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津镇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处修水县西北部,是赣西北的一座千年古镇。该镇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5.3万 余。渣津财政所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机遇中,紧紧抓住发展城镇建设,围绕“商贸城、工业镇、专业村、小康户”这一思路,生财、聚财、理财、用财有方,使渣津镇“两个”文明一齐上,工商贸农同前进,百业兴旺,财源茂盛。全镇财政收入从1998年的206万元,飞跃至2001年的966万元,年递增56.3%,三年翻了两番多。继获“全国小城镇试点镇”后,1999年又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2000年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等光荣称号。因而被誉为赣西北的“明珠”。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渣津镇党政和广大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渣津镇财政所全体干部奋斗的结晶,凝聚着她们的心血和汗水。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汗洒热土求发展 修水网
渣津镇原城区仅0.5公里,集镇人口3500人,工业产值不足500万元。如何改变贫穷面貌,开辟财政增长点,达到群众增收,财政增长的目的,是渣津财政所全体干部们想得最多、思考得最久的一个问题。利用千年边贸古镇的影响,三省通衢的优势,发展集镇,兴工活贸,带动农村产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是他们深思熟虑后提出的构想。 在建议被采纳并实施开发后,他们热情高涨,在工作中积极宣讲建设的好处,描述发展前景,帮助政府做群众工作,减少开发阻力。利用掌握的资料数据为集镇建设征地,调产减产等提供一切方便与服务,使集镇建设征地矛盾纠纷降到最低;利用财政特点,多方筹措资金,争取资金,管好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益,用于建设。2001年津龙中大道因配套建设需拆迁几户,当时由于资金缺欠至使拆迁受阻,财政所知道后当即在周转金中借出15万元,使建设如期进行,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2000年开发借款10万元,沿江路建设农贸市场借款2万元等。 城镇开发建设办公室的资金帐务是由财政所义务代管的,他们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突出的业务素质,使每年几百万资金流动的城建办没出现过1分钱的差错,一笔不合理开支,在长达几年的大规模资金运作中,没有发生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HULING 在多方争取、调配管理资金的同时,他们还出谋划策,就地挖潜。2000年,开发沿江路时,资金短缺。财政所急人所急,王位国所长带人多次实地察看,调查了解情况,再三思考后大胆建议将沿江路上的国有滩涂就地拍卖,边拍卖边筹资边建设。这一步棋,不仅使开发如期进行,而且多“挖出”40余万元,为沿江路防洪堤等配套设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更难能可贵的是,今年年初赣西北农贸交易中心在建设中资金周转有困难,延期势必影响客商的入位和渣津在周围省县的声誉。在借贷无门,财政亦无周转金的情况下,王位国所长等9名财政干部竟每人借出私款2万元,帮助建设,解了交易中心的燃眉之急。外地客商闻之深受感动,纷纷呼亲引朋前来渣津经商办厂。如今不仅占地10000平方米,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省内领先的内易式赣西北农贸交易中心拨地而起,而且引得投资者络绎不绝。 付出总有回报。通过各方筹资,集镇建设共投入2.6亿元,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近2万。新建居民住宅和厂房48万平方米,公园式居住小区10个;12条街道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并全部实行了硬化。其中津龙大道长2500米,宽25米;硬化街道1.5万平方米,封闭式下水道1850米,改造和新增输变电线路5200米,有5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交易市场和8个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实现了全镇通路、电,通电视、电话。一座现代化的功能齐全、基础完善、美观整洁、潜力巨大的城市矗立在“边远穷”的老区大地上。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的商人、厂家都慕名前来投资。几年来,新增个私企业1100余户,工商企业产值8865万元,占全镇的70.8%,集镇财政收入728.3万元,占全镇总额的75.2%。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渣津镇由于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基础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吸纳各方资本,使工业发展、经贸活跃,每日客商云集,车水马龙,一派兴望。不仅成为湘鄂赣三省边界的商品集散地,贸易中心,辐射三省五县,年商品零售总额8000多万元,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使全镇形成了制种、蔬菜、山羊、养殖5个专业村和蚕桑、药材、牲畜等10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工业、商贸、农业环环紧扣的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经济格局。