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书看到一则掌故,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有一个抢救人才计划,就是要在失陷之前,将一批研究院院士、知名学者转移出北平,名单中陈寅恪先生赫然在列。就在清华园已被解放军占领最后时刻,飞机在南苑机场起飞,载着包括胡适、陈寅恪等知识精英及家人逃离北平。在南京接机的有蒋经国、朱家骅、杭立武、王世杰、傅斯年等,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本文来自修水网
修水网 还有相关陈寅恪的一件事,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漂流港九,生活十分窘迫,此时眼疾也日益严重。为了在香港沦陷前营救陈寅恪等国家硕老,重庆派飞机前往救人,因为时任行政院长孔祥熙的家人占用了飞机多个座位,使得陈寅恪一家与何香凝没有登上飞机。当在重庆机场迎接的官员没有看到陈寅恪时大惊,并对孔二小姐及家人表示了极大不满。时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对此口诛笔伐,要求杀孔祥熙以谢国人,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师生与在小李庄的史语所及同济大学师生示威抗议,搞得孔祥熙灰头土脸。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内容来自xiushui.Net 解放后,陈寅恪拒绝了随国民政府去台湾的要求,应陈序经校长的聘请,任教于岭南大学。时任华南局书记的陶铸,除了经常探望外,还对陈寅恪先生的起居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现在中山大学康乐园陈寅恪先生故居门前带浅色的小径,就是为了方便先生的眼睛辨别。成就了一段尊重知识分子的佳话。这些都说明了不分党派与政治身份,中华民族对知识崇尚是共同的传统。 修水网
修水网 几十年后的今天,由于价值观的错位,金钱与权力成为衡量身份的尺度,对文化有了一种漠视。很多人对陈寅恪先生缺少了解,更不知三百年才出一个的陈寅恪先生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就是在家乡也不例外。前不久在深圳遇上家在桃李的老乡,自然谈起了陈家大屋,他说,“桃李对宝箴(陈寅恪祖父,湖南巡抚)也没什么特别感受,怎么没来投资办厂。”同样是前年八月,陈氏后人齐聚庐山,这是当年的一次文化盛事,央视、光明日报、新华网在内的海内外众多媒体都聚焦此次活动,细心的读者发现,陈氏故里九江倒成了一个看客,好在庐山管理局长郑翔的知书达礼,为江西争得了荣誉。 HULING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现在经济发展了,文化的重要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到处在提文化大省、文化大市的口号,因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不知你留心过没有,现在腰缠万贯的老板最怕别人说的是:“没文化”三个字,很多人也在积极的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包括把子女送进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个人如此,地方如此,国家如此,这是软实力的表现。 xiushui.Net
本文来自修水网 修水是陈氏故里,是方孕育一代大儒的沃土,发掘文化遗产服务于现代社会,有太多事可做。有关部门要多向前人学习,多向成功的兄弟县市学习,为文化建设做些实事,这是大功德,是造福民族的好事,于人有利于己有功,何乐而不为?(2010.12.12)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内容来自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