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观点

旗下栏目:

山深处的修水县,为啥人才喷涌、文化创新了上千年?

来源:平常心得 作者:姚亚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07
一、名门望族的家族的力量

  在修水的不少村落可以看到反映名人家族的文化遗存。如黄庭坚的成就有着深厚的家学源渊。双井村黄氏一门仅宋代进士者达48名,甚至有兄弟十人连中进士之奇迹发生。其曾祖父黄中理为进士,其父亲黄庶也是进士。而其母亲李氏(1020-1091)出身建昌(今永修县)望族,李唐吴王恪公16世孙李东女儿,知书达理。就连黄庭坚信佛,也与其家庭影响。他婆婆与母亲都喜奉佛参禅,黄庭坚耳濡目染,“少喜学佛”,一生同禅宗结下不解之缘。

  再如黄沙镇瑶村的宋代长茅余玠故居,余氏一族出进士56人,其中13人官至尚书,3人为太子太傅,2人拜相封公,宋代有“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兄弟九人同登虎榜”,“长茅三神童”等故事,名震京师。朱熹在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为余氏所写《重修宗谱序》载“‘御笔亲封’一门三太守廉保重名之振,四代五尚书能为帝王分忧,守俸禄如井泉,抚百姓如妻子,显江右之文献,竖豫宁之望族。

  再如宁州镇桃里竹塅村的陈家大屋,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陈宝箴、陈三立出生地。陈家大屋由新旧两栋连成一体,老屋由陈宝箴祖父陈克绳建成于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一进二重,中开大天井。新屋是陈宝箴中举后建于光绪年间,屋前竖立着一堆旗杆石和一对旗石墩,旗杆石为陈宝箴中举后所竖,旗石墩为陈三立中进士时所竖。 xiushui.Net

  名人成堆成窝地出,扎堆集群结伴地长,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现象,即家族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文化越数千年而得以薪火相传、弦歌不绝,远绍近继、生生不息的家学渊源是一重要原因。

  中国文化结构的核心是“家”,而“忠”、“孝”、“仁”、“义”是中国“家”文化的四根支柱,衍生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伦理与道德的体系。作为文化世家的名门望族,则在中华文化体系的完善与中华文化精神的承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修水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二十四孝,竟有两孝出在修水:一是晋代的道士吴猛,修水何市人,是净明忠教派的十二真君之一,以“恣蚊饱血”孝道著称;二就是北宋黄庭坚,修水双井人,以“涤亲溺器”孝道著称。

  家族的作用表现之二,就在于名门望族注重办学。陈寅恪曾说,“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不可分离。”“文化名门世家”不仅有学术文化的底蕴,还有杰出学者、文化人的个体与其家族群体和时代文化相关联的历史情境。正是由于“文化世家”的存在,修水的古代教育特别发达,培养了众多人才。家族、特别世家望族,非常注重家庭文化的积累、家族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整体的文化品位、文化素质。因此,世家的文脉也许会因时代变迁而断尽,但精神上的世家气,却可以草蛇灰线,薪火相传。

修水网



  家族的作用在修水文化里还有一个特别的表现,那就是宗祠。祠堂这种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家族建筑,多在农村。但江西的许多县城、如万载、崇仁等县城也有许多祠堂,修水古城内就有几十座祠堂,这样,族权建筑与政权建筑同处一城,共同发挥作用。二是祭祀功能。但是修水古城里祠堂的内部结构与布局十分特别,不像祠堂,倒像客栈。


修水县城里的祠堂具有聚会与住宿的功能-本人摄

  原来,修水处于赣、鄂、湘三省交汇处,县城的祠堂就承担了一种独特的功能:全县同姓的家族成员,无论是求学、经商、外出,要经过或到达县城,就可以在本家族的祠堂里歇息落脚,这样,古城里的祠堂更多地就是客栈旅馆,只不过它接待的顾客只是全县本家族的成员而已。

  从家族文化、地域文化的角度观照,修水是一块神奇的区域,山润水软,晓风残月,家族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的烙印和文化的底蕴,潜移默化,已渗入修水人的骨髓,融入了修水人的血脉,也侵润了修水的经济与文化。

二、三教融通的文化开放

  修水地处三省交汇,眼界开放,心态包容,这也是人才辈出、文化创新的一个原因所在。
修水网


  在黄龙寺祖师殿里有一副刘基题撰、佛印院重刊的对联:
吕祖参禅到此间,始释修行奥妙;

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

  这幅对联说的是两个故事,反映了修水黄龙文化能将儒释道融通共处的信息。我们分别看看这上下联讲的两个故事。

  上联讲的是唐代“超慧降伏吕洞宾”的故事:《黄龙崇恩禅寺传灯宗谱》上绘有“吕洞宾跪拜超慧禅师”。现在黄龙寺的前左侧还有观音井。观音井是建寺以来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建筑。这一唐代建筑和佛教文献都说明一件事:唐代超慧曾降伏吕洞宾为侍客童子,让丛林侧目。

