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卢曙光专栏

旗下栏目: 冷建三专栏 周湖岭专栏 周斌专栏 东方啸专栏 卢曙光专栏 刘经富专栏 谢小明宁红史话 石平专栏 修水书画

耘禾打鼓哟呵嘿

来源:修水网 作者:卢曙光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3-02
  修河流域和九岭幕阜之间,流传着各种民间歌谣,而耘禾打鼓歌则别具一格,它内容广泛,曲调爽朗、情感质朴、节奏自由,是一种受人欢迎,存在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我的少年时代是在黄沙镇岭斜、烟坳村度过,在这个被称为安乡的地方,耘禾打鼓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还很落后,文化生活没有今天丰富,在异常单调的乡村生活中,那生动的曲调、丰富的歌词、高昂的气势、向善的价值取向、散发泥土芬芳的笑声,一直萦绕心间,成为儿时一道永恒记忆。
  
  耘禾打鼓歌的产生,最初只是大户人家请人帮工,为提高效率采取的手段。近三十年,随着农村经营方式转变,老一代农民歌手渐渐离去,这一非物质文化现象被人遗忘。接受采访的张聘实,就是我转辗寻找多年的民间歌手,他14岁开始务农,在耘禾打鼓劳动中,既是领唱高手,也是接唱好手,他音质优美,吐字清晰,记忆力好,使我几十年后重温了耘禾打鼓歌的无穷魅力。
  
  如果进行简单区别,耘禾打鼓曲调可分为:逍遥歌、沙罗歌、普通歌、花歌、夜谜歌、擦痒歌、收工歌、正歌等。曲调长短不一,长的歌词也会分成四五句一节奏。耘禾时,由一人打鼓领唱,在田里田塍行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众人接唱,接唱之后,大家齐唱。互动的对唱和齐唱,伴随鼓点连接,此起彼伏,山鸣谷应。试举一例:领唱:“一朵兰花喷喷香”,大家接唱:“反手插在姐头上”,领唱:“叫姐莫到风头坐”,大家接唱:“人又标致花又香”,领唱:“花香引动少年郎”,大家齐唱:“花香引动哟呵嘿,哟呵嘿”。曲调循环往复,内容丰富多彩。歌词内容又可分为:天光前、天光、早晨、太阳出山、半昼、送茶、散歌。而散歌又包括:茶歌、酒歌、花歌、扇歌、12月花等。正歌又包括:三国、水浒、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农忙时节,一天劳动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而这些歌词都不重复,可见内容之丰富。特别是散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家庭琐事,民俗俚语,历史掌故,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这是精彩人文的体现,是先人智慧的结晶。 xiushui.Net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现存的打鼓歌中,一首梁祝,长达八百多句,可谓洋洋洒洒。而领唱与接唱,必须滚瓜烂熟才行,这些歌词朗朗上口,抑扬顿挫。请听,“唱起来,呵起来!唱歌师傅请出来,上午好唱梁山伯,下午好唱祝英台,从头至尾唱起来!自盘古来天地人,三皇五帝定乾坤,风调雨顺民安乐,太平天子坐朝庭,唱只山歌解愁心。近来百花满园香,买卖客人往苏杭,客人行往此地过,哪个不爱此地方,都说祝家好屋场……”诗歌爱好者可以看出,这些歌都押韵换韵。在爱情歌曲中,还有《送郎》、《莲姐》、《茶歌》等,且看送郎歌中几句:“送郎送到屋背埚,郎个包袱我来驼,若是有人来盘问,只说表妹送表哥,送哥几步又如何。送郎送到苦菜埚,苦菜牵藤叶又多,心想留郎吃餐饭,大屋场中嘴又多,这回慢过我情哥”,“一把扇子两面黄,一面画着姐和郎,郎在这边瞧着姐,姐在那边瞧着郎,姻缘只隔纸一张”,“郎栽禾来姐送秧,问姐痛郎不痛郎,吃只麻雀留条腿,吃个鸡蛋留个黄,人家痛姐我痛郎”,可谓入情入理,充满生活气息。像这样的精彩段落,不胜枚举。
  
  如果我们仅凭这些,便认为这些都是下里巴人之作,则大错特错,其实不乏艺术品味,宣扬伦理道德,真实记录生产生活的作品。《花歌》中的唱词,把花写得很生动很具体,“正月杏花没见开,二月桃花送春来,三月桃花并李白,四月刺花就地开,五月栀子心里黄,六月荷花赛海棠,七月莲花牵藤长,八月桂花满园香,九月菊花黄丝棉,十月茶花满山香,十一月无花纸上来,十二月梅花对雪开,正月杏花上了来,哟呵嘿,没见着开,洋鸭子花,撒苎麻来哟呵嘿”。《长工歌》则唱遍十二个月长工的艰辛和不易,“正月长工去拜年,手拿纸笔定工钱。东君开口八吊八,我今开口九吊钱,忍住心思做一年”,“七月长工去砍柴,挂烂裤子二边排,我对东君讨根线,东君应我有葛藤,想起长工真可怜”。二十四孝表现得声情并茂。唱哭竹生笋的孟宗,“孟冬哭竹只为娘,孟冬哭竹生嫩笋,天生冬笋一双双,把与孟冬医好娘”,唱涤亲溺器的黄山谷,“山谷郎,山谷洗桶只为娘,脏桶脏盆自己洗,不要下人来帮忙,文曲金星万古扬”,把孝道通过歌声传播发扬。为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山歌为劳动增添了很多乐趣,当看见有谁跟不上队伍,打鼓之人就会敲着鼓点催工。“驼袋哥,快耘禾。提起脚来搓几搓,一片丝茅阻江水,一马不行百马忧,哟呵嘿哟呵嘿!”是多么妙趣横生。在长年的劳作中,山歌成为了民众的喜爱,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堂不挺背会驼”。

HULING


  
  流传于黄沙、黄坳、黄港等地的耘禾打鼓歌,是明清以来的产物,从地缘上说,与武宁移民有密切关系,经过几百年发展,成为了修水、武宁民歌的一个分类、一道风景。我至今记得,春夏之交的耘禾季节,从烟坳、岭斜去黄沙上学,经李村、茅田、农科所、先锋经过的时候,每隔一段路就会听到耘禾打鼓的歌声,在那个千山耸翠,稻田荡绿,莺歌燕舞的时候,火热的劳动场景,和粗犷歌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动感多维的画面,令人难忘。如果有识之士能注意挖掘保护,对于促进修水黄沙箔竹一带的乡村旅游,一定大有裨益。 (卢曙光2017.03.01)
责任编辑:卢曙光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