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黄梦升与黄茂宗的文学渊源
宋代随州属襄阳府七州之一,《宋史》关于欧阳修的早年岁月记叙,“修游随”。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绵阳),四岁时他的父亲欧阳观逝于泰州任上,母亲郑氏带他投奔在随州做官(任随州推官)的叔父欧阳晔,欧阳晔将母子二人安排于随州城东住下,从4岁到22岁,欧阳修在随州生活了18年,即其青少年时代都在随州生活,随州是欧阳修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 欧阳修的老师是谁? 是胥偃? 欧阳修22岁时,先后经历两次科举落榜的痛苦,胥偃是当时水平最高的时文大家之一,欧阳修慕名上门拜师。《宋史.胥偃传》记载了欧阳修求见胥偃的场景,原文是:“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欧阳修随汉阳军胥偃到京师,次年赴国子监应试,获第一名,赴国学解试,又获第一。胥偃如果老师的话,也是22岁之后的老师。 是晏殊? 24岁的欧阳修第三次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晏殊是主考官,出题《司空掌舆地之图赋》,面对这偏僻的命题,大多数考生做题都走偏了,唯独欧阳修不光扣题精准,而且文采飞扬。于是,晏殊慧眼识珠,把欧阳修确定为“省元”,即第一名。依旧俗,从此欧阳修就以门生自称,执弟子礼,并无师生关系。 xiushui.Net 欧阳修22岁之前,在随州的十八年,有一个人可能是他的老师,他就是《黄梦升墓志铭》中的黄茂宗,其中说到“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欧阳修说,我年少时家住在随州,黄梦升跟着他做官的兄长黄茂宗在随州。我当时还是个小孩子,站在各位兄长的身旁。可见,1015年,黄茂宗登进士任随州判官,一到随州,欧阳修就可能同黄梦升的兄弟们一起跟随黄茂宗学习。 黄沔(991—1055),字茂宗,号昌裔,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北宋教育家黄中理之长子,大文豪黄庭坚的伯祖父,双井十龙之首,高材笃行,品学均佳,年轻时在父亲创办的芝台书院、樱桃书院充任教习,同族子弟的文学渊源皆为他所出。登宋祥符八年(1015)乙卯科进士,27岁的范仲淹以“朱说”之名,中乙科第九十七名进士,同榜进士有后来官居首相的庞籍、王安石的老爸王益、范仲淹一生挚友滕子京、来自流坑村的董淳等。江西新余举子萧贯因为长得寒碜,痛失状元桂冠,成为这一榜的第二名。而山东大帅哥蔡齐以颜值实现弯道超车,登上榜首。 家谱资料: 黄茂宗,中理长子,一名沔,字昌裔。宋祥符八年己卯(1015)登王交榜进士,案:《山谷集》称“公,高才笃行,为诸士之师。以《木铎赋》抱屈,翰林学士胥偃见赋大惊,以示考试官,相顾叹绝。考试时实不见,因怀赋上殿,有诏特收试,及试礼部参知政事赵安仁、翰林学士刘筠,擢公在十人中登科,授崇信军(随州)节度使判官”。年四十三,卒于余杭。子二。配陈氏,葬云岩潭上,与夫合冢。生:育、胄。 修水网 《宁州志》记载:黄茂宗 字昌裔,双井人,登进士。父中理,尝筑书馆于芝台樱桃洞,四方来学者常数百人,故诸子多以学问文章知名。祥符中国学试进士,以木铎赋。有司以王交为第一,而出茂宗。翰林学士胥偃,见赋大惊,与俱还,以赋示考试官曰:使举子能为此赋,公何以处之?皆曰:王交不得为第一矣。胥以实告,诸公相顾,谔然叹曰:考校时实不见。因怀赋上殿,有诏特试,及试礼部,参知政事赵安仁、翰林学士刘筠耀茂宗在十人中,受崇信军节度判官。流落不偶,卒于余杭,归葬云岩潭上。所为文集若干卷,毁于兵燹,弟滋、湜、淳、涣、灏、浃、注、渭、浚,十人并驰文声,时人号曰“十龙”。 