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今天,是秋收起义95周年的日子,记录以下文字和大家一起重温这段光辉历史。我辈将发扬前辈们敢于人先、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题记 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7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2日,由共产党员卢德铭任团长的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到达修水,攻下由邱国轩部占据的修水县城。 xiushui.Net 8月下旬,驻修水的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队及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负责人在修铜交界的修水山口镇召开建军编师大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机关设在县城,修水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发展武装,组织群众支持起义军。 当时我军是没有自己的旗帜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指出:“国民党的这块招牌已经无用,在秋收起义中要鲜明打出共产党的旗帜。” 8月18日,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的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坚决主张:秋收起义时“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他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8月20日在《湖南省委致中央函》中再次表明: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接受军旗设计任务后,师部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在师部动手设计起来,何长工根据在法国留学时见过苏联红军的旗样,提出了“这面军旗要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得到了他们的赞同。 三个人整整干了一个通宵,终于拿出设计方案:旗帜为红色,象征革命;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红旗左侧白布条上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整个旗帜的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军旗设计完成后,师委会决定连夜赶制100面军旗和起义时用的领带、袖套。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修水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在熊家祠堂内秘密赶制了大大小小100面军旗、1000多块红袖套和标识带。 关于这面军旗诞生的意义,我们可以引用何长工同志1958年在中央直属机关党校的讲话。他说:“从此,在中国,在东方,就有了红旗和白旗的对立,有了红军和白军的对立,在后来有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白色政权的对立。” 县城紫花墩。 1927年9月9日,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爆发了。这一天是一个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日子。拂晓,沉静地修水山城响起了集结的军号声。驻修水县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官兵、全副武装来到县城紫花墩操场集合。 起义队伍第一次在修水打出了鲜艳的红旗,高呼“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的口号,打响了秋收暴动的第一枪。当天下午,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同志赶上了起义部队,并在修口村就任秋收起义总指挥。 起义爆发后,第1团由修水、渣津出发,经龙门向长寿街推进。当该团主力进至金坪时,突然遭到起义前夕收编的邱国轩团临时反叛,从侧后袭击,部队被打散,损失人枪200余。部队改向平江、浏阳两县边界转移,准备同第3团靠拢。 修水网 第3团在毛泽东直接指挥下由铜鼓出发,当天下午攻占浏阳的白沙,12日又攻克东门市,各歼敌一部。14日,国民党军约两个营分路向东门市反扑,第3团奋勇抗击数小时后向上坪转移。 第2团由安源出发,进攻萍乡未克,12日转兵攻占萍乡以西之老关,并随即继续西进,在起义农民配合下攻占醴陵,击溃守军约1个营,缴获枪支数十支,救出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300余人。14日,长沙国民党军约两个营,在萍乡等地的国民党军策应下,向醴陵反扑。第2团当即转兵向北,于15日袭占浏阳,但因疏于戒备,17日遭到醴陵追来之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损失大部。 在上述各路起义武装进攻受挫的情况下,毛泽东于17日命令各团向浏阳城东南之文家市集中。19日,起义部队三个团的队伍陆续到达文家市。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分析形势,讨论部队的行动方针。决定放弃原定的进攻长沙的计划,部队迅速脱离容易遭受国民党军围攻的平江、浏阳地区,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点。 20日,工农革命军从文家市出发,22日,到达江西省萍乡市的上栗市,得知萍乡驻有国民党军,遂决定绕道经萍乡县城以东的芦溪南下。24日抵芦溪。25日晨,部队继续南下,在行进中遭到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仓促应战,总指挥卢德铭为指挥部队掩护主力安全转移而牺牲,部队受到重大损失。 修水网 26日,工农革命军袭占莲花县城,29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全体将士已不足1000人了,这时部队士气低落,加之连续作战,革命前途未卜,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逃兵不断。 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部队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1个师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下辖2个营;建立和健全了各级党组织,确立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开始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成立士兵委员会。 部队形成了铁的纪律,新的工农革命军从此脱胎换骨,一改过去的雇佣兵性质向立志为解放人民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志愿兵转型。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着这伟大的实践和铁一样的纪律,为日后彻底打败国民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前往农民运动良好且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展开土地革命,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人民的武装战争方针发生逆转,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这个决定,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 第二年,全国各地纷纷揭竿效仿。方志敏在赣东北,朱德、陈毅在湘南,贺龙、周逸群在湘鄂,郭滴人、邓子恢在闽西,彭德怀、滕代远在湘鄂赣相继起义并建立革命根据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在全国各个省市拉开帷幕。 HULING 正如毛泽东所说:“干革命没有根据地就立不稳脚跟……现在,我们就是要上井冈山,去寻找一个立脚点,使队伍不散,红旗不倒。这样,我们这块小小的石头,就总有一天会甩出去,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事实证明,当时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毕竟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中国革命形势不能照搬苏联的那一套,以城市包围农村永远行不通。参与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及时改正错误思想,形成适合于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力挽狂澜,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 巍峨的井冈山,成了人民革命历史胜利的起点。秋收起义高举的第一面红旗,指引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血雨腥风中走出困境,迈向成熟!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黄 丽:女,江西修水,1999年毕业于九江师范。从教十二年,后调入县文旅部门工作十余载,现任秋收起义资源服务股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