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登上江西永修县吴城镇的望湖亭,看周边景色。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油然涌上脑海。 只见碧蓝的苍穹之下,东北方茫茫苍苍,水天一色。南来混黄的赣江,东流清澈的修河,在望湖亭前交汇。两水相会,清浊相融,又一起向北奔流,进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流入波涛滚滚的万里长江。 远处,在滨湖枯黄苍凉的湿地之上,在苍茫辽阔的水天之间,不时掠起一群群雁鹤。远远望去,白的像雪花在飘舞,灰的像树叶在翻飞,它们毫无例外都是姿态高雅优美,像穿花采香的蝴蝶款款而飞,像回环旋转的美女翩翩而舞。 回望西南面赣江修河相夹的吴城镇,只见绿树掩映中,一排排一条条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像无数条长龙般在交相缠绕,铺展开去。一眼望不到尽头。 HULING 吴城镇,除了因为滨湖并夹峙在赣江修河间而盛产湖鲜水货外,和江西无数的小集镇并无二致。但是,它却有着辉煌的历史,有着逝去的繁华,有着显赫的名声! 吴城是江西的四大古镇之一。景德镇、河口镇(铅山县)、樟树镇、吴城镇(永修县)在明清时期曾经盛极一时。到现在,只有景德镇和樟树镇因为陶瓷和药材、四特酒而依然名声在外。而河口镇和吴城镇却已风光不再,甚至是默默无名了。 “装不完的吴城,拉不尽的汉口”。这种说法把吴城和汉口相提并论,肯定了吴城和汉口平起平坐的重要的经济地位。 汉口是武汉三镇之一,也是武汉的老城区,九省通衢,京九大动脉的枢纽,长江中游最大的码头,附近几个省区货物的集散地,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把吴城和汉口相提并论,给了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整个江西的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腰子池,省境四周全部是高山。东北部有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是武夷山脉,南部有大庾岭和九连山,西部的罗霄山脉和连云山把江西和湖南分了开来,西北部有幕阜山脉等,这些山脉成为江西与邻省的界山和分水岭。 江西地势东、南、西高,绝大部分的落水都通过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水五大河流汇流到鄱阳湖,然后,通过湖口注入长江。真是“万溪千水一湖收,入江滚滚向东流。” 在晚清之前,人们出行和货物的运输主要靠步行、骡马、人力畜力车,还有河流中的船舶。如果要到京城赶考或到外地为官,花在路上的时间动辄就是几个月。而货物的运输,短途可以肩挑背扛,长途只能靠船舶运输。 xiushui.Net 所以,那时江西各地的一些米谷、茶叶、竹木、油料、手工制品等货物,就源源不断地通过五大河流汇聚到了河流的入湖口的集镇上来了。 而从长江输入的各种商品,也由这些集镇分销到各地和广东部分地方。吴城,就是赣江和修河的入湖口。赣江和修河的流域面积包括今天的九江一半,几乎南昌、宜春、新余、萍乡、吉安、赣州六市的全部,占到整个江西总面积的60%以上。 这么广袤土地上的出产和人口生活所需的物资都是经过吴城上运下输,吴城就成了一个中转港和大码头。一时之间,赣江修河流域需要推销商品的纷纷来吴城寻找外地的客商,做得大的干脆购铺经营。 外地的客商将货物运到吴城,通过江西本地商贩销往各地;同时,将江西的特产运销外地。通过几百年的发展,清代乾隆至咸丰年间,吴城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镇区东西长四五里,南北宽两里,常住人口七万多,流动人口二万多,形成了“六坊八码头,九街十八巷”的格局,其经济功能远超省城南昌。街市上坐商、行商络绎不绝,牙行中介穿针引线,搬运工人日夜忙碌,客栈歇铺住客爆满,餐馆酒店吃客不断。 xiushui.Net 人们熙来攘往,万商云集,赣江修河中舟船遮水,帆桅蔽空。好一派繁荣景象,好一幅盛世图画!真有《清明上河图》描绘景象的味儿。 可是好景不长,繁华不再。随着大庾岭商道的逐渐衰落,加上1916年开通南浔铁路和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大修公路,很多商品不再通过速度缓慢,运输时间长的水运来输送,吴城镇因而走上了衰败之路。 尤其是1939年3月开始的中日军队的南昌会战,日军炮轰吴城七天之久,昔日辉煌的建筑和繁华的街市毁于一旦。 而今,偌大的吴城镇只有清嘉庆年间修建的吉安会馆的门脸和一进房屋残存在那里,孑然独存于新楼商铺之间,默默地诉说着侵略者的残暴和罪恶,默默地缅怀着往昔的辉煌和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