黄庭坚在为黄茂宗之子黄育写的《叔父和叔墓碣》中记载了伯祖黄茂宗及第的经过:“ 祥符中,国学试进士以《木铎赋》,有司以王交为第一,而黜昌裔。昌裔抱屈归次尉氏,遇翰林学士胥公偃,见昌裔赋,大惊,与俱还,以昌裔赋示考试官目:‘ 使举子能为此赋,何以处之’ 皆曰:‘ 王交不得为第一矣’ 胥则以实告,诸公相顾,绝叹考校时实不见。因怀赋上殿,有诏特收试。及试礼部,参知政事赵公安仁、翰林学士刘公筠,擢昌裔在十人中登科,授崇信节度判官,流落不偶,卒余杭” 本文来自修水网 祥符八年,黄茂宗落榜后,到河南尉氏县去了,碰巧遇到翰林学士胥偃,茂宗就把他写的《木铎赋》赋献给胥偃,请他指教。胥学士对这篇文章十分赞赏,听说茂宗没有考上进士,他大为惊奇,说:“既然这样,那就请你跟我一起去,问问那位主考官吧!” 胥学士没有直接责问主考官为什么不录取黄茂宗,而是让主考官先看看这篇文章怎么样,问如果写这篇文章的书生前来应考,能不能考上?主考官看了文章后十分赏识,说:“这篇赋写得真好,连第一的王交也比不上他。” 胥偃这才把黄茂宗落榜的事端了出来。这一下,主考官们弄得狼狈不堪,只好托辞说是他没有见到这份考卷。 胥偃把这篇赋献给了真宗皇帝。真宗下诏,要礼部举行一次特殊考试,由副宰相赵安仁、翰林学士刘筠主考。黄茂宗这一次才考上进士,当上了崇信军(随州)节度判官。 黄沔和欧阳修有一个共同的关联人,胥偃,也可说是他俩共同的伯乐。黄沔当初考进士没有被录取,是胥偃带着他找考官,见皇帝才中了进士,入了仕途,欧阳修也是失意后找胥偃,还成胥偃的女婿。 欧阳修当时的科举需要写时文,时文是评论时事的文章。欧阳修擅长诗文,却不擅长时文,因此两次名落孙山。汉阳军胥偃是当时水平最高的时文大家之一,欧阳修去拜师,胥偃爱惜欧阳修的才华,不仅收他为徒,还把女儿许配给欧阳修。把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接到武昌同住。在胥偃悉心教导下,欧阳修在胥府三年,时文功夫飞速长进。24岁的欧阳修,再次踏上科举之路,结果是金榜题名高中会元,又高中甲科进士第十四名。 xiushui.Net 有资料说,欧阳修科考失败后,黄梦升讲了黄沔科举考试的往事,建议欧阳修去向胥偃登门求教。我倒认为更有可能是黄沔向胥偃引荐的欧阳修,一是黄沔登进士是胥偃鼎力支持,胥偃对黄沔有知遇之恩,关系非同一般,称门生不为过;二是胥偃当时是汉阳军,黄沔是崇信军,两地相距并不远;三是黄沔与欧阳修都在随州。 黄沔和欧阳修两人都是胥偃门生,可惜黄沔所为文集若干卷,“毁于兵燹”。 黄沔登进士授崇信军节度判官后,仕途没有什么起落,在这个位子上待了很久,黄庭坚说其“流落不偶”,就是流居他乡,没有得到职务升迁、发挥才能的机会。黄沔似醉心于授书育人,无意于仕途腾达,但他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教育家。黄庭坚在《叔父和叔墓碣》中称其“为书馆游士之师、子弟文学渊源,皆出于昌裔”,年轻时在父亲黄中理创办的芝台书院、樱桃书院充任教习,书馆游学之士和同族子弟的文学渊源为他所出,而双井黄氏进士四十八人之多,兄弟十人皆为进士,明代义宁双凤之一周季凤在《宁对》中说“二宋文章会”,宋庠、宋祁兄弟俩小时候在芝台书院、樱桃书院游学,黄沔还是他俩的老师。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史称兄弟状元。 本文来自修水网 黄沔所教导的同族子弟中还出了一位超级学霸,侄子黄庠。 1039年,黄梦升遇到其人生中的两重打击,一大打击就是侄子黄庠因病去世,欧阳修文中“哭其兄子庠”,可见其悲伤。黄庠的科举实力甚至超过了欧阳修,他与欧阳修是上下届进士,欧阳修是1030年,黄庠是1034年,而《宋史》称“近世布衣罕比”;另一大打击,黄梦升才能一直得不到发挥,谢希深出任邓州知州,欧阳修向他推荐.谢希深很欣赏,黄梦升也自以为得知己,相见恨晚,拿出平生所书归之,不幸谢希深突然去世,黄梦升伤心不已,将书稿火于柩前,哭不成声。几天后