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当代人物

旗下栏目: 当代人物 修水名博 历史人物

烛  光

来源:修水党建 作者:wolong 人气: 发布时间:2004-01-16

           ----记江西省修水县程坊乡程段小学校长、共产党员徐小年
          
          
  他在库区腹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集校长、教师、保姆、船工于一身,甘守清贫,为培育山里人的子孙后代呕心沥血,默默奉献29年……去年9月初,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以《责任》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原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九江市委书记刘上洋带着中央、省、市领导的关怀亲自冒雨坐船到学校来看他……
                        ----题记


  程段小学位于东津水电站库区腹地,背靠崇山峻岭,前临一片汪洋,出入唯有水道,从程坊乡政府坐船到学校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从程段小学出去与外界接触则必须经过乡政府。学校只设三个班共五个年级,其中一至四年级为复式班,五年级一个班,仅有五位老师。在这里,老师要自己上山砍柴,米、油、盐、菜得坐船到程坊乡政府所在地去买。全校70名学生都是寄宿生,每逢星期五和星期日的下午,由学校用船接送。学校只有一栋集教室、办公室和宿舍楼为一体的占地一百多平方米的多用楼。这里是程坊村部所在地,却只有不到10户人家;这里原来没有电,是徐小年和村干部带领老师、村民一起从程坊乡政府穿山越岭过水架设了低压线路,每逢狂风暴雨,老师们便心里忐忑不安,生怕线路被吹断,他们又得摸黑上山查线路,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另外还有山上的蛇虫野……就在这所简陋的山区小学,徐小年一呆就是29年。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选择当民办教师,一干29年
  徐小年的母亲曾任库区腹地原崇河乡的乡长,后因文化低而无法胜任便主动辞职,此举当时引起一片惊讶,更多的是佩服她的勇气和开明。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使徐小年一生受她的影响颇大。1972年,刚满18岁的徐小年中学毕业后,恰逢乡林站招收正式工,他瞒着母亲报了名,且通过了体检。母亲知道后,对他的选择极不满意,说,你没有机会念书了,但不能丢掉这本书。因为她深知文化的重要,自己更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在母亲的督促下,当时村里小学急需老师,而中学毕业的徐小年正是村小急需的对象。于是他放弃了当时收入颇丰,令人向往的工作,当上了一名山村民办教师,这一教就是29年。尽管以后有当兵的机会,这也是徐小年一直的向往,有调离的机会,但他还是没走。他说:最敬佩的就是母亲,母亲的话至今尤在耳边响起,而且,教书不好么?江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最先进的科学文化方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自己不能做得更好,但还是可以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铺一块砖,垫一个脚!29年,也许不算很长,在历史的长河只有一瞬,溅不起半点水花;但是从18岁--47岁这个年龄段来看,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的主流啊!就在这宝贵的时光里,当别人追求个人事业、经济收入、现代生活的时候,徐小年甘守清贫和寂寞,置身于山区小学的三尺讲台,白天是教鞭一根,粉笔一支,青衫一领,船篙一根;晚上却油灯一盏,朱笔一支,作业一摞,闹钟一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为山村的教育呕心沥血,为老区孩子点燃知识的明灯,为淳朴的乡亲点燃希望之火。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教了29年书,他至今仍是一名民办教师。他有过转正的机会,但阴差阳错,多次失之交臂;也有过改行的机会。在县城工作的亲戚和学生几次说要帮他另找一份工作,他没有答应。1996年,乡里招聘集体干部,在程段村驻村的一名副乡长几次动员他去应聘,他却说:教了这么多年书,我已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山里这些孩子。他家本是东电库区移民户,政府已安排迁至全国小城镇示范镇--渣津镇,他本可以顺水推舟地离开这里,名正言顺地要一份工作。但是他觉得自己的根已深扎程段,移走了,他也就会失去生命力。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山外一名教师听说这里山清水秀,兴冲冲地背着被子来这里任教,可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卷起被子要回家,并哭着说:情愿不要了工作也不愿呆在这里当老师。这件事对他的震撼很大,外地的教师不愿来,如果山里的老师又要走,这里的孩子由谁来教?他想了想,又毅然留了下来。在家里人的劝说下,他用移民补助费在渣津镇做了栋楼房,因为按移民政策,他一家在库区没有田地了,孩子还是要出去的。他自己至今没有在新房里住过一天,妻子也没有去,房子便一直空在那里。他说:“如果儿子当兵退伍回来,就让他去住,如果不回来,就把新房卖掉,我还是带着妻子住学校宿舍,呆在程段好,山里的教育离不开我。” HULING
如果说一开始选择当民办教师是母亲的督促,是作为一个孝子对长辈言行的坚持;如果说徐小年坚持当民办教师已达29年之久是因为他明白一个最简明的道理,觉得山里离不开他这是个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说徐小年默守山区是因为他的根已深扎这里,他的感情与山里人已经血脉相连,永难割舍……这许许多多的如果也正是徐小年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通过对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他认为深受了教育,他以前的有些想法没有错,也很现实,他以前对教书如人要吃饭,是一种必须、一种习惯、一种赖以生存的手段,而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一个国贫县的特困村的未来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之后,他更有一份自豪、更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校长、教师、保姆、船工四位一体
29年来,徐小年始终觉得肩负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工作中从不叫一声累,不撂一节课,事事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办公室张贴着自己书写的一幅横幅:“甘洒满腔血,愿求教育兴”。这是他的心声和人生写照,作为一校之长,他要对全校的工作负责,要经常到离程段小学20公里远的双龙村民小组教学点了解教学情况、检查各项工作,要到县、乡有关部门去汇报联系工作,想方设法解决办学中的困难;现在成名了,又要到许多地方去开会、演讲;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是教师,他每周要上16节课,有事耽搁了,他要想办法补上。课余他是保姆。每天晚上,他要起床几次检查学生宿舍,为孩子们盖好被子,叫低年级的学生起床小便。有的孩子尿床了,第二天还得为他们洗晒衣被。每逢新学期开学,都有初次离开父母的新生想家,有的甚至在寝室哭闹,他像慈父般陪他们聊天,哄他们睡觉,甚至带他们同床而睡。去年6月18日,学校突发流感,有20多名学生晚上发高烧。碰巧当时学校的船又坏了,他和村委会主任夏九九一起一人打手电筒,一人撑竹排,分几趟把学生送到离学校2公里远的乡村医生家服药治疗。等他们返回时,已是凌晨2点多钟了,手电的灯光也昏黄不清,他们硬是凭借娴熟的撑排技术和对水道的熟悉摸回学校。他常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念书,学校老师要象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能让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一丁点伤害。程段小学5名教师中,只有徐小年一个会开机动船,学校又无钱另请船工,于是他便成了全校唯一的兼职船工,每到星期五下午和星期天下午,都由他驾船接送70多名学生。学生分布点多面散,最远的距学校30多公里,往返需6个小时。长年累月这样坚持下来,牺牲了他很多休息时间,可他对此没有半点怨言,认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他最担心的是风雨无常,而船较旧,设备不好。1997年的一个星期五,在送学生回家的路上,库区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船小体轻在水面上打转,把坐在船舱的学生吓得面如土色,喊爹叫娘,他一面安慰学生不要惊慌,一面尽力把船住岸边靠。终于在一名到岸边接学生的家长帮助下,把船安全靠了岸,将船缆紧紧系在一棵大树桩上。师生们在船舱里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直到风停雨止才敢重新启航。
xiushui.Net

