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笔者从多家媒体上获悉,今年95岁,长征时流落宁夏固原市的老红军吴和满是修水人,他想在有生之年回老家与亲人团聚,但其地址与细节不详,是否有他的亲人,他也全然不知。为圆老红军夙愿,10月10日,笔者直接驱车来到距修水县城80多公里的上衫乡。巧然的是,上衫乡党委书记胡才员对老红军吴和满流落宁夏,如今思乡心切情况也略有所知,并最终在干群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老红军吴和满的出生地和他的亲人。 本文来自修水网 老红军吴学满近照 a:寻找艰难却幸运 胡才员首先介绍了寻找经过。9月28日,在全县民政工作会上,修水县民政局局长戴国庆要求各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按照市民政局的通知委托,共同寻找老红军吴和满的出生地,宣布后,各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就此作了分析,认为老红军是上衫乡人可能性大,理由有三,其一,老红军姓吴,修水吴姓主要分布在上衫、大桥、水源等乡镇,尤其是上衫乡的上衫村、同升村姓吴的更多;其二,上衫村有过一个老红军名叫吴两全,两人均姓吴,有可能两人同时参加了红军;其三,当时(1930年)的上衫乡上衫村、同升村是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军驻扎此地多年,吴和满有可能随军北上。 上衫乡民政所所长丁跃飞当晚回乡后,向党委书记胡才员作了汇报。胡才员立即指定办公室工作人员樊祥打电话到各个村组,摸底了解情况,一周过去,各村回转信息,均是查无此人,接下来几天,依然杳无音信。 党委书记胡才员心想,莫非推测有误,莫非上衫乡真的没有此人,莫非吴老已更名。为了不错过一丝机会,胡才员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针对吴姓较多的上衫村、同升村多询问,多了解。10月9日上午9时,樊祥打电话至同升村支部书记朱亮彩,希望他发动村组干部到农户家里走访走访。正带领村民在山上搞冬季农业开发的朱亮彩,因手机信号不佳,大声询问其寻找的人现在在哪里?名叫啥?年龄多大?苍天不负有心人且更为惊喜的是,同升村村民,今年42岁的吴福美恰好就站在朱亮彩旁边,只听到朱书记重复对方说着:“宁夏固源县,老红军姓吴,口天吴,叫和满,和是和气的和,满是三点水,满意的满,他想回老家看看-----”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朱书记通完话后,吴福美便迫不及待地上前询问原委,朱书记将接听的电话原本告诉了他。吴福美听后,声音哽咽激动地对朱书记说道:“你要找的,要找的,可能就是我爷爷------”。 朱书记听后,以为吴福美在跟他开玩笑,也回复戏谑道:“傻小子,是不是想个红军爷爷来供养供养一下哟------”。 “是真的,我又不是跟你开玩笑,80年代我家还接过我爷爷从甘肃省寄来的信,你认为是假,我去家里搬谱(家谱)给你看看。”吴福美生怕朱书记不相信,红着脸着急地说。 看到一向厚道真诚的吴福美那个猴急样,朱书记相信了,之后来到吴福美的家------。看了家谱后,朱书记点了点头,随即向乡党委书记胡才员作了汇报。 b:家谱记载现端倪 10月10日上午,笔者在上衫乡民政所所长丁跃飞陪同下来到了距上衫集镇约三公里的吴福美的家,他们一家颇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接受了采访。 聊天中了解到,吴福美是老红军吴和满的侄孙,从事木工。其父名叫吴栋国,因在1988年仲秋跌伤后,智力低下,喜多言但条理不清。 本文来自修水网 吴福美首先搬出一本厚厚的吴氏家谱,随手翻到吴文珍一页,详细介绍了谱上人物。笔者了解到,吴文珍是吴福美的太公,文珍生有五子,分别是学金、学玉、学满、学太、学华。看到这里,笔者颇感疑惑,询问其中为何没有老红军和满之名。