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xiushui.Net |
370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
65 修水网 |
4.3 |
326.43 |
从上面图表和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总的反映和说明: 修水网
1、蚕桑是这几个村的主产,是村民们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基础非常牢固。绝大多数村民已熟练掌握了蚕桑的种管养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和一般的防病能力,桑园均是干旱与较干旱的坡地和洲土,适宜种植桑树,同时养蚕的蚕室、器具齐全。部分农民全家没有一分稻田,全靠栽桑养蚕创收。如洲上村有5个组没有一兜禾,宁红村有4个组没有一兜禾。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年的摸索,他们逐步掌握了市场规律,对价格的起伏已经基本适应,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他们说哪怕一直是今年的行情,他们也不会动摇养蚕的信心,更不会挖桑。现实的情况正如他们说的一样,4个乡镇没有一个乡镇出现挖桑的。 内容来自xiushui.Net
2、在今年蚕茧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蚕农蚕桑的收益还是高于粮食作物,对比4个村春夏两季茧的平均收益,是粮食作物的1—2倍,个别甚至更高,如宁红村的莫凤启,春茧张种产量101斤,仅此一季茧就超过粮食作物的全年收益。
3、广大干群对“三高一扩”活动持肯定态度。在调查中我们接触到的无论是镇村干部还是广大蚕农,他们认为今年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实施蚕桑产业“三高一扩”活动,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但由于受大环境等多种原因影响,对高产高质而没有取得预期的高效,也能正确对待并做出客观分析。 修水网
4、很多镇村干部和蚕农认识到“低潮时发展,高潮时受益”的道理,要求县委、县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广泛宣传,层层发动,积极引导蚕农进行桑园改造和扩种。有的村如马祖湖已经做好了今冬将杂交桑改为稼接桑和扩桑50亩的计划,很多农户也有了这方面的打算与准备。 本文来自修水网
二、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蚕桑生产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今年养蚕订种量大幅减少。如白岭镇今年春、夏、中秋三季减少蚕种4400张,就连养蚕历史悠久的征村乡也减少蚕种1500张。二是桑园弃管现象严重。多数蚕农认为今年茧价不高,效益较低,不愿再投入,只能让地求财,导致桑园弃管现象严重。三是蚕桑生产新技术、新工具推广应用率不高。如今年推广的方格簇使用率很低,多数方格簇积压在乡镇,发到蚕农家的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蚕桑生产效益低下。按原来收茧补级标准,含水率在13%以下才加级,在13%~16%的不加级,在16%以上要扣级,因今年使用测水仪,测出蚕茧含水率都在16%以上,高的达到30%,导致秋蚕春养和使用方格簇生产蚕茧的加级加价政策无法落实,相反部分蚕茧还要压级扣价,影响蚕桑总体效益。
今年的蚕桑生产出现上述问题,除春季久雨低温、夏季久旱高温等客观原因和因国际国内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外,在生产环节和操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镇村干部和蚕农都有所反映,主要是:
xiushui.Net
1、秋蚕春养试验面太广太集中。作为一项新的技术,秋种春养有它的优点:产高、解舒率高、丝均匀。但同样存在它的弱点:茧薄、丝短、含水率高。究其原因:其一是秋蚕个大,作的茧自然也大,但由于秋蚕吃叶量与其他种差不多,自然导致茧薄、丝短;其二是秋蚕耐高温,而我县春寒难料,各地气温不一,因而导致较寒地区如白岭、路口等地春蚕大量发病;其三是秋种春养蚕种比一般蚕种重2克左右,多出3000只上下的蚕来,因而,产量固然要高一点,技术部门要注意这一点,并进行探讨和试验;其四是作为支柱产业的蚕桑在进行技术推广时,要慎重和小心,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在反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分散小量试养,不能一次性集中试验,否则负面影响太大,反而得不到推广。 HULING
2、小蚕共育不宜“一刀切”。共育不是新技术,共育对养种少、新养蚕、不懂技术的人是有好处的,因此不宜也不须一刀切。我县在20多年的养蚕历史中,通过众多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广大蚕农的摸索,已形成了大户自育、小户共育、育种规模10—20张的传统做法,强行推广50张以上共育,不仅不符合客观规律和传统习惯,蚕农难以接受,而且由于受场地、劳力等原因限制,也不好实际操作,同时风险也太大,一旦出问题,损失面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