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拐李为首的“八仙”,无论朝野僧俗妇孺童叟都知道,也能说出个七七八八。但江西省修水县何市镇民间奉祀的“八仙”,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我也是前不久去何市寻访徐氏金湖书院遗迹时才知晓一二。 何市镇地处修水县东南部,为古代宁州八乡之一的奉仙乡(简称奉乡)。奉乡辖现在的上奉、何市两镇。从上奉镇流到何市镇的水叫东乡水,《义宁州志》载:“东乡水,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奉乡十九都。发源祥云山,经卢坊璪至赤江,会武宁水入修水。” 过去的下奉乡,今天的何市镇,是修水县地理条件极为优越,生态环境极为良好的风水宝地。北有高耸入云的逍遥山(即大板尖),南有连峰叠翠的陶姚尖,东西两面山岭虽不巍峨,但也是岭峦相接,苍绿连云。 HULING 东乡水、郭城水和发源于逍遥山的溪水,在四周高山围成的何市盆地中间相会相合相交相融。其众多细小的支流构成了密密的水网,确保盆地水多不涝,水少不旱,因而,何市镇成了远近闻名的修水粮库和人们眼馋心羡的鱼米之乡。 在盆地中央的吴仙里,就是八贤之一许逊(许真君)的师傅吴猛的故里。吴仙里应该是吴猛神仙故里的简称。这个吴仙里曾经是何市八个神仙的聚会之所,现在主要是吴猛、许逊两位神仙的道场,其丹霞宫供奉的就是吴许二仙。八仙聚会的事情,后人将聚会场面、八仙各自神态描摹了出来,挂在丹霞宫大殿的墙壁上。此画虽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八仙个个形肖神似,一派仙风道骨,画面呈现的天上人间的神雾仙风可捧可掬。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而《义宁州志》又是另一番记录。在《杂类志·仙释》里记载:“赵道昌。绍兴间,结茅于逍遥山大板尖,与白真人种药采芝,葆真养性,深得吐纳之术。时有陶、姚两真人自九宫山来,与廖、永、黄、郭四真人,讲明金液还丹之要。分驻逍遥,各立道场,称八仙焉。” 存在即合理。何市民间不仅仅几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就是吴许赵白陶姚黄郭八仙,并且,何市五个大姓望族奉八位仙人为保护神,为其修观建宫,这可能也是奉仙乡名称的来历。祝姓奉吴许二仙为保护神,为其在祝姓聚居地吴仙里修建了丹霞宫。戴姓奉赵白二仙为保护神,为其在逍遥山大板尖修建白云观。刘、王二姓奉陶姚二仙为保护神,为其在陶姚尖修建紫云观。张姓奉黄郭二仙为保护神,为其在神岭建白云禅寺,合祀黄郭二仙到寺庙中。 本文来自修水网 图片福地仙乡何市镇。 在这四处宫观寺庙中,最为文人墨客所青睐追捧而动之以情形诸笔墨的是过去的丹霞观,今天的丹霞宫。 从宋入元,为修水八贤之一,曾为翰林编修的奉仙乡(今何市镇)人祝彬在《丹霞观记》写道:丹霞观,在龙兴路宁州之奉仙乡吴仙里。龙兴,古豫章;宁州,古西安也。州治南七十里,有废观旧址,曰“真元”。距真元五里而近有观曰“丹霞”。父老相传曰:真元乃昔西安令吴猛故宅,丹霞乃其炼丹之所。当时炉鼎之上,常有霞光烛空,后羽士创馆以祠,遂以“丹霞”名焉。……
过吴仙里有感
明代进士、太常少卿、修水人周希令也拜谒了丹霞观,写了《过丹霞观》一诗。暂时不到吴仙境,一度经过一怆神。 禾黍已藏新狡兔,江山犹识旧贤人。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龙图宅废基犹在,仙子丹成井未湮。 宇宙茫茫无限意,落花啼鸟送残春。 访丹霞道士不遇 欲究元元旨,来寻隐隐居。 鹤归松树晚,萤入竹林疎。 避俗门多掩,朝元席久虚。 丹霞还旧处,粉壁看新书。
归鞭漫驻紫云宫,杳杳仙山楚楚钟。
清代癝贡、奉乡湖山人张问行(字馨祖,号云毂,以孙廷璜职貤赠儒林郎)在拜谒游玩了丹霞观后,留下了《丹霞观》一诗。世远三皇文贮壁,丹成五老玉为峰。 本来著相原非相,说到无空色即空。 欲渡江湖求羽扇,元坛且复叩吴翁。
紫云洞府吴仙宅,尚有千年老豫章。
曾读晋书钦至孝,真人原不外伦常。 现在,何市四处道观寺庙,丹霞宫历史最久名气最大,但人气最旺香火最盛的怕要数大板尖的白云观。 大板尖,又称版峰,是逍遥山的主峰。逍遥山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逍遥山的另一说法是指南昌的西山,但是我们还是愿意听从何市人的说法。逍遥山,原义宁州有两座,一座在武乡二十八都(今铜鼓县),一座在何市、黄沙、黄港、宁州四镇和征村乡交界之地。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义宁州志》记载:“逍遥山一在州治南六十里,安乡毗界地。两峰相连,势如列屏,周回七十里,高峻幽僻,人迹罕到。中一峰,名大板尖,相传有赵白二仙结庵于此修道,逍遥其上,故名。杜光庭《福地记》:逍遥山,为三十二福地。” 往昔去何市,必须绕道逍遥山东麓的黄港、郭城到何市。今天去何市走大广高速,顺着逍遥山西侧山脚到何市服务区下高速。下高速后往北望去,只见巍峨的逍遥山横亘在何市的北部,成了何市盆地天然屏障,阻挡了北面吹来的寒冷气流。登山公路盘旋穿行在逍遥山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之中,经过半小时后,就可抵达大板尖白云观。 