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遵遗嘱圆父愿 xiushui.Net 一生璀灿众人评 1983年2月12日这天,刘克之把挂满勋章的旧军装看了又看,把相伴一生的党证摸了又摸,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我要回修水!我要回修水!”之后便与世长辞,享年70岁。 刘克之逝世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何长工,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曾汉周以及辽宁省市党政军、政协领导郭峰、黄欧东、徐少甫、陈北辰、杨克冰、唐铎、陈放、李铁映、李柯、彭清源、王振华,原辽宁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赵阜,省委文教部副部长董鸿书,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阙森华,以及修水县县委等送了花圈。追悼会在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举行,由原中共沈阳市委书记李铁映同志主持,原辽宁大学党委书记金铁群同志致悼词。悼词中这样评价刘克之:“刘克之同志在战争年代,经历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平型关和百团大战等许多重大战斗中,意志坚定,临危不惧,虽多次负伤,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表现了大无畏革命斗争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刘克之同志工作一贯积极,始终保持革命热忱,充分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刘克之同志不愧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本文来自修水网 品德超梅后人夸 作为一个长征干部,他虽然深爱自己的子女,但认为他们应该“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从不向组织伸手要照顾。他还要求子女们在工作岗位上要有红军长征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六个子女在他与妻子贾克的教育与影响下,在工作中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刘克之对子女要求严格,对自己的亲人也是“铁面无私”。1963年这一年,刘克之回修省亲,时任溪口区委书记卢晓荣、区长肖宪章接到时任县委书记孔子仁的电话前往看望时,其姐当着其弟刘克之及卢晓荣说:“我现在成了个跛脚,行动不便生活苦”.其意是想刘克之与卢书记、肖区长说一声,请他们给以生活上关照或救济,亦或是安排子女就业,吃上一碗‘轻快饭’。刚说完,刘克之二话不说,随即将腿疾的姐姐背进后屋,出屋后,乡音未改地说:“我姐就是有点‘痴气’(方言:不懂事之意),区委书记来了,想打‘秋风’(方言:借机之意)要救济,现在在共产党领导下,人人有薯丝饭吃、有粗布衣穿,应该知足了。” 之后,刘克之耐心地对姐解释说:“不能因为家穷破坏了党性原则,像我们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有的甚至更困难,我们要靠自己去赚、去闯、去干。要相信党相信政府,困难总会解决的。”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刘克之家乡情结特别浓厚,曾分别于50年代初期和1963年回归故里,探望亲人,祭祀父母。1963年这一年,他在老家住了将近半个月,期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颇显农民本色。“参军前,是个帮人家放牛的山里娃,没有读过书,第二次回到故乡返回辽宁之后几年里,请儿子代写了三次信给我,信里总是关切地询问我个人的工作、修水百姓生产生活和家乡变化情况,但每封信之后总有这样一段歪歪扭扭的文字。‘信是儿子代写的,我怕儿子在信中言辞没有礼貌,若有不到之处敬请原谅。’我接到信当时猜测,可能是刘老亲自写上去的。从这一点可看出刘老的谦逊、朴素与厚道,给老家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任溪口区委书记,今年九十高龄的卢晓荣回忆起刘克之时称赞地说。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求大富大贵,只求问心无愧。这是刘克之一贯的做人准则,在工作中,他总是对同事和下属关怀备至,还乐于助人,1960年,困难时期,辽宁大学数学老师韩长志,其子女众多,打成右派后,一家生活颇为艰辛,刘克之知道后,不顾“惹火上身”,亲自送去玉米、面粉,韩长志家人颇为感激。同时他还乐意时常帮助人处理家庭矛盾与纠纷、跑腿办事。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极个别人要批斗他,学校总有大部分人站出来为他争辩。离休后,刘克之并没有闲着,常讲“要想红旗飘万代,必须教育好下一代。”为此他经常到附近的学校给小学生讲述红军的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本文来自修水网 图片说明: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