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机脚踏板缺失、太极推盘转盘失灵……深受市民欢迎的室外健身器材普遍“伤痕累累”,有些不仅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谁为公共健身器材“疗伤” 体育设施建在家门口 9月20日傍晚时分,南城联盛广场上,70多岁的市民张大爷正在坐蹬训练器上锻炼。“我每天都坚持锻炼一两个小时,舒展舒展筋骨。”说话间,他又熟练地用上了扭腰器。“走上5分钟就到广场了,很方便。”他笑着告诉记者,广场上的健身器材很受欢迎,有时候来晚了还要排队。如今,像张大爷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身方便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全县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宣传,加大投入,兴建、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至去年底,仅由体育彩票公益金捐赠的公共健身器材就达16套。 健身器材遭损 维护缺资金 家门口的“健身房”,让锻炼更方便。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县城部分路段公共健身设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如“缺胳膊少腿”、超龄“服役”、无“说明书”等。而由于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有的是体育彩票公益金捐赠的,有的是社区或单位自行购买的,还有小区开发商投资建设的配套设施,多元投资主体也给后续管护带来尴尬。 HULING “缺胳膊少腿”成为健身器材的通病之一。9月18日,记者在南城宁红大桥下面的多处健身场所看到,器材上标明是2005年或2006年建设的,使用年限均为4年。其中一处健身点,一组太极推盘的4个转轮都不能正常转动,悬空转轮上的手握转轮因年久失修已断裂脱落,“这里的公共健身器材一直无人维护,”正在锻炼身体的宋先生介绍说,很多老年人习惯用伸腰器来锻炼背部肌肉,但伸腰器坏了两年多,一直没人过问,今年5月份,他和几个常来锻炼的老人自发筹钱进行了维修。在南城服装城小区,唯一的篮球架上球框已不翼而飞,一组供两人锻炼的漫步机,其中3只脚踏板缺失,最受儿童欢迎的一组秋千向一边倾斜,矗立着的立柱已明显松动。“健身器材使用还不到3年,就坏了这么多,”小区居民温先生说,这里的健身器材很受欢迎,旁边就是幼儿园,很多孩子放学就往这跑,没人修没人管,很不安全。损坏的健身器材不但不能为居民锻炼身体提供方便,还威胁到了前来锻炼的居民的安全。去年,一名男子在秀水大道健身点进行悬空转动锻炼时,因手握转轮部位与顶部固定装置断裂脱落,导致他从悬空转轮上摔落,休息半个多月才康复。 在捐赠体育器材时,县教体局已与受赠单位签订了协议,安装后,由受赠方负责看护及日常维护。但在实际使用中,因受赠单位没有专项资金,很难管护到位。“之前也更换过、维修过。2010年,对晚晴乐园的健身器材进行了成套的更换,对北城老桥附近的健身器材进行了维修,”县教体局体育办副主任陈黎介绍说,对于严重损坏不能使用的健身器材,他们会向上申报,争取到项目后,会考虑进行更换。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公共场所健身器中像县教体局赠送的,归我们负责后续维修,其他的有的归小区物业管,有的归社区管,市民反映的宁红大桥下面的健身器材损坏的情况我们都有登记。”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余光荣告诉记者,由于没有专项资金,超过使用年限的健身器材,暂时也只能先维修,目前,配件正在购买中。 目前,政府还没有把公共健身器材维修管理列入专项预算,管理部门又与使用单位分离及管护缺失。长此以往,轻则造成资源浪费,重则健身器材成为“伤人凶器”。 保障市民安全 制度需跟进 防止健身器材变成“伤身器材”,加强属地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全社会共同监督是解决之道。如何加强属地管理,业内人士建议,从体育彩票的公益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建立档案库,请“管家”来管理。由相关单位建立室外健身器材维修维护档案库,并对县内的室外健身器材分布情况、使用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再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公司对室外健身器材进行巡检、维修、维护。要彻底解决维修资金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将维修资金列入专项经费预算。对于开发商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室外健身器材,由其建设或者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维护,政府部门进行监督。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健全健身器材,本是件方便老百姓的好事。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好事变坏事,还需要制度的跟进。”业内人士表示,应当在投放室外健身器材的同时制定配套更换、维修制度,尤其是在这些器材临近使用年限时应主动协助更换、维修、报废、拆除;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隐患。 也有市民建议,在健身时除了要“会用”“善用”健身器材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并对一些恶意破坏行为进行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