吴福美的姑父,今年65岁的朱克永指着家谱说;“学满就是老红军和满。出现这个误差,我猜测可能是90多岁老红军介绍时因口齿不清,说学满的‘学’字时,采访者听到的以为是谐音‘和’字,亦或是学满当上红军后便改名为和满。” 吴福美好像看出笔者对姑父这样的解释有点怀疑,他迅速把家谱翻到后一页叫笔者细看。 在学满名字下,1956年修订谱上是这样记载的,学满,字福堂,文珍三子,1912年正月20日生,18岁北上长征未归。在1993年修订谱上,学满名字下又添有以下内容,18岁参加红军,后受伤掉队流落甘肃省,娶妻玉莲,生子炳义,其长孙贺龙,孙媳桂喜,次孙德虎,末孙德彪,其它不详。
HULING 后裔查阅吴学满家谱记载(周武现 摄) “我小时候听父亲(指吴学玉,吴学满的二哥)讲过叔父学满,叔父18岁当兵后就没有回过家,并听到他在战争中多次‘带花’(指立战功),受伤后便流落他乡。因叔父与原先部队和我们家人失去联系,解放后,政府以为他死在长征路上,50年代便授予我家为‘光荣烈士之家’,直至80年代,家人收到叔父从遥远的甘肃省寄来的信件,才知他活在世间,后来也知道了他在原宁夏固源县河川公社上台大队上台组娶妻生子,他想携妻儿回到老家看看,但终因经济基拮据至今未能实现,同时我们这边亲人也多次想前往探望,亦因家贫,路费难筹而告终------”吴学满侄女,今年60岁的吴秋菊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哽咽地说。 从上述情况分析,吴和满可能就是吴家家谱是记载的吴学满。为了进一步证实到吴学满是同升村人,笔者来到邻村上衫村8组,找到了今年85岁老人吴桂财。他说:“我记得,学满在家时人们叫他为满亚,因家里兄弟多,负担重,满亚没有进过学堂门,15——16岁时就帮人家打短工混口饭吃。我8岁那年,满亚就跟着驻扎在这里的士兵走了,当时,我们这个村还有吴德元等人也一道去当了兵。” 本文来自修水网
本文来自修水网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笔者在双方通话中了解到,1935年年冬,吴学满伤愈后,流落到宁夏固原,打长工、放牲口、做木匠,年届40老实忠厚的“红军娃”经人介绍才与有一儿一女的寡妇郭玉莲结婚,婚后生一女,却因饥荒不幸夭折。后来再没生养,从事农耕至如今。 郭玉莲的儿女对待吴学满如同亲父。如今,吴学满跟着孙子、孙媳住在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台村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低矮房子里,房屋是租来的,一个月80元。吴学满孙媳很是孝顺,所以,孙子和孙媳打工到哪儿,就把爷爷带到哪儿。 吴学满现在虽然按照红军待遇每个月可领到生活费720元,只可基本维持生活,生活还是很拮据。据了解,虽然老人离开江西70多年了,但他说的还是修水家乡话,真是鬓毛已衰,乡音不改。 吴老虽然年龄大了,但老人身体特别硬朗,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回修水看看。当吴学满听到修水老家侄孙吴福美的声音后,非常激动,并盼着能早日看到他朝思暮想的故乡和修水的亲人。 e:首首“红歌”撩思绪 吴福美对笔者说道:“我们全家人虽然未见过爷爷,但我们从各方面了解到了他近来的信息,并在网上也看到了他精神矍烁的照片。今年8月30日,北京战友文工团《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出小分队去了宁夏固源县河川乡,我爷爷与小分队队员一起唱歌。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呀咳罗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罗咳……” 本文来自修水网 “ 红军两大主力,翻过绵绵山脉,我们胜利会师了。欢迎红四方面军,参加苏维埃中心力量,我们百战百胜,挥师进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