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毛泽东、卢德铭等同志在湘赣边界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这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历史转折,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胜利走向成功的新起点。
修水作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已载入史册。修水人民为此引以为光荣和自豪。在纪念秋收起义八十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秋收起义的历史,进一步探讨修水在秋收起义中的历史地位,对于进一步弘扬秋收起义的革命精神,继承秋收起义的革命传统,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发修水红色旅游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修水为秋收起义准备了必要条件
秋收起义选择在修水爆发,绝不是偶然的,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卢德铭等同志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这是因为修水已为秋收起义作好了必要的准备。
1927年春毛泽东同志回湖南对农民运动进行了为期三十二天的全面考察。湘赣边界的联系有史以来就是非常紧密的。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与江西近邻的五县考察,时间那么久,对紧靠湖南的修水的农民运动不可能不关注,不可能没有所闻。再者,1926年5月修水共产党人樊策安曾去广州参加了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3月修水党组织又选派了共产党员陈秋光、朱师孟、卢植等前往毛泽东主办的第七届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毛泽东与这些人应该是相互认识的,他们之间也应该是有联系的。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修水的情况应该是了解的。党的“八七”会议之所以作出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的决定,就是在充分掌握了这几个地方的情况,分析了其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作出来的。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实力”。毛泽东总结的工农武装割据的五个条件,当时的修水都已具备,所以才把起义的地点选择在修水。
首先,修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1926年8月,北伐军第六军一部在军长程潜、党代表林伯渠、政治部主任李世璋的指挥下,光复了修水。消灭了北洋军阀孙传芳驻扎在修水的军队,驱逐了反动县知事,成立了由共产党人主持的修水县政府,郭步高任县长,设立了特别法庭,公审了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大长了修水人民革命的志气,振奋了修水人民的革命精神。接着开展工农运动,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没收土豪财产,取缔反动武装,实行减租废债,开办贫民学校,成立县农民协会和县总工会。并在山口、渣津、马坳、白岭、大桥、三都等集镇建立了37个基层工会组织,全县工会会员达1600余人。同时还建立了区农民协会10个,乡农民协会41个,共有会员9138人。特别是1927年春夏,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后,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全县农会会员已达2万余人。并且商民协会、精武体育会、妇女解放协会、红色童子团等革命群众组织纷纷建立。一时间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势不可挡。2
1927年4月,大桥西隐爆发了几千人的农民暴动,处决了当地大恶霸长沙候补知县陈醉六,并将其全部财产没收,分给了贫苦农民。接着大桥、中塅、黄龙、卢源等地的农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铲劣绅的斗争。3
县城工人在县总工会的领导下,在几家茶庄店员和工人中发起了以改善劳动条件、改12小时工作制为8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等为目标的斗争。4当时修水的革命形势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的:“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其次,修水建立了强有力的党组织。修水的工农革命运动,一开始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展。1926年曾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过的修水籍共产党员胡思先,根据中共江西地委和南昌团地委联席会议精神,奉命回修水建立共产党组织,7月在县城青云门城楼上秘密集会,正式成立了中共修水县第一个支部干事会,胡思先担任书记。先后发展了徐光华、樊废级等24名党员。下设3个党小组,徐光华、陈建凤等分别担任小组长。不久,为贯彻第一次国共合作精神,胡思先以省特派员身份,根据江西地委指示,协助建立国民党修水党部,以配合北伐军进军江西。国民党修水县党部成立时,中共修水支部干事会的主要负责同志均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参加领导工作。接着在农村建立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区党部,全县有区党部20余个,区分部70余个。至此,修水党组织的一切革命活动均以国民党修水县、区党部的名义开展,以合法的身份取得了革命的领导权。5
第三,组建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等武装力量。1926年,县总工会根据斗争的需要,在县城组建了工人纠察队,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监督资本家,保护工人权益。1927年7月,仁西两乡组建了一支修水农民自卫军,由原在汉口工人纠察队回县的中共党员丁长盛任队长,曾在北伐军第六军任职的余经邦任党代表。同月,下衫的朱积垣、吴春满等根据党组织决定,在下衫农民协会中挑选了30多名精壮农民组成自卫队,并配有鸟铳、梭标、大刀等武器,进行军事训练,长驻农会,积极准备暴动。6
第四,修水有便于作战的地势。修水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在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合抱之中,多为山地,山高谷深,地广林密,便于隐蔽和转移。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五,修水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一是修水人民历来勤劳俭朴,勤于农耕,衣食住行自给能力很强。二是封建神租会及大地主、土豪劣绅屯积了大量的粮食和财物。三是竹木茶叶等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军队的给养。总之,修水为秋收起义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只等这一天的到来。
