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古城素有“宁城天险,倚山砐硪,瞰水奫沄,仡仡然也”之称(《义宁州志》),它背倚凤山,萦带修水,众人拒守,万夫莫开,天堑难越,金汤永固。 宁州古城内除州署文庙、考棚书院、佛寺道观、宫殿祠堂外,还有高、泰二市,还有图坊街社,更有浓郁烟火气的九井十八巷。在这十八巷中,仅有铁炉巷标注在《义宁州志》的州治图上,其他十七巷均“名不见州治图”。 图片宁州古城图 它连接南北,沟通东西,方便往来,利于交通。按州治图所注和州志所载推测,铁炉巷就是现在鹦鹉商业步行街通往老广场、电影院,边上有万福超市的那条巷,在民政局的地名册上也叫铁炉巷。 随着冷徹的到来,义井巷一天到晚都是铁砧叮当炉火熊熊,久而久之,人们干脆把义井巷称做铁炉巷了。 图片铁炉巷 铁炉巷南边的忠愍祠,是祭祀修水“八贤”之一徐禧的专祠。徐禧虽然没有走举人进士科考一途,但其24篇治国方策却被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和神宗皇帝所赏识,遂以布衣入仕,后授龙图阁直学士,官至御史中丞、给事中,率兵迎战西夏狼兵,由于各种原因,兵败永乐城。“帝闻禧等死,涕泣悲愤,为之不食。赠禧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谥曰忠愍。官其家二十人。”(《义宁州志》)因而,分宁地方遂建忠愍祠,专祀徐禧一人。 铁炉巷北面有秀水一溪,源于凤凰山,在城隍庙前折而向西,在梯云书院西边向南流至三公祠,尔后向东而去,到文庙前月池,过状元桥,进出放生池后,越城墙,过河滩,在拦江石水面入修水。此溪名曰“秀水”,确乃实至名归。“秀水,州北凤凰山下,为一州血脉……其水迤逦萦带,旋绕州心,一以镇压午山,一以毓灵多士,故谓秀水。”(《义宁州志》) 修水网 现在,秀水在凤凰山半山腰就被埋入了地下,截弯取直,一路向南,接纳千家万户的生活污水,在沿江路邮政局前接入城市污水排放管道,成了古城地下管道的一部分。现在,秀水之名和秀水之实都不被人知,只有凤凰山半山腰上的秀水之源不时和着阵阵松涛,哀鸣呜咽着秀水之殇! 秀水东边的关帝殿和城隍庙,是古代城市的标配。关帝殿祭祀的是封建时代的忠义化身——三国时期的关羽关云长。封建统治者通过对关羽的祭祀,潜移默化地在士民中提倡对王朝皇帝要忠,对兄弟朋友要义,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让封建社会长治久安,让封建王朝千秋万代延续下去。 关帝殿边的城隍庙是祭祀城市保护神的庙宇。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水庸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就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附于其上,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时期吴国赤乌二年(239)建的安徽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把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宁州城隍庙几经兴毁,地址几经变异,乾隆六年(1741)知州许渊重建城隍庙于关帝殿之左,供奉汉代将军灌婴为城隍菩萨,《义宁州志》云:“汉将军灌婴提兵南略,殁而为神,祀于此。”江西很多地方,如南昌、九江都把灌婴奉为城隍神、城隍菩萨。 铁炉巷之东的普济堂和育婴堂非常值得探究。 《义宁州志》载:“普济堂在州城老道前。雍正十年(1732),州牧张耀曾建。置有崇乡并邱湖洲聂家垅等处租田,养老民十六口。乾隆八年(1743),州牧许渊详拨云岩、洞山两寺田租一百石入堂。”“育婴堂在老道前,与普济堂同时建,州牧张耀曾自为记。乾隆二十四年(1759),州牧周作哲将城工余银,详准存留支用。”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普济堂和育婴堂都是知州张耀曾所建。张耀曾,字荣闾,直隶景州(今河北景县)人,由贡生初授抚州府通判,雍正十年(1732)调任宁州知州。 张耀曾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上任伊始,立即建设普济堂和育婴堂,普济堂相当于现在的公立养老院,育婴堂相当于现在公立的孤儿院,解决无儿无女的老人和无父无母的孤儿的温饱问题,这是最大的民瘼,也是最大的善政。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铁炉巷的西边,即今天百货小区及万福超市一带,就是晚清时期最富盛名的梯云书院。晚清时期,义宁州城里共有濂山书院、凤巘书院、鳌峰书院、梯云书院四大书院,历史最悠久名气最大的首推濂山书院。 梯云书院虽然最晚创建,但却后来居上,几乎和濂山书院比肩并立了,尤其是书院培养了举人陈宝箴和进士陈三立后更是声名鹊起,闻名周边州县。 梯云书院的创建是客家人在文化抗争上的无奈之举,书院也饱涵了怀远人的大把大把的辛酸泪!自从雍正年间知州班衣锦请旨出榜招民到宁州垦荒以来,赣粤闽三省交界之地的客家人扶老携幼赶来宁州结棚穴居,锄山挖石,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自己的田土、房屋、坟茔、亲戚,符合清廷入籍落户条件。 但宁州少数本地人却百般刁难千般阻扰,后来经过不懈抗争和州府省的支持以及皇帝的朱批,特意设置“怀远”四都八图,落籍问题才尘埃落定,宁州的客家人因之称为“怀远人”。这是修水怀远人的来历。 虽然已经落籍,但读书又成了问题,本地人不让怀远子弟进入书院就读。怀远人中一些眼光远大器局恢弘胆略过人的有识之士决定自己建立书院。道光24年(1844),林汁青、郑体元、陈伟琳等五人每人带头捐银320两后,号召怀远乡民捐款捐物创办书院。 xiushui.Net 倡议发出后,怀远人踊跃捐款捐粮,最后共得钱27643吊(粮物折价计钱),购买铁炉巷查学荆旧宅一座作为书院院舍,为书院起名“梯云”,寓意书 图片清泉巷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书院改称梯云高等小学堂。包括改为高等小学堂的时期,梯云书院前后存在了六十年,为怀远人培养了大批人才,怀远人中的秀才、贡生、举人、进士都曾在此读书,书院就是他们仕途上出将入相的出发点,是他们事业飞黄腾达的起飞地。 铁炉巷虽然仅仅是十八巷中的一条,但和宁州古城一起都有它的沧桑历史和辉煌时期。 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曾经的一砖一石一柱一梁,但走过这一巷陌,有时会有一种穿越到了百年乃至数百年前的感觉,仿佛听到了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仿佛听到了梯云书院里学子诵读四书五经诗词文章的吟哦声,也能远远地闻到关帝殿和城隍庙里飘来的上供敬神的沁人心脾的檀香。 本文来自修水网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周 斌:江西修水人,《古城旧梦》特约作者。对家乡厚重的文化历史和蓬勃发展的当代具有浓厚的兴趣,试图用笔挖掘丰厚的积淀,描绘多彩的今天,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