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许多家长为子女择校煞费苦心,进了自认为中意的学校却又被"大班额"弄得苦不堪言。出现如此局面,一方面是人们渴望子女能接受优质教育;另一方面,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由这一矛盾主导,产生了一系列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破解难题,亟待教育均衡发展。 望子成龙催生“择校热” 每年秋季开学前夕,县城部分中小学生(尤其是起始年级)的家长们为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名校”,四处托关系、找门路,煞费苦心。李先生的儿子因为之前是在太阳贝贝幼儿园上学,想进县实验一小被拒之门外,后经过多方疏通,其儿子才得以挤入县实验一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县实验一小放心些。”这是多数家长的共同心声。据了解,今秋开学当天上午8时40分,县实验一小就截止了报到。目前该校6个一年级新生班均人满为患,每班都在90人左右。 一边是生满为患,而县城部分小学却生源严重不足,处于居民密集区的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每个班只有45人左右。大部分家长不愿把孩子送进附小,原因是该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存在一定差距。在新义宁镇中心小学、城南小学每班学生也在50人上下,还有招生空间。 择校热凸现县城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今年新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法制轨道。然而,我县义务教育的现状,离“均衡发展”的要求还有不短的距离。“《义务教育法》要求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制度,随着城区人口的不断加大,学校的入学压力也在逐年加大;同时,符合政策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大量涌入,也使本不宽敞的教室显得更加拥挤。”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刘新生如此分析“学生抢校”现象形成的原因,“在望子成龙思想的驱使下,部分家长甚至不惜背井离乡,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或者费尽周折转户口,以求子女能够顺利进入理想中的学校就读。” HULING 一位杨姓学生家长说,“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是,目前的社会现实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响、应试教育工作抓得实’,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在依靠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今天,孤立地谈均衡发展并不现实。因此,家长为子女选择一所好学校,既在情理之中,也是时势所逼。” “大班额”让师生叫累 择校热引发“大班额”,学生们挤坐在教室里上课,其精神状态和课堂秩序,实在难以让人恭维,教师、家长及学生对此也苦不堪言。 “开学后给学生安排坐位,由于班上人数太多,我的嗓子都叫哑了。”县实验一小一位班主任老师说,“怕后面的学生听不见,老师每天都扯着嗓子上课,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得趴下了,可还是有学生听不清。学生上课听不清,家长自然着急,于是纷纷要求给自家孩子换位子。而家长们担心孩子坐的位置靠后,逢年过节的便给老师表示点“意思”(指送礼),以求得到一定的照顾,同时让孩子参加老师举办的课外辅导班。“给老师送点礼我们家长心里更踏实,不然孩子坐在后面如何学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近90名学生挤在本应容纳50人左右的教室里上课,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学校活动场所严重不足,学生无法开展课外活动,素质教育大大打了折扣。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家长们反映,县实验一小同益智学前教育学校联办学前班,是导致该校“大班额”的一个重要原因。益智学前教育学校在招生广告上写着:县实验一小与益智联合办学前班,益智是县实验一小分部,并声称:凡入读益智学前班学生,不是一小校区的均可优先入读实验一小。家长们认为,县实验一小这种违规变相办学前班的做法,严重违反了县教育局《关于各小学一律不准办学前班的规定》,挤占了该校校区学生的教育资源。同益智联合办学一事,县实验一小的相关负责人作如下解释:2004年经校方普查,生活在本校区县城户口的学生只有120人左右,出于对后备生源的考虑,当年本校同意同益智联合办学前班。两校联合办学,使县中心幼儿园、太阳贝贝等幼儿园本属县一小校区的学生无法顺利入读一小,园方和家长对此意见纷纷。对于双方联合办校之间的利益“猫腻”,只有他们心知肚明。据悉,在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干预下,两校已停止联合办学。 据县实验一小负责人介绍,按照教育局划定的片区,今年一小接收的学生数是300人左右,但实际数达到500多人,其中超额的200多名学生全部都是择校而来。如学校只接收本校区内的孩子,每班人数也只是50人左右。 教育公平要求均衡发展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实现县城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也是新《义务教育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负责人说,通过行政手段优化县城其它学校的教学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严格学区划分,加大生源调配力度,完全可平抑择校热,缓解“大班额”给义务教育带来的困扰。今年,省教育厅下文要求,初中每班不超过56人,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目前县城承担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完全能满足学生就读需求。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我县近8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68万。作为一个国家贫困县,怎样才能创造优质的教育环境,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让9.8万多名中小学生都能接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近年来,我县教育巩固“普九”成果,加大“普高”力度,加快“职教”、民办教育发展,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办学环境,提高师资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部门采取了诸如城区中小学改扩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等多项措施,今秋创办的新义宁镇中小,对减小城北小学班额过大的矛盾,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都有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新一轮的布局调整,撤并教育网点,按标准化要求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以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近日,《人民日报》一文中介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铜陵模式”。在铜陵上学无需择校,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向弱势学校倾斜,而不是向重点学校倾斜,资源倾斜不仅限于经费倾斜,更在于校长、师资在各校之间的轮换。“铜陵模式”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