古代就没有如此简单,没有一天半天时间,是无法登上逍遥山顶的,因而州志说“人迹罕到”。但一些崇道仰佛的高士还是会不辞辛劳,来攀登高山,来追寻道痕佛迹,来论道谈佛,追求精神境界的神交欣会。 明代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乡试举人、奉乡寨里人,曾任宁远县教谕的王天发(字汝楫),年轻时在大板尖东西方丈读书,著有《板山草》和《方丈逸谭》二书,其《逍遥山方丈逸谭序》载于《义宁州志》。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王天发和大板尖白云寺秀峰和尚交好,两人经常来往,一起研讨佛法禅理和诗词歌赋,并时有诗词唱和。一天雪后,王天发又登上了大板尖,来到了白云寺,立即索要笔墨,将路上觅得的诗句写了出来。这就是《义宁州志》所载的《示大板尖秀峰和尚》:
石级千回栈,崖垂百束苑。
明末崇祯九年丙子乡试举人、奉乡郭城人熊廷琩(字伯子,号宏素)和三五好友游玩大板尖后,留下了《游版峰》(载《义宁州志》)一诗:浮云连屋角,积雪下松梢。 兴发不自觉,诗成以意敲。 薜萝清磐外,久矣绝知交。
山人师意笔横卓,泼翠堆青图五岳。
云渡分剪薜萝衣,烟消半淬芙蓉锷。 滴沥洞岚带雨俱,嶙峋石磴階天若。 药熟杵间钵饮虹,丹成羽化瓶飞雀。 破笠枯藤常住禅,老猿瘦鹤聆经铎 。 寻幽籁拥竹当风,选胜涛随松在壑。 濛濛绝巘复霏霏,浩浩中怀还落落。 携来长剑倚残霞,摘取星辰悬肘握。 只今横弄若搀抢,小草方切澄清略。
何年银汉洗金戈,洞府安眠无扃钥。
清代增贡、奉乡郭城人熊高福(字兼五,号雪研,著有《雪研诗钞》)在游览了大板尖后,也留下了《游版峰》的诗: 本文来自修水网
穷险寻仙踪,纡盘鸟道纷。
现在,通往大板尖的道路已经修好,免除了人们气喘吁吁汗湿衣衫的攀登之苦,而具观景赏物御风而上的旅游之乐。除了游山观景之外,有相当部分人认为白云观的签卦相当灵异,在事业、家庭、前途等等处于迷惘困惑之际,处于何去何从徘徊之时,往往登上大板尖,来到白云观,把前途命运寄托到两分宽尺把长的竹签之上,以便得到神灵的指点迷津,佛陀的福佑平安。入松身满露,履石足生云。 猿啸临风听,花香隔涧闻。 峰头延远眺,玉草气相薰。 而西南面的陶姚尖却相对沉寂,虽然在刘王二姓民众的努力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紫云观巍然踞坐在高高的陶姚尖顶。由于登山公路没有水泥沥青罩面,上山甚是困难,再加上陶姚二仙的法力和灵异还没有机会充分表现出来,没有在民众之中形成众口铄金的口碑,观里的香火甚为惨淡,只有一个老道在观里形单影只地支应。 陶姚尖是奉仙乡名山,它巍峨横亘于何市、上奉、征村、山口和铜鼓县大塅镇之间,其山林木葳蕤苍翠欲滴,飞瀑流泉云岚氤氲,登上陶姚尖紫云观后,还是雾锁山峦岚掩楼阁,好一派人间仙境景象,难怪陶姚二仙钟情斯地,把其作为修道炼丹之所。如果假以时日,陶姚尖定会是游客新的游览圣地,香客上香敬神卜吉问福之所。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在四百多年前,王天发的足迹就已经踏上了陶姚尖,他看到了山中鸟道盘空,石桥飞架,陶姚两人所用的棋盘边上,有一把生满铁锈木柄烂朽的砍柴斧子,但二仙却不知所终,想到世间万事,不如感慨嘘唏,遂写下《陶姚尖》一诗:
千年冲举忆陶姚,鸟道盘空架石桥。
如今,何市的吴许赵白陶姚黄郭八仙各居其所,他们享受着人们供奉的香火牲敬,他们也在冥冥之中不仅仅护佑着奉仙乡的民众,也同样为远道而来的信众指点迷津,暗示引渡着陷入迷途的魂灵。白鹤朱幢何处去,春风丹竈此中烧。 一行瓮内堪藏斗,两叟枰旁有烂樵。 触处庄生鹏翼想,赤城我亦欲偷桃。 但绝大多数民众是清醒的。知道幸福不是祈祷得来,不是八仙送来,而是要靠党的惠民政策,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谋划而来,靠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而来。 这几年,在逍遥山下,何市盘地之中涌起了不竭的春潮,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呼啦啦的一下子数千亩蔬菜大棚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展示的新品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还有各村依据实际情况确定的特色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整个何市成了全县乃至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雁。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何市,不仅是环境优美钟灵毓秀的仙乡,更是乡村振兴生活美好的福地!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周 斌:江西修水人,《古城旧梦》特约作者。对家乡厚重的文化历史和蓬勃发展的当代具有浓厚的兴趣,试图用笔挖掘丰厚的积淀,描绘多彩的今天,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