  吕洞宾是唐末京川人,因三举不第,游历四方,在庐山偶遇钟离权,拜其为师。汉钟离授以延命术。下山前送吕洞宾神剑两把,并再三叮嘱:“此去逢龙莫欺,遇虎莫斗。”吕洞宾下山后,来到黄龙山,见该山气势磅礴,紫云成盖,知有异人。及登山,果有一寺,香烟缭绕,黄龙寺超慧正在给弟子传经授法,于是潜入法堂,仅片刻,猛听一声断喝:“座旁有窃法者。” HULING

  洞宾只得作揖上前:“晚辈贸然入堂,多有得罪,望大师息怒。敢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法术怎样?”此联是对僧人清苦生活的写照,是对他们苦行虔诚礼佛态度的赞扬。尤其是用“一粒米”对“半边锅”,古拙朴实,最为得体,这种日常物质生活的极端清苦与精神世界的超脱和乐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是以小见大的哲理。

  超慧怒道:“你这守尸鬼,怎如此无礼?你只煮得铛内的,却煮不得铛外的。”

  吕洞宾说:“争奈囊中自有长生不死药。”

  超慧禅师说:“饶经八万劫,未免落空亡。”吕洞宾见骂,飞出两剑,欲斩超慧禅师。

  那双剑在堂中回旋穿梭,超慧凝神静坐不动,等剑近前,以手一指,断喝一声“落”!双剑竟射出殿外,直落寺左观音井中。怎么拿也拿不起来,吕洞宾便礼拜悔过,请问佛法,超慧说道:“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洞宾于言下大悟,乃拜超慧禅师为师,于黄龙寺做侍门童子,三年后正果初成,法力大增,为感师傅恩德,赋诗曰:
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 修水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超慧命吕洞宾取一剑出山,仗侠行义,留一剑镇守山门。这就是吕洞宾身背单剑的由来。

  这个时候,吕洞宾虽是法力大增,却难动宝剑分毫。超慧说:“以背取之。”吕洞宾就以背向井,左手紧抓井上石亭柱子,右手反转紧握剑柄,脚踏井沿,运足其气,猛然用力,剑是抽出了,而柱子却掐出了深深的二道指痕,井沿亦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现手痕足迹仍在。

黄龙山观音井。唐代建筑。(本人摄)

  吕洞宾是何等人物?集三教于一身的古今异人、道教中的纯阳祖师、八仙过海中的神仙,现如此服帖,这是佛教史上的唯一,也成为黄龙寺傲视天下寺庙的最大资本。

  下联讲的是宋代“祖心开悟黄庭坚”的故事。上联讲的是唐代的佛与道相融,那么下联讲的就是宋代的佛与儒相融。

  黄庭坚是个大儒,但他与禅宗有不解之缘。

  1091(宋哲宗元祐六年),黄庭坚47岁,母病故,秋,护丧归乡。次年始在黄龙山搭建茅棚为母守孝三年,其间,黄庭坚拜了慧南的徒弟祖心晦堂为师。一次问道,黄庭坚请求晦堂指点捷径(“乞指径捷处”)。
xiushui.Net


  晦堂回答:“就像《论语》中孔子所说‘二三子以吾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孔子是说:你们觉得我还有留了一手,其实我并无隐匿。

  黄庭坚正要回答,晦堂和尚说“不是!不是!”然后不作一语,令人费解。

  一天,黄庭坚随晦堂和尚上山,正值木樨(桂花)盛开,晦堂问道:“闻木樨香否?”

  黄庭坚答:“闻到了。”

  晦堂再道:“吾无隐乎。”

  黄庭坚恍然大悟,随即倒地,拜谢禅师的点拨。[1]

  宋朝以后,儒佛道融合成为一种发展潮流,这则公案是祖心晦堂借孔子学说开悟黄庭坚。

  黄庭坚因而有:“我手何似佛手,日中见斗。我脚何似驴脚,锁却狗口。生缘在甚么处,黄茆里走。乃有北溟之鲲,揭海生尘。以长觜鸟啄其心肝肺,乃退藏于密。待其化而为鹘,与之羽翼,九万里则风斯于下矣。自为炉而熔凡圣之铜,乃将图南也。道不虚行,是谓之无功之功。偏得其道者,一孙一孙而已矣。得其者,皆为万物之宗。工以丹墨,得皮得骨。我以无舌,赞水中月。”

  融合儒佛道三家思想,在宋代士大夫中本很普遍。黄庭坚是同时代人中较早透析心性的思想家,他把心性论当作构建哲学思想的基石,主张人心向善,世界都会忠厚,在个性的修养中强调“养心去尘缘,光明生虚室”,认为“聪莫宜于反听,明莫宜于内视”(《觉民对问》),阐明了一条向内用功,克己去欲,为物主宰的养心治性途径。黄庭坚沿用佛教“心源”说和儒家“诚”“仁”的范畴,强调向内用功,认为将心性了悟修养到家,就可为圣、得道。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黄龙宗主张三教融合,特别是“引儒入禅,汇禅于儒”,因而其禅法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激赏,宋代的禅悦之风也随之而起。“熙宁以前(即1068年前),洛中士大夫未有谈禅者,”大约过了四五十年,妇人孺子,抵掌嬉戏,争谈禅悦,高者为名,下者为利,余波末流,无所不至。