二、秋收起义的主力在修水集结
党的“八七”会议作出了在湘赣边界举行武装暴动的决定后,接着就进行了武装力量的准备和调遣。中央认为武装起义不能单靠农民的力量,需要一两个团的军队作骨干。开始想从南昌起义部队中调一两个团支援湘赣边界暴动,后来因警卫团未赶上南昌起义,便决定该团进驻修水这个条件较好的地方,作为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1927年8月相继有三支武装队伍在修水集结。
第一支是武汉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下称“警卫团”)。这是一支由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正规部队。团长卢德铭是中共党员,黄埔二期学员,各级干部大都是党团员和黄埔学员。这支部队训练有素,军纪严明,战斗力强。1927年8月2日,警卫团奉命离开武汉,乘船东下准备参加南昌起义,途中接到南昌起义提前爆发的消息,部队便从湖北阳新登陆,步行向武宁进发,7日抵武宁,得悉起义大军已离开南昌南下,警卫团便取道靖安,奉新抄近路追赶。至奉新与中共江西省委派来的联络员接上了头。团长卢德铭根据江西省委的指示,决定改变原行动计划。自已与政治指导员辛焕文,参谋长韩浚赴鄂找党。将部队交一营营长余洒度指挥,要他把部队带到修水这个湘鄂赣“三不管”,但工农运动基础好的地方待命。7
8月12日,警卫团到达修水的桐树岭,与未赶上南昌起义准备回师的平江工农义勇队相遇。两军合力攻入县城,赶走了黔军天培残部邱国轩团,便在县城驻扎下来。并派遣一营营长李腾芳率部驻守渣津、马坳一带。8
第二支是平江工农义勇队。该部也是奉命参加南昌起义的,途中因故耽误了时间未赶上起义,便决定经修水返回平江。到修水后,根据党的指示,取消了回师平江的计划,与警卫团一起暂驻修水整修待命。9
第三支是由叶重开、罗荣桓率领的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警卫团进驻修水后,便派出干部往湖北通城、崇阳、通山等县与各地农民自卫军进行联络。8月下旬与崇通农民自卫军接上了头,8月底崇通农民自卫军在叶重开、罗荣桓率领下向修水开拔。余洒度闻讯,立即派人去迎接,将其编入师直特务连,由谭希林任连长,叶重开任副连长,罗荣桓任政治指导员。10
三支部队到达修水后,一面加紧军事训练,一面积极扩充兵力,在修水县城和渣津等地设立招兵站,招募兵员,修水有200多人参了军。到8月底,第一军第一师的特务连、卫生队、爆破队等均有了齐全的建制。一团新扩了1个营,由原来3个营扩充到4个营。至此,秋收起义的军事主力已经形成,秣马厉兵,只等党的一声令下。11
三、秋收起义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发生在修水
综观秋收起义的全过程,在党史军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主要是: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的建立,第一面军旗的升起,第一枪的打响,文家市会师,三湾改编等五件大事。而前三件大事都发生在修水。
1、中国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在修水组建。警卫团在修水待命期间,主要负责人余洒度等以黄埔学友身份广与外界联系。8月下旬,湖北通城刘继宋(黄埔二期学员,中共党员),转来了中共中央关于两湖暴动计划和中央军事部让他们积极准备、等待时机参加暴动的指示。于是决定以原“江西省防军第一师”(警卫团进驻修水后,为麻痹江西军阀朱培德,便于筹集军需,取得整修机会,部队对外改称“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为基础,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通过修水、铜鼓两地军事负责人联系,都认为“军事统一不可缓”,因此,于1927年8月底,两地军事负责人在修水山口镇万寿宫召开了“统编”会议。会议正式决定将三部合编为一个师。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平江义勇军负责人)任副师长。以警卫团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浏阳工农义勇军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平江工农义勇军分别编入一、三两团。并将一团三营副营长伍中豪调入三团加强领导力量。起义前夕,前敌委又将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入一师为第二团,团长王兴亚。还将新收编的邱国轩部编为第四团。全师共有兵员5000余人。师部和一团团部驻扎在修水县城商会会馆和凤巘书院。12
山口会议组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直接领导和指挥的武装力量。此前的南昌起义,部队用的仍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打的也是国民党的旗帜,这一次亮出“工农革命军”的称号和旗帜,在我党的建军史上,无凝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2、第一面军旗在修水升起。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成立之际,师部参谋何长工与参谋处长陈树华,副官杨立三3人奉命设计制作军旗。何长工根据自己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过的苏联军旗的式样,提出了设计方案,经过三人反复修改,终于在修水设计制作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金黄色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左边的白布涵管写着“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字样。整个含义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13
第一面军旗,充分揭示了这支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党指挥枪的建军思想。
3、秋收起义第一枪在修水打响。1927年9月初,时任前敌委书记的毛泽东到达安源,在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具体部署了发动秋收起义的计划。9月8日,余洒度接到苏先骏的来信,说安源会议决定举行秋收暴动,并嘱余“即率部由平江直攻长沙”,又说“此系同志决议,未便拒绝”。余洒度接信后,认为时间紧迫,不能迟疑,决定马上行动。因为卢德铭、余洒度、苏先骏、余贲民均为前敌委员,余洒度清楚地知道前敌委的意图,新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中,唯有自己所在的第一团(原警卫团)是一支经过北伐战争历练的正规部队,其他两团都是工农武装,战斗力和作战经验都相对要弱一些,老团长卢德铭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自己是师长,师指挥部及罗荣桓、何长工等主要军事指挥员都在修水,第一面军旗在这里已制作好,一团理所当然要担当这次起义的主力和开路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