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我就一直‘代’下去”——记修水县港口镇小学代课教师孙书启 在赣西北的大山旮旯里,有一个乡级镇叫修水县港口镇,那里前几年还是国家级贫困地区。该镇童家桥村有一所三级复式的柘坑小学,近年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小学榜首。这里只有10个学生,也只有一位老师,他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同时还是个称职的保姆。他,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一位既不是校长、也不是老师的“编外”人员--一位58岁的代课老师孙书启。 孙书启,1973年高中毕业后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回到家乡大源村当起了民办老师,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孜孜以求,教学相长,取得了当合格老师的所有证书,可阴差阳错如今两鬓斑白的他,至今还是代课老师。 柘坑小学地处海拔600多米的山头,是全镇目前仅有的两个一师一校教学点之一,距村级小学有10多里陡峭的山路。笔者因与该点有亲戚,时常到过那里,该路段虽已是水泥公路,但山高坡陡路窄,蜿蜒曲折,并不好走。 他于2008年由镇中小安排到那里(因环境太差,根本没有正式老师去)教学后,一呆就是4年,每周一的清晨伴着稀疏的晨星起床赶第一趟班车,再徒步10里山路,不管严寒酷暑、不分刮风下雪,风雨无阻,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学校。在学校因为只有他一个老师,他整天和学生厮守在一起,上课严肃认真的他,下课了却愉悦地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可说是把学生拴在自己的裤腰上,生怕有啥闪失。复式教学,一个老师一节课要教三门课程,学生听课时间少,难免有囫囵吞枣的情况发生。为帮助孩子们的知识消化,他常常利用午休时间,无偿为学生补课,晚上时常到学困生或留守学生家里,与家长交流学生情况,督促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对学生的疑难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解。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在这里教着这十来个不同年级的学生,正是由于他的耐心和认真,既使得该教学点的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去年的全镇小学抽测三个年级六科,三科为全镇第一,今年上半年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除三个第一外另有一个第二。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欢迎:每个学年放假,家长总是送了一程又一程,恳切地对他说:“孙老师,莫嫌苦,下年你再来”。在今年全镇教学总结会上,老师们都投来了敬佩的眼光:是什么给他的动力?工资?每月仅500元代课工资,别无补贴!名声?近十年不给优秀教师称号了,原因是代课老师让贤,把优秀名额让给正式老师好评职称! xiushui.Net 孙书启从教近四十年,他用坦然书写坎坷人生,用执着启迪儿童智慧。四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非常短暂的一瞬,可在他个人的经历中尤为显得漫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他一直在离集镇四五十里的家乡大源村任教,民办老师工资是每月十几元至几十元,可就是这几十元却常常不得到位,有时为了给一些特困学生垫付学杂费,却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呆账,至今还有三百多元无处问“津”了。十年前因在一师一校饮食不依时,严重的糜烂性胃炎落下了终生的痛楚,如今还时常被疼痛得直不起腰来,可当一提起教学上的事,他把疼痛抛在了脑后。四十年来,他在全镇的大部分边远小学任教过,他走到哪里学校都是他的家,前些年一摞摞的奖状足以作为他挥汗教坛的见证。1981年在一次村支书选举中,被全村党员推进了村党支部,当了三年支部书记,可就是因为这三年,在1996年转编考试时,被认定为离开教育一年以上,使执教三十多年的他定格在转编之外。人们认为,过去,支撑他在教育战线苦苦追求、勤耕不辍的是冲着这个希望,可现在是什么吸引他不离不弃坚守三尺讲台、始终与教育长相厮守?“代课教师”无名无利,他干得这么认真,令不少人难以理解。 笔者非常清楚地记得,他在八十年代自辞“村官”义无反顾重返教坛时说过:“我热爱教育,离不开学生。”前不久我在采访他时,他说:“我不曾想过离开和放弃,是因为只有我这样的代课老师,才会到最艰苦的小学去,那十几双企盼的眼睛让我放不下他们,代课老师是没有退休年龄限制的,孩子需要我就永远“代”下去,让高山上的孩子免受爬山涉水之苦。”平淡而出自肺腑的道白,所揭示的正是他的精神世界与力量源泉,什么名与利都不能阻止他对教育、对学生矢志不渝的爱,让他为之奋斗终生而无怨无悔!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当笔者与他谈及这40年真的很不容易时,孙书启腼腆地说:“大山是我的家,在这里教书是我应做的。回顾自己40年从教历程,虽然命运对我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但我并不后悔,我的付出虽然是平凡的,艰辛的,但对大山深处的孩子来说,能让他们减少奔波,获得知识,这份事是非常伟大和无上光荣的,为此我感到代课生活很充实,与孩子一起很快乐,也很幸福。假如有来生,我会做一个名正言顺的老师!”(通讯员 卢才贵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