  神宗熙宁以后到哲宗、徽宗的几十年内,慧南禅法鼎盛,黄龙一派呈波涛涌沸之势,由于黄龙僧人对儒、道思想的融汇,为文人士大夫了解、掌握佛教,参禅学道,打开了一条便捷之路。加上简便的禅法和富有神秘色彩的机锋,强烈的吸引了文人士大夫。当时最著名的文人士大夫如周敦颐、王安石、潘兴嗣、程师孟、吴恂、王韶、苏轼、苏辙、黄庭坚、戴道纯、蔡京、范致虚、吴居厚、彭汝霖、徐府、张商英、胡安国一大批人,纷纷与黄龙僧人结交,他们或推举相资,往来寻访,或恭迎宅下,谈玄论道;或寄意林间,诗书相酬。黄庭坚、戴道纯、张商英等人,甚至累月累年静居寺内,日夕与僧人相随。所以如祖心晦堂本不热衷于结交仕人,但“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众矣,”灵源虽晦迹,临川太守朱世英特为他造“昭默堂”,迎居以度晚年;二人相与论禅。苏东坡、黄庭坚等人与黄龙僧人多交往,在当时都作为文坛佳话广为流传。总之,北宋中后期文人士大夫与黄龙僧人交往人数之多,关系之密,相契之深,在禅宗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这是黄龙宗与禅悦之风的重要关系所在。

本文来自修水网



  禅悦之风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至少产生三个重要影响,第一,圆融无碍的思维方式。第二,禅悦之风,影响了宋明理学的产生;理学奠基人周敦颐与慧南、祖心、常总等人都有交往。周敦颐的思想,与东林常总的实相圆融理论密切的相关。第三,禅悦之风使禅意的修行与思想,迅速扩散到宋代文化生活的各领域,影响宋以后的文化精神、艺术观念。

三、三省交汇的内陆开放

  如果就在江西的范围里看,那你会觉得修水只是江西西北角的一个边城,但如果跳出江西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来看,那修水就不是边城,而是枢纽城市了。

  首先看修水的山,站在黄龙山的龙王峰顶,“一山观两湖”,“山雄、景奇、木丰、水秀”,三省风光尽收眼底。

  再看修水的河,“一水发三江”,黄龙山流下三条水,汨罗江去了湖南,隽水去了湖北,修江则流经江西西部,注入了鄱阳湖。

  次后看修水的城,“一脚踏三省”,自古以来,就是赣湘鄂三省中心,距三省省会均不足300公里。

  最后看修水的人,为什么历来人才出修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修水的人多半在周边省份来回走动,扩大了视野,长了见识。 本文来自修水网

  慧南19岁正式落发外出参访游学,先后到庐山归宗寺、栖贤寺、江西靖安泐潭寺(今宝峰寺)、湖北荆州三角寺、湖南南岳福严、芭蕉等,参学诸大佬,最后在石霜楚圆发明,再回江西开法同安寺(江西永修)、庐山归宗寺、瑞州黄檗寺(今江西宜丰县)等,最后来到黄龙山,这才创立黄龙宗。你看,他基本上就在修水周边的三省活动。

  黄庭坚也是如此,他的成功主要是自己的努力,也有家学渊源,同时也有开放的背景。他在14岁时,父亲黄庶在康州病逝。第二年,黄庭坚就随舅舅李常游学于淮南(今江苏、安徽交界一带),从而扩大了眼界。

  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等“陈门五杰”,也是因为走出修水而成就人生。陈宝箴前期就在修水周边的赣、湘、鄂三省做官打仗,其人生的辉煌期更是在湖南巡抚的任上,以"变法开新"为己任,推进新政。先后设矿务局、铸币局、官钱局,兴办电信、轮船及制造公司,创立南学会、算学堂、时务学堂,支持谭嗣同等刊行《湘学报》、《湘报》,使湖南维新风气大开,成为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

  现在,修水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仍然要坚持历史规律,不要把自己作边城,而要把自己摆入赣、湘、鄂三省的大环境中去谋划,自觉地成为三省交通之枢纽,发展之节点。2020年11月19日发布的《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19-2025年)》,提出要修建两条与修水有关的时速350公里高铁,并公布了每条线路的计划开工时间与计划完工时间。一条是2021年开工的连接湖南常德、岳阳至南昌的“常岳昌高铁”,江西境内150公里,其中要经过修水。一条是2023年开工的咸修吉铁路,途经湖北、江西两省,串联咸宁、通山、修水、铜鼓、万载、宜春、安福、吉安等市县。江西境内265公里,也要经过修水。这样,修水就进一步纳入三省的交汇处,既能促进三省的区域联系,同时也使自己在这种区域联系、交流与开放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总之,修水因三省中心的地利之便,又持三省交汇的开放之风,才得三省发展之人事之气。这是修水的历史经验,也是修水的现实启示。
责任编辑:姚亚平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