  每月工资149元,他无怨无悔
徐小年虽身兼数职,但月工资只有149元, 其中村发100元,国家补贴49元。在这微薄的收入中, 他还要经常为学生担保学杂费和垫付医药费。因经费不足,学校每年常用经费缺口在5000元以上,还不时要垫钱购买老师的办公用品。他妻子说:至今徐小年还为学生担保着600多元的书本费, 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无法归还的。有一名学生去年已考取大学,可在程段小学念书时的书本费还欠着。村里的乡村医生介绍,徐老师每个月要带学生看四五次病,每次医药费少则十元,多则几十元,都是徐老师垫付的。
徐小年的妻子以前在村里开一家裁缝店,库区移民后,裁缝店开不成了,就一个人在老家种点菜,养几头猪,每年的收入都比丈夫高。现在,他家因为到渣津做房子尚欠3000多元债务,1998年父亲又中风瘫卧在床,这给本已相当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即使这样,在他父亲在99年去世后,去年3月份,他还是叫妻子从老家搬到学校来住,虽然没有事做,但可全心照顾他的生活,使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
天道酬勤,艰辛的付出终有回报。去年,有两名曾在程段小学毕业的学生考上了大学,这在地处深山的东电库区还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家长热情邀请他去吃“谢师宴”,他本来从不喝酒,但这两次却喝醉了。妻子责怪他,他说,看到学生有出息,他太高兴了。去年9月初,当有人告诉他,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以《责任》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他说连做梦也没想过中央的新闻媒体会关注他这名深山沟里的普遍民办老师。更令他感动的是,中共九江市委书记刘上洋带着李岚清副总理和省、市领导的关怀亲自冒雨坐船到学校来看他。去年,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九江市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为之感到十分欣慰,更无悔当初的选择。

本文来自修水网


  29年过去了,多少艰辛,多少投入只有徐老师自己清楚。如果说徐小年为山区教育奉献29年,并不为“民办”二字而怨艾、自弃,折射出“位卑未敢忘兴教”的理想和信念之光的话,那么,他年年月月领取微薄的工资,甘于清贫,扎根山村教学,演绎出的就是“奉薄矢志培桃李”的师道和责任并重的动人篇章。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委组织部
  电  话:0792--7221261
  邮  编:332400

内容来自xiushui.Net

责任编辑:wolong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