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湘鄂赣边界的修水县,是秋收起义主要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这里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诞生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打响了秋收起义第一枪。 8月中旬,记者来到绿意笼罩的修水县,在修河之畔、凤凰山下往返穿行,追寻“三个第一”的红色往事,感受旅游扶贫给贫困户带来的各种惊喜。 打响秋收起义第一枪 6月30日,英姿飒爽的驻港部队大阅兵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实,这支“威武之师”的前身就是从修水走出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修水县党史办主任龚九森介绍,该师师部及所属第一团的主要指战员来自北伐时享有“铁军”盛誉的叶挺独立团,该部转兵井冈山后,成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军事力量,是长征路上的红一团和现在驻港、驻澳部队的前身。 1927年8月12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按照该团团长、共产党员卢德铭的指示,来到修水县城郊外,与之前到达这里的平江工农义勇队会合,攻占并进驻了修水县城。 1927年8月底至9月初,卢德铭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和驻扎在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3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在修水县山口镇召开了建军编师大会(史称“山口会议”),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这是秋收起义前,毛泽东以中共湖南省委名义致信中央的一条建议。 修水网 设计军旗的任务,交给了师部参谋处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何长工根据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过的苏联红军旗帜样子,经与陈树华、杨立三一起反复修改,最终设计出了军旗的样式。军旗设计好后,修水党组织协助部队,聘请当地裁缝和针线工三四十人,赶制出100面军旗和大批红领带、红袖套。1927年9月9日拂晓,部队在修水县城的紫花墩举行秋收起义誓师大会,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军旗。 誓师大会,打响了秋收起义第一枪,宣告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正式爆发。随后,1000余名指战员高唱“红色领带系在颈,宁为死来不顾生”,沿修河北岸向平江进发。当天中午,卢德铭从武汉几经辗转,终于在修水县西港镇的修口村追上起义部队,并在修口村斑鸠林就任秋收起义总指挥。当天傍晚,部队到达该县渣津镇,军民一起联欢,提前欢度中秋佳节。第二天是中秋节,上午,部队在渣津镇大沙洲举行声势浩大的军民动员大会,处决了反动恶霸,然后向平江县城方向进发。后接毛泽东的指示,部队于9月17日到达浏阳孙家塅,与第一师第三团会师。 传承红色基因,旅游扶贫再发力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对修水县地形、地貌最形象的描述。受限于交通等条件,一直以来,修水经济发展滞后。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修水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截至2016年底,该县记录在册的精准脱贫对象是91个贫困村、53841人。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如何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掉队,成了摆在修水面前的一道难题。 跟随采访团的步伐,记者在修水县博物馆内看到,3D动画制作的芝台书院吸引了不少游客目光。透过窗户,廊下一群学生在先生的引导下读书,不时有学生走动,仿佛来到你的身边,逼真的效果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欣赏。 “依托红色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修水县大力发展旅游,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修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袁汝琴介绍,修水突出以旅游资源和旅游精准扶贫相结合,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县已经有45个村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截至目前,全县有国家4A景区1处,国家3A景区3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2014年至2016年,修水连续三年获“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称号。 双井村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故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近几年,修水县深入挖掘黄庭坚文化,投资1000万元修缮了黄庭坚故居,打通了直达县城的公路,越来越热的名人故居文化与生态近郊游,为村里的脱贫事业注入了新活力,一度沉寂的知名品牌“双井绿茶”也重新成为热门旅游产品。 “去年卖了二三十万元,全部是游客在这里买的。”双井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生产负责人吴文忠说,通过旅游带动,他们的茶叶卖得一天比一天好。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双井村的贫困户由110多户减少到40户。双井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李文举说:“让更多贫困农户参与到旅游扶贫中,实现脱贫,我们很有信心。” xiushui.Net 目前,修水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点上衫乡红色首府、杭口果桑园、黄港荷花基地、渣津龙安寨、竹坪青峰寨和梨园采摘基地、黄沙箔竹古村、黄坳朱砂古村等景点,2016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修水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修水将借助“三个第一”的红色历史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不遗余力地推进旅游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