使渣津镇一跃成为修水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渣津财政所的全体干部们由于在集镇建中的突出表现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使财政收入突飞猛增,而且受到党政和干群的一致好评。 心血用尽培税源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渣津财政所的全体干部清晰地认识到,集镇的活力在于工贸。工业不兴,贸易不活的集镇只能是“一潭死水”,因此,“蓄水养鱼”是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的必要。基于此,他们充分抓住集镇大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机遇,把壮大发展个私企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培植税源的主攻方向,多方筹资,大力帮助,为财政增收营造“一江活水”。 渣津镇原来有个县二丝厂,由于体制、经营等原因,濒于破产倒闲。所长王位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发动所里干部利用一切社会关系,寻找经营能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2001年终于引来了县城的王祥辉先生。他投资150余万元,租赁厂房成立了祥辉丝业有限公司。不仅救活了一个厂,解决了100多名下岗职工,年交租赁费60万元,当年纳税100多万元,而且带动了包括渣津在内的几个乡镇的蚕桑种植的发展,仅此一项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超过千万元。 家住深山老林的东港乡郑作云,是名运输户,因业务需要在渣津建房落户。可去年由于市场原因,负债累累,直逼得要买车了。在无亲少友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了财政所。财政所了解情况后,没要担保借给他2万元自筹周转金,并且与他交上朋友,经常帮他联系市场,商讨经营路子。如今郑作云不仅起死回生,而且生意火爆,正准备成立运输公司呢。特别是在商业银行转轨后,众多私营业主面临资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渣津财政所毅然决定:个人为私营业主担保贷款。在他们的大力帮助下扶持下,一在批私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得到过他们帮助的人是很多的:匡英寿、刘天保、熊文、卢小航、刘伟柱、王荣雄、齐国兵------名字一中串的。其中皮鞋商卢小航,家具商齐国兵等人,其规模不断扩大,不仅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而且其分厂开设到了深圳、南昌等地。 HULING 渣津财政所在不断从资金上帮助的同时,还经常走访个私经营业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因难。安微同人王启明,99年创业渣津,因户口关系,子女无法正常上学,财政所为此多次与学校联系、交涉,站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高度,耐心说服学校,使其按本地居民的条件如愿入学,此举赢得创业渣津的1千多户外地客商的一片叫好。王启明儿媳是渣津本地人,2001年不幸因病去世,其娘家人悲痛之下来打“人命”,势单力薄、无亲无故的王启明吓得手足无措,就在冲突即将酿成大祸的关健时刻,财政所伙同渣津商会闻迅而来,当即分头找女方家人做工作,通过耐心说服、反复解释,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在未惊动当地政府和公安派出所的情况下,将一场“人命”化解于无形。渣津财政所还有慰问走访个私企业的惯例,总是走他们困难时、痛苦时、无助时送去组织的关爱和温暖。2000年纳税户查太君祖母去世,当时正值财税入库的紧张时刻,财政所也没忘按往常一样派人前去吊唁慰问。因查老家位于深山老林,财政所的到来,让他一家欷嘘不已。 春风化雨润心田,渣津财政所对个私企业的无私关怀,赤诚帮助,象和煦的春风,温暖着全镇每一个个私业主的心,他们亲切地称财政所是他们的“娘家”,说财政干部们不仅是合格的“公仆”,而且是他们满意的“忙工”。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渣津财政所在全力扶助企业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帮助企业家们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财务,定期不定期为他们的会计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和审计,帮助建帐理财,解决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参数,制订增收节支措施,提高资本周转率,增加经济效益。正是他们的无私帮助与感召,才使得渣津镇私营企业迅猛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内增至1300多户,产值8865万元,集镇财政收入728.3万元,占全镇的大半壁江山。 在大力扶助企业商贸的同时,渣津财政所更没有忘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作为一个农业大镇,不能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基础税源就无法保证。因此他们把农业问题始终摆在重要的地位,为了农民朋友发展“三高”农业,壮大蚕桑、药材、蔬 菜、牲猪、山羊等支柱产业,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机。 蚕桑是修水县的支柱产业,也是渣津镇的支柱产业。2000年财政所担保贷款16.8万元,发展桑园1230亩,2001年又贷款38万元,发展桑园2000亩。