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一天,欧阳国太从湖南老家逃难至修水,信马由缰地到了竹塅村,这个地方大概没有想到要对这个外来人口进行严格审查,便稀里糊涂接纳了他。但可以想象,就似一块土地接纳一株瓜苗,接纳瓜苗的不是整块地,而是这地上的一个瓜氹。那个瘦小的女人大概也不知道这个人的身世,不知道他的父亲是黄埔军校三期的学生后来的国民党军官。而当时,欧阳国太也不知道这个女人也像自己一样,有家庭背景。他所投入的,只是那个瘦小女人,并非投入一个名声显赫的大家族。 但很快,欧阳国太便在大屋前的两组对称的旗杆墩上看见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辉煌。陈宝箴故居,一个让后人景仰的圣地,俗称陈家大屋。欧阳国太震惊之余,只是痛心地叹息不已。随后,这个有心的外来人悄然开始了对这个家族的深度关注,并有心去捡拾那些历史风云尚未卷走的遗物。 欧阳国太在收捡这些东西的时候,没有想过要为这个家族在这个地方再度生辉做点什么,其实,这里即使有再度生辉,也轮不到他这个外地郎婿来做点什么。但欧阳国太没有从这方面想过,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做一个大家族历史的守护人。 守护,不是防小偷,小偷不用防,要防,得防大偷。谁是大偷?所谓的文化人也。可文革后许多年,大偷们没有出现,没人对在这被深山老林淹埋的历史辉煌感兴趣。 HULING 欧阳国太的兴致后来发生了变化,他改变了守护的方式,他开始去研究这个大家族,这样的守护要比捡捡遗物困难得多。研究是另一种形式的捡拾,收藏的方法也不同,是写作,这比防火防潮防遗弃更不容易。 欧阳国太写了什么,目前还没有人看见,但每一次见面,你的耳朵就会有所发现。 著名作家韩少功夫妇来我家做客,我陪同他去陈家老屋,这时,除了满目疮夷,一片清冷,根本看不见什么。我记起有个欧阳国太,听说他对陈家历史有研究,去请他做讲解。当时,韩先生对于这个土气的农民并未在意,那知,当欧阳国太如数家珍地有板有眼地讲述着,韩先生听得入迷了。不住夸奖,有水平,很专业。听说欧阳国太正在著书时,高兴地说,快些付梓,我们很期待。 6月18日,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博士后、教授王凯先生一行来修水。王凯先生听说陈寅恪先祖故居离县城不远,万忙中抽出时间去拜谒。我陪同他们去之前,先与欧阳国太打好电话。见面时,王凯先生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农民会有怎样的学问,但很快就刮目相看了。王凯说,老先生,不简单啰,陈门五杰的故居有你老先生守护,甚幸。 我算是看见了,欧阳国太在守护什么。 内容来自xiushui.Net 2016/6/18冷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