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见新湾廊桥,是在《修水旅游画册》上,图中一座徽式风格、卧龙般的建筑静静躺在碧绿的乡野中,散发着让人怦然心动的古朴、温和。近期参加县文协组织的采风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进那片乡野,真实感受廊桥的魅力。 从县城出发,约一个小时后到达新湾乡回坑村。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扑面而来的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和野花草籽的香气。不经意间,那心仪已久的廊桥突然出现了在眼前。 廊桥的两端各是一堵约3米高的单面墙,墙身像花瓶腰部一样的弧形,看起来有点像传统的牌坊样式,但更灵秀有致、匀称自然。墙上的青砖上赫然刻着“光绪癸卯车音和记”,清秀工整,可见当时砖模制作的精细,由此可知,建桥时间是1903年,设计师叫车音和。墙中间的门洞是标准的“n”字形,可以起到“外不见木,内不见砖”的效果。 进入廊桥,顿感清爽阴凉,脚下铺着平整的桥板,廊顶井然有序地分为九节脊梁。中间的脊梁上刻有八卦图,其余八节均有雕刻或题词。与廊顶相连的桥柱相应有36根,内18根主撑廊顶,外18根主撑廊檐。据介绍,建桥时,桥上还设置了焚香点烛、祀奉“桥神”之所,桥的一侧还设置了护桥房屋,桥下有护桥田、舂米碓等。 HULING 倚栏俯视,桥下是浅浅流淌的溪流,遥想一百多年前,夏秋季节山洪肆虐,波涛滚滚,阻挡了多少旅人前行的脚步。当地乡绅车音和慷慨捐资主修此桥,一时间工匠云集,场面壮观,木工师傅飞舞斧凿时的朗朗笑声不绝于耳,烧泥制砖师傅的劳动号子震撼云天,翁妪眉开眼笑,幼稚欢欣雀跃……这座桥成为乡亲遮风蔽雨、娱乐休闲的场所。 一百多年过去了,经历了世间的喧嚣与冷落,廊桥泰然如初,平淡地传递着岁月的思索,展现着乡村艺术的纯美,书写着浓郁的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