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失地农民自身情况和务工要求,有针对性的实施”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自主创业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2015年以来,该镇组织劳动就业培训12期,培训劳动力1578人次,实现失地农民再就业465人、再创业21人;与县人社局联合开展的6期“电子商务”专题培训,培训失地农民1200余人,100多人成功创办网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现住良塘二安置区的良塘村村民卢洪平,2015年8月通过参加电子商务免费培训,9月份就在网上注册网店销售农副产品。“在培训基地老师就帮我们开好了网店,销售农副产品,现场教会了我们如何运行,现在每月利润有5000余元。”卢洪平说。 HULING 南桥村十组村民严新生,2015年9月份在修水联盛超市开烤鸭店。严新生说:“我原来在浙江务工,通过参加镇政府举办成功人士创业讲座,及在镇、村干部鼓励下,坚定了我的创业梦想。现在店里的效益很好,每月利润有8万余元,九江联盛超市瑞昌、湖口店都是由我供货的,下个月武宁店也要开业了。” 该镇为做好失地农民创业,一是搭建平台,完善劳动力资源信息台账。认真做好劳动力资源信息调查摸底,以各村为单位开展对16至55周岁之间的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现有技能、联系电话、所从事行业、就业现状、就业意向、创业意向情况以及就业、创业培训需求等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对有就业、创业意向的居民进行信息采集,分类统计,准确掌握全镇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情况。 二是搭建双向沟通网络。建立企业和失地农民之间双向沟通网络,及时收集、和反馈就业信息。在岗位搜集网络建设上,加强与一园三区工业企业等用工单位沟通协调,广泛搜集用工信息。设立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QQ群,加强面对面沟通。对接企业,促进劳务供求双方互通互动。常规式对接,与用工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如有企业缺工,及时从人才数据库中搜索有相应需求的务工者,及时发布信息,组织应聘队伍,与企业对接。活动式对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送岗位下村等形式,将岗位送到农民的家门口,方便群众,扩大影响面,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订单”式对接。在满足企业需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选择有实力、有共识的企业与该镇开展订单式的劳务对接。根据企业需要和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用工培训,企业参与制定人才规划,课程计划,评估考核标准,培训合格可直接进入企业,达到企业、就业者双赢的目的。“项目”式对接。根据我县各类服务市场(如家政、餐饮、物业、保安等)人才紧缺的特点,充分利用我镇人才数据库信息,将有各类服务意愿的群体汇总并签订劳动服务协议,组建成各种服务项目,向外承接各类业务,让该镇闲散在家的失地农民,尤其是女性失地农民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又能为家庭增加收入。 xiushui.Net 三是设置便民服务窗口。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设置专门劳动就业窗口平台,窗口配置LED电子显示屏,播放最新招聘信息,实现信息发布与县就业局同步。同时安排专职干部在窗口坐班,负责失地农民求职登记工作,指导其填写求职登记表,并承诺四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同时各村还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在一线为失地农民提供再就业再创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