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源老人与松门别墅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在2007年刚刚来临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再一次回到家乡,登临庐山。已记不得自己曾多少次来到这人间仙境,山上的每一处景色都让我感到无比亲切。但这次,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布满山岭的别墅。庐山被世人称为“万国别墅展览馆”,一位朋友对我说:“如果你光知道锦绣谷和三叠泉,光知道花径和五老峰,那你对庐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你对它的真谛还远远未知,你在庐山面前依然是一个盲者,去看看别墅吧。看了庐山别墅,你才会知道,庐山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庐山。”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大家都知道,庐山上有蒋介石夫妇和毛泽东住过的“美庐” 别墅,有毛泽东专用的“芦林一号”别墅,有赛珍珠住过的别墅,而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松门别墅。 在牯岭南麓的一片谷地,这里有庐山别墅的始作俑者、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当年手植的万棵松树。每当月朗星稀的夜晚,松林恍如仙境,不存一丝杂芜,只有风在枝头清吟,清静幽雅令人沉醉,因为这个,它成为庐山上一道著名的风景:月照松林。松门别墅就在这万棵松树丛中。 和那些传教士的别墅相比,松门别墅在外表上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艺术个性。红色的鱼鳞板虽然醒目,但其他别墅用这种色彩的也不在少数;半敞开的外廊仿佛欲将山色收入屋中,可类似这样的走廊在其他别墅中也随处可见。这样看来,松门别墅从建筑的角度来说,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稀罕之处了。但是,即使是一座普通的房子,里面住着什么人,往往比房子本身重要得多。于是,这个人----陈三立,我们的散原老人,注定了一幢普通别墅必将留名百世。 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松门别墅的主人陈三立。 HULING 从庐山向西走两百公里,有一个修水县。从地图上看,它隐藏在幕阜山脉的怀抱里,显得那样的冷清和偏僻。但这个地方的山水却很有灵性----它会蓦然间跳出一个大名人吓你一跳。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有位清代遗老诗人董斜川在说到历代诗歌时曾有一番怪论,他说古往今来的诗人,最好的只有“一坡一谷一源”。“一坡”自然是绝世不二的天才苏东坡,而另外这“一谷一源”,却都是修水人,大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就是一个,他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就是他创立的。 清末到民国初,在修水一个叫桃里的山旮旯里,一户姓陈的人家更是让修水显得不同凡响,这就是被后人广为传诵的“义宁陈氏”:陈宝箴,光绪年间官至湖南巡府,以倡导和支持戊戌变法而闻名,当时是唯一一个参预了变法的封疆大吏;他的儿子陈三立则为“同光体”诗派的领袖,清末民初诗坛泰斗,他号“散源老人”,就是前面说的“一源”。他的长子陈衡恪是近代著名画家,诗也颇有乃父风格;他的三子则更有名----陈寅恪,许多人提到这个名字都会肃然起敬,他是学贯中西的一代史学大师。有这样一家人出于修水,修水这方水土也够幸运的了。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现在,就专门说说陈三立。 1929年11月,陈三立已经77岁了,他一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这也不是他的本意,当年他父亲支持谭嗣同、梁启超他们搞维新变法时,时任吏部主事的他亦在其中,襄与孹划,他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并称为“维新四公子”。变法失败后,陈氏父子同被革职,永不叙用。从此,他远离官场,只作了个袖手旁观者,所有的慷慨之志都付之东流,满腔的情怀都寄予诗歌之中。他在母亲过世后,将母葬在南昌附近的散源山,然后自号“散源老人”,给自己的住室取名“散源精舍”,给自己的诗集取名为《散源精舍诗》。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77岁的陈三立已在上海寓居三年,乡愁是他魂牵梦绕的一个心结。不能再等了,馀年无多。虽然是深秋时节,庐山上早已寒气逼人,散源老人由次子隆恪陪同,溯江而上,登上了庐山。此后,庐山这个一直被传教士、商人和官员等许多有钱人用来休闲消暑的地方,因为这个老人的到来,有了更多的文人雅致。 据说,当地的文人墨客闻知散源老人上山了,莫不欣喜若狂。 xiushui.Net 松门别墅的门前门后,都有两棵相对而立的巨松,恰如一前一后两道大门,守望着别墅,我想“松门别墅”应该是因了这两道松门而得名的。路口一块巨石,刻着散源老人的手迹:“虎守松门”,斗大的四字,笔笔苍劲,字字生威,能想见写字者当时的一腔豪情。1929年底,陈三立住进这里。清新而纯净的大自然,似乎洗去了他失意于仕途的郁闷,家乡的风物也遣散了他满腹的乡愁。遍游庐山以及交友写诗构成了他在此时此地的主要生活。他这里住了五年,其间,有不少知名人士上门拜访,徐悲鸿在松门别墅住了一个月,并为散源老人留下了两幅传世的肖像画。 HUL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