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军队与九江》刊文《罗荣桓在修水片断》,引发相关专业人士对这段红色历史关注,该文作者是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退休干部樊孝慈。9月26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办公室整理文物资料。
与文物结缘,始于1989年。当时樊孝慈任社联副主席,被邀参观列宁小学和黄山谷墓等地。2000年,樊孝慈任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其间,他走访老战士,了解我县革命历史,收集各种资料,致力于保护我县红色文化。2004年,我省成立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樊孝慈任县级普查队长。
这些年,樊孝慈身上总会带两个本子,一个记录工作事务,另一个记录文物情况。他跑遍全县36个乡镇1000多个自然村,发现大量的重要历史文物,其中有大面积保存完好、距今有800多年历史的太阳升镇洋湖村的摩崖石刻;始建于宋朝的渣津镇兜率寺香花桥,已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港口镇洞下村泉水山下红军游击队的驻扎地,墙上贴的3条红色标语是目前全国仅存的几条红色标语。从2006年起,樊孝慈着手重要历史文物各级申报工作,经他申报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的有2个,省级重点文物的有3个,县级的有28个。樊孝慈参与编辑的《修水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汇编》和《修水文物志》共记录了我县1000多处文物。在2004—2005年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县获评“省级先进单位”,樊孝慈获评“省级先进个人”;在2014一2016年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县5100件文物经专家鉴定进入省级文物数据库,樊孝慈再度获评“省级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