。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2004年,头脑灵活的卢新文和两个生意伙伴投入30多万元,招蓦30多名员工办起了制鞋厂,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后来在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又回到家乡投入60余万元在漫江乡建起了水电站。 现在卢新文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修水的乡亲,很多青年到深圳找工作时,卢新文总是为他们提供各种方便,并接纳20余人在自己厂里工作。卢新文说,作为修水人,能为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并表示,适当时候他将继续回修水投资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