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那个短发女孩叫什么名字。每天清晨,当我从宿舍楼向教学楼走去时,总能看见她提着一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黑色大塑料袋满头大汗地从我身边跑过。女孩每次都把塑料袋送到学校大门口,递给另一个在门外等着的黄瘦黄瘦的小女孩。两人还在远远地看见对方时,脸上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在接递塑料袋时,两人好象交谈几句,之后便分头跑开。黄瘦小女孩离开了我的视线,而短发女孩则奋力朝教学楼跑去。 站在教学楼五楼看着她跑的方向,我估摸她该是高三的学生,但不知道她是哪个班的。 一天,刚到办公室坐下,旁边的洗手间就传来一阵呵斥声,听声音像是我们这个楼层的清洁工阿姨在嚷嚷着什么。我闻声来到洗手间,清洁工阿姨正激动得唾沫四溅:“你也太过分了吧,空地上的让你捡了也就算了,卫生间垃圾桶里的你也来捡。你这不是抢我们的饭碗吗?我们一个月辛辛苦苦才赚几百块钱。学校里的废品回收是由我们公司承包的,卖废品的钱是老板给我们的奖金……” 旁边低头站着的正是那个我每天清晨都能看见的那个短发女孩,她正手足无措,见我进来,头埋得更低。 我轻声说:“回班上去吧,我来处理。”女孩朝我和清洁工阿姨分别鞠了一躬。抬头的一刹那,我看见她眼里噙满泪水,却倔强地没溢出眼眶。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女孩转身跑了。我看她跑远了,才回头真诚地对阿姨说:“阿姨,请您原谅吧。我知道您挺辛苦的,但是,这孩子也不容易。” 阿姨脸红了:“老师,我也没办法,我家里也有孩子上高中。” 我说:“我理解。大家都不容易。” 我们这是一所地处郊区的学校,家庭困难的学生为数不少,我班上就有几个孩子家里吃“低保”。虽然学杂费减免了,但生活费还是要自己掏。这个女孩会不会也是这种情况?我特别关注起她来。 这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讲了这个女孩的故事。我说:“在一大群耳朵里塞着MP3、MP4耳塞,手里拿着冰淇淋的同学中间,她如同一个拾荒者,在众人的目光中,一次次弯腰捡起你们随手丢掉的那值两分钱一个的瓶子。这是一种什么信念在支撑着她?这需要怎样的勇气?” 我一说完,就有不少同学举手发言。从几位同学的叙述中,我才得知这女孩家庭的不幸:父亲因事故摔断了双腿,母亲没工作,全家人仅靠政府的低保金度日。妹妹读初中,姐妹俩千方百计地为家里减轻负担,比如捡饮料瓶卖。她叫吴小惠,是高三(16)班的学生。找到吴小惠的班主任,才知道他们班上曾经发起过一次捐款,可被吴小惠谢绝了。她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感谢同学们的好意,且笑着拜托大家把喝完的饮料瓶和用过的草稿纸都给她,这就是帮了她最大的忙。从此,这个班的教室里,再也看不到半张丢弃的纸,见不到一个扔在垃圾桶里的饮料瓶,同学们都主动帮吴小惠收集这些废品。 修水网 后来的日子里,我又看到了吴小惠这个名字:作文竞赛的获奖名单里有她,年级学生成绩排名表中的前五十名里有她,甚至连“爱心捐款”的名单上也赫然写着:吴小惠,10元。 我始终没与吴小惠交谈过,我想她需要的不是同情。她就像路边石缝里的一株小草,虽然活得艰难,但仍在坚强执着地生长,只要能沐浴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就会渐渐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