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电视台《追寻,1927》专题片剧组到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拍摄。此次拍摄是以两个大学生追寻当年秋收起义路为主线,反映我党在秋收起义时的艰苦、卓越斗争历史,弘扬我党的优良传统。
我叫杨飞桥,1964年出生。我的叔公杨力文是一位老红军战士。他14岁参加革命,一路跟随部队。战争不但练就了他的一双铁脚板,也铸造了他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他曾冒着枪林弹雨,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他吃草根、皮带,喝马尿,爬雪山,过草地,从一个不懂革命道理的红小鬼,成长为一个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战士。 1912年,叔公出生在全丰镇大屋咀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失去母亲。幼年时上过几年私塾,稍大一些被迫给地主放牛。他的两个哥哥,也就是我的伯公杨列华和爷爷杨列茂很早就参加了党的组织,后来分别在苏维埃政府担任组织部长、县游击大队长等职务。受兄长影响,1926年5月,杨力文参加了西乡农军,8月参加西乡农军支援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攻克修水县城战斗。1927年5月,参加湘赣特委组织的“农军扑城”围攻长沙;8月参加修水农民自卫军攻打全丰大地主武装;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此后,跟随工农军队,转战南北。 HULING 1930年,他担任王震的警卫员。在一次战役中,为掩护王震首长而身负重伤。听前辈们讲,他个子虽然不高,但是枪打得准,走路快,能吃苦,每次战斗总是冲在最前面。参加长征后,他到达延安,在红军大学学习后被分配到山西从事扩充人民武装力量的工作,后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经党组织介绍,他在山西与同时在部队任护士的王桂兰结为夫妇。 他少小离家,对故乡和亲人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有机会回乡,回来过三次。 20世纪50年代,时隔近30年,他第一次返乡,这时他才知道他的两个哥哥一个牺牲在红军一打长沙时,一个在国民党军队对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中,被叛徒出卖活埋,双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后都被评定为革命烈士。20世纪70和80年代初,叔公先后回来两次。每次他总要为家乡做点事,比如参加家乡水利工程建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我们这些晚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说,老家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有他的亲人,有他幼年的回忆,他会永远思念故乡。 叔公因战乱饥荒患下严重胃病。几十年里,他抱病工作。胃痛了,就吃几片随身带着的药,从不因病休息,而且总给人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让人看不出他是一个长期饱受疾病折磨的病人。 HULING 叔公是战争时代造就的英雄,他身上的秋收起义精神、长征精神,从小激励着我,让我有勇气面对一切挫折。作为亲属,我会倍加珍惜由他们那一辈人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并把他们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长征红军干部杨力文之侄孙杨飞桥口述记者沈曼娜整理) 杨力文(1912—1992)。全丰镇人,曾用名杨列应。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农民自卫军,1927年7月参加农军扑城围攻长沙,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为红五军军部勤务兵,参加了“井冈山守卫战”和两次攻打长沙战斗。1930年调湘东独立师,任王震警卫员、警卫排长、红十七师卫生处支部书记、红十七师四十九团四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8月调红六军团卫生部任指导员、机关党支部书记。1934年10月调回王震身边工作,同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调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任小组长、地方工作组组长、一一五师汾孝支队政治指导员、决死二纵队游击三团特派员、一一五师晋西支队三团保卫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军法处处长、西北野战军南下留守处政治处保卫科长。1953年公安部中央警卫处警卫科科长。1954年中央建工部保卫部主任。1955年调任中央建筑工程部建筑基地设计院保卫室主任。1958年7月调山西工业厅直属地质队主持工作;组建山西冶金工业厅矿山建设公司任经理党委书记。1959年扩建山西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任经理、党委书记。1983年11月离休,1992年因病去世。 本文来自修水网 江西省京剧团创排京剧《秋风起——余经邦的革命记忆》 日前,记者从文化部门获悉,为纪念秋收起义90周年,江西省京剧团正创排大型革命历史题材京剧《秋风起——余经邦的革命记忆》。 该剧入选2016年度江西省优秀舞台艺术专项资助剧目,是一部由省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京剧。目前,剧组主创人员已完成采风和创作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中。 《秋风起——余经邦的革命记忆》以1927年秋收起义为背景,取材于余经邦等革命先驱在修水的革命故事,再现我党创建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在第一面军旗的引领下打响工农武装革命第一枪的艰辛过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爆发,余经邦等青年学生眼见一个个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之中,惊恐迷茫,回到家乡。在修水,余经邦依旧被满目的白色恐怖所包围,面对母亲和未婚妻的担忧,他徘徊在退缩和进取之间,最终坚定地选择继续革命,加入秋收起义的洪流。起义后,工农革命军转向农村,余经邦奉命留守,却因冒进而暴露身份。再遭挫折的余经邦冷静反思,毅然毁容,进而打入敌人内部策反。一波三折之后,好友变节,余经邦被捕后牺牲。 湖南日报采访报道修水县红色历史和发展现状 本文来自修水网 近日,湖南日报秋收起义9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特别报道采访组到修水县了解秋收起义历史和修水县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采访组首先在县委党史办了解秋收起义期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事件的具体经过以及历史意义。随后,参观县城市展览馆、县博物馆,对修水县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表示高度赞扬。“我觉得很震撼,颠覆了我来之前对修水的想象,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它会是一个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湖南日报时政新闻中心执行主任朱文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