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以“书院”命名的村小历时九月编著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即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近日,记者从修水县教育体育局获悉,该县的一些乡村小学也有了“校本教材”,其中以杭口镇双井村高峰书院校长朱忠卫主编的《双井黄庭坚》最受瞩目。该校从今年9月1日起,便将每周一的第一节课定为“黄庭坚”课。 A. “黄庭坚”是文化 融入小学教材有必要 走进修水杭口镇双井村,一幢古色古香的书院式建筑矗立在村落中央,“高峰书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使得这幢建筑多了几许历史和人文气息。村民告诉记者,很多刚来到此地的游客都以为“高峰书院”不过是个景点,但实际上,这就是双井村中的小学。但这一所村小却不是如此籍籍无名,它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书院”命名的乡村小学,因书院后有一高峰,故名高峰书院。高峰书院始建于明代,屡遭兵毁,清同治年间重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大修。现在的书院是由九江市检察院资助重建,面积达1500平方米,格局为四合院式。 修水网 也许很多人对双井村的高峰书院并不熟悉,但提起黄庭坚却几乎无人不晓。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系江西修水双井村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是修水县的文化名人。在修水县城,黄庭坚纪念馆也成为了该县著名的旅游景点。 “黄庭坚可是我们双井人!”在双井村,许多村民一提起黄庭坚,便带着特别自豪的语气告诉记者。当记者希望能再详细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诗词、书法等,村民便一边笑着说“这个我们不清楚”,一边走开了去。 高峰书院校长朱忠卫告诉记者,住在这里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双井村人,也都知道黄庭坚是本村人,但对黄庭坚的了解也仅限于此,对于这位大文豪所流传下来的文化并不了解,这就给“黄庭坚”文化的传承敲响了警钟。 2011年9月,朱忠卫调到双井村高峰书院当校长,在了解到双井村特有的文化氛围后,他便大胆地萌发了一个想法———将黄庭坚的生平事迹和诗词、书法等编著成册,让学校的孩子们从小便受到“黄庭坚”的熏陶,将这个文化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修水网 B. 历时九个月 他千里走单骑“要”来了 当朱忠卫向修水教育体育局领导提出了想编著《双井黄庭坚》,作为高峰书院的校本教材时,得到了该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朱忠卫便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骑着车几乎跑遍了修水县的文人墨客,向他们“要”来书中所需的插图和书法、对联等。 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整整九个月的时间,朱忠卫不是伏案编撰书籍,就是到处请人对此书进行丰富、校对。“那是时间,真是痛并快乐着。”朱忠卫告诉记者,虽然他自己也曾写过几篇文章见报,但从未主编过书籍,开始更不了解一本书从第一个字到最后成版、印刷的过程。直到自己亲自做了,才知道真的是不容易。“这本书总共编到第三稿才算定稿,我也真是像掉了一层皮。”朱忠卫虽是如此说,但从他爽朗的笑声中却能感受到,他在编著此书的过程中,却得到了别样的快乐。“我不仅自己对黄庭坚的生平、诗词、书法等了解的比较透彻,在这个过程中也与很多文人交上了朋友。” 记者从双井村村主任处了解到,他最初得知朱忠卫的想法时,很是高兴。“我们从小就知道黄庭坚是一个文人,但都不是很了解,只能从老人们说的一点传说里知道一二,现在朱校长编著了这本书,就成为了我们双井村的一个名片。”村主任告诉记者,双井村风景优美,黄庭坚陵园便建立在此,有着深厚的文化氛围。随着黄庭坚文化的逐渐推广,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双井村旅游。但是当游客询问起村名黄庭坚的相关事迹和生平时,大家都答不上来。现在有了这本书,对于双井村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广。 本文来自修水网 C. 《双井黄庭坚》进入课堂 文化传承有了基点 记者翻开了《双井黄庭坚》,该书共分为六篇,分别为黄庭坚生平、黄庭坚传说、黄庭坚诗词、黄庭坚书法、高峰书院楹联和其它。 朱忠卫告诉记者,从今年9月1日起,《双井黄庭坚》就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被写进了课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为“黄庭坚”课。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朱忠卫便将这门课的授课过程做了区分。 “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跟着老师诵读黄庭坚的诗词,听老师讲述黄庭坚的故事;高年级的学生则要了解诗词的具体释义等。”朱忠卫说,所有授课的老师也都经过了提前的培训,对“黄庭坚”有深刻的了解和细致的认识。 记者来到高峰书院的时候,正是学生下午上学的时间,记者也与几位同学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邱雯芝正读五年级,对于学习《双井黄庭坚》,她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我倒不觉得这是一门课,我觉得这就是一本故事书,很有趣,教会我们很多道理,但我还是有一点看不懂。”张礼琴则要低一个年级,是该校四年级的学生,她一见到记者,便很骄傲地说:“你知道我们村最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吗?就是我们学校!”这个爱笑的小姑娘指着书中学校的照片,笑眯眯地对记者说:“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但是家里人从来都没有跟我说过黄庭坚的事,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他是位大文豪,是很有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