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溶修水出分宁,万壑千峰入眼青。
七百里修水从黄龙山奔流而下,接纳千溪万水后,闯过万壑千峰浩浩荡荡滚滚东流。——(清·胡锡熊《分宁怀古》) 修水,江西五大水系之一,沿岸几百万人民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修水流域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出产丰富,人们生活富足充裕。有诗为证:
千家星散住山乡,板屋清阴竹树凉。
一幅桃源图画里,避秦人自道羲皇。 ——(清·余绍曾《长墅源竹枝词》) 本文来自修水网 现在,我们的生产生活需求木料较少,大多都是以铁代木以铝代木以塑代木。但在上世纪及其之前,木竹的使用非常普遍,木竹需求非常巨大,修水的木头和毛竹行销各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多林茂地方的人们就是砍木头卖木头,靠木竹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木竹砍下来后,必须运出山去才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古时没有公路,更没有汽车,聪明的先人们盯上了脚下的溪流和修河。木排竹排在先人的多次尝试下终于下水放运了。一幅单排可以将二十根左右的木头或竹子运到目的地,由五、六副甚至更多单排组成的大长排就可运送一百甚至二百根了。 解放后,我县放排工人还发明了双层排多层排,一次运送的木料就更多了。 放排是个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不跟着有经验的师傅学上个三年五载,不把放排和游泳技术练熟,不把沿河水性摸透,就别想单独放排。 修水网 放排的主要时段为夏天,其他时段修河水浅,河水推力小,河水温度低,打湿衣服或掉到河水里都不得了。一到夏天,水温升高河水上涨之时,将木竹捆扎成排,沿修河下放到永修县涂家埠或吴城。 木竹排没有动力,全靠河水的推力。远行的木竹排一般由五、六幅甚至七、八幅排组成,长长的木排像一列火车一样在流水的推动下向下游漂去。排头一人手执一根结实坚固的竹篙,看排将要撞向山崖时,用篙向山崖上一点,排便向河中行去。 排尾一人也一支竹篙,看排尾就要扫向岸边时也是轻轻一点,将排尾拢向河中。排过险滩时水急排疾,若不是心明眼快手心相应,排就会撞向水中的巨石河边的山崖。排行平水静潭,全凭放排之人竭力撑篙推排向前。 民国时期,我县运用木竹排放运木材竹材,每年高达6—8万立方米,相当于3到4万货车车次的运量。那时的修河一到夏天,只见河水奔腾木排列列,排歌阵阵响遏云霄。 解放后,放排工人不断改进扎排技术,提高放排功效。1958年林业局西摆转运站工人创造了一昼夜放排200公里(县城西摆到永修县山下渡)的最高水运速度。1959年集中140多人,进行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200公里修河大“赶羊”(木竹不扎排,分散流放),历时两个月到达永修,上交木材一万多立方米。 本文来自修水网 记得上世纪八0年前后,我在修水师范读书,星期天节假日经常在县城闲逛,三走两走就到了摆上(现在东盟小区及以上地段)。只见摆上那里的修河里全是密密麻麻的木排竹排,简直是遮天蔽日河不见水。有些调皮的小孩在玩钻排游戏,看谁在水下待得久,钻过的排多。 那时,铜鼓县还不通公路,木竹全部放排到修水,再上岸装车运走,现在珠江大酒店那里曾经就是铜鼓县木竹转运站。铜鼓县县小人少木材多,卖木材收入大,县政府富得流油。 我县那时年财政收入仅有一、两千万,吃皇粮的多,各种开支大,财政经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到年底常常难以交口,这时就会到铜鼓县借上个三、五百万过来应急。 放排比现在驾驶汽车更为辛苦,时时刻刻都不能分心旁骛,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岸边岩水中石。一旦撞上顷刻之间排散树漂人落水,如果人落水时撞到石头上或水性不好,搞不好会闹出人命。 有一年,有个人放排到四都彭姑地段撞石排散,自己被洪水冲到三都街上才上岸,浑身赤条条的只穿一个裤头。解放后,我县曾经发生较大的放排事故12起,损失木材19834立方米,毛竹9515根。
东门一出二神滩,窑棚扫帚两边拦。
高亢激越韵味悠长的修河排歌已经远去。如今,修河上只有大坝长桥和山间平湖,早已不见了舟船木排和船夫排工。本文来自修水网 磨滩小水平平过,漕滩独石用心拦。 零盘滩里挨山走,抱子鹅颈出西关。 上下彭姑忙浆荡,心中思想北岸滩。 杨梅渡过狗肚里,栏杆滩里转二湾。 烈马驮印孙家瓦,何滩衍里浅沙滩。 洋湖港口武宁界,猪牙窖里水溅溅。 但那孤帆船影和排跃歌飞的图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迟暮的船夫排工心里,也写进了义宁修水的史志篇章和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