如今渣津镇桑园已达4000亩,仅特产税就由2000年一年不足2万元,到2002年春夏茧就超过15万元。 药材是渣津的另一支柱产业,几年来财政所筹资220余万元,使药材面积由98年前不足1000亩到如今5000余亩;由原来的百合、白术两个品种到现在的车前子、丹参、金银花等6、7个品种。99年财政所组织资金50万元,发展车前子3000亩,当年为农民增加收入近百万元,收特产税3万元。 修水网 富琦养殖场总投资100多万元,占地20亩,专业养殖乌龟、脚鱼、果子狸、蛇、野猪等,是财政所经常帮扶的对象。2001年资金出现困难,财政所知道后立马贷款10万元,使其度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当年公司就完成税收1.5万元。预计今年可创利15万元,创税6万元;还有蚕桑大户陈兵、郑建军,他们是下岗工人,在财政所的资金扶助和技术指导下,2001年栽桑100亩,创税3.5万元。今年更是雄心万丈,在财政所的帮助与鼓励下,又扩桑100亩,成为修水名符其实的养蚕第一户。 多年的苦心经营,使渣津的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改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形成了方向正确,布局合理,结构完善,互相促进的经济构架,后续财源充沛,新的财政增长点不断涌现,为今后的财政增长,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修水网
无怨无悔抓征管 本文来自修水网
渣津财政所对税收征管,坚持从基础抓起,平时注重税法宣传,健全征收网络,建立税收台帐,实行公开办税,强化税收稽查,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在财税征管工作中,既安排驻片干部常年抓,又组织力量集中抓。不分大小,不论远近,大到木材加工厂,小到一斤泥鳅,都照征不误,一碗水端平。由于辖区大,税源分散,征管工作是相当艰苦的。全镇近百个特产税点300元以下的税点67个,有时为了几十甚至几元税款,要上门10多次,每次往返几十公里,但他们都毫无怨言。 福星、埠坑、石门、板杭四个林区,离集镇最近也在15公里以上,每年建税收台帐,掌握税收情况,都要在那里住上一星期。所里干部无论男女,不论老少,派谁是谁,毫不推诿,都是打起背包就出发。 2001年,板坑村出现从邻镇古市偷运木材现象,为了堵塞这一漏洞,财政所马上分组包片,设卡值班,并逐组挨户调查摸情况。寒冬腊月里,坚守了几天几夜,终于抓获了偷运人员并做出了处理。当晚11点多所长王位国组返回时由于人疲天黑,邓阶仁不慎连人带车(摩托)掉下4米多高的坎下,造成腿、手多处受伤,幸亏坎下是河水,才避免了更不幸的事情发生。征管工作尽管是这样艰苦凶险,但他们胸怀为国理财的信念,所以不仅没有觉得苦,反而越干越有劲头。 HULING 渣津财政所的干部们对待纳税对象总是那样的和气,那样的耐心。仿佛春天般的温暖,这是纳税户们的一致感受。工作中他们总是耐心细致,从不怨烦,从不简单粗暴,别的地方紧张的征缴关系,这里却像亲兄弟般和气。对纳税意识较差的纳税人,总是讲道理,摆事实,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严格管理,依法征收。光华南路匡伟建,从事锯板行业,应纳特产税300元,接到定税通知和催缴通知后,不仅置之不理,反而态度蛮横,财政所干部们也不与他计较,一次不行二次去,最后连他自己也数不清财政干部去了多少次,,见到财政干部上门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不仅交足了税还连说对不起。龙安村农户熊师国,三年未交农业税,财政所干部12次上门向他做工作,讲税法,终于“顽石点头”,三年的税款全部缴清。 财政所干部掌管财经大权,既是辛苦的,但也是“吃香”的。为了减免税收,经常有人利用关系,吃请、送礼来拉拢财政干部。特别是所长王位国同志,不仅是本地人,又十多年没挪过窝,论亲朋关系,几乎全镇皆是,在对待“关系网”、“人情税”上,他不仅自己做到,而且要求所里的干部做到,那就是吃请不到,送礼不受,坚持原则,照章纳税。辖区内的修水四中2001年建综合大楼,按要求,当纳木材特产税0.86万元。由于是新开税种,四中不想交,于是就请饭,给上门干部发包烟,但财政所的干部就是请吃不去包烟不接,每次都是摆事实,讲税法,最后四中不仅缴纳了税款,还连声称赞财政所的干部“过得硬”。布匹批发商朱大木,1999年因购房应交契税3000多元,由于他对契税认识不深,理解不透,不想交,但他又不敢硬顶,于是他给当时片区主管卢小刚送去红包400元,卢小刚多次找他做工作并退回红包,但他又多次送回,最后他认为财政所不给他面子,恼羞成怒竟公然抗税,为了教育他本人和其他纳税户,财政所强制执行了税收后,将“贿金”入帐充公。从此,“过得硬”传得更远了。这样的事例在渣津财政所是数不清的,特别是随着集镇建设的日益发展,耕占税、契税大量出现后。但渣津财政所的干部们就是这样坚持原则,不沾不贪,两袖清风办事,一丝不苟理财,展现了财政干部应有的品质。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既然“过得硬”就免不了有得罪人的时候,2001年渣津粮管所因改制需要,报请上级批准处置粮管所综合大楼,但他们没有按规定拍卖,而是“内部交易”由职工合伙买断,财政所知道后马上指出这种做法不正确。当时有些人想不通,说财政所爱管“闲事”。后来此事反映上去,主管部门及时纠正,重新组织了拍卖,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财政所爱管的闲事还不只这些,2001年县里准备建立乡镇会计站进行“零户统管”试点,在还未安排试点单位时,王所长就主动提出渣津愿意试点。这不仅是“自讨苦吃”,而且被一些不理解的单位骂成“爱管闲事”。可是在会计站取得成功,当年抵制不正当开支15万元,为各单位起到了增收节支,规范财务管理时,他们又笑开了嘴。 在财政干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进行税收征管的同时,渣津财政所还制订了详细的税收征管工作计划和图表,全镇税收分布,征收时间、范围、责任人一清二楚;还根据台帐与有关单位和户头签订责任书,采取措施,杜绝“冒、跑、漏、滴”现象,使该收的税款分文不欠,按时足额入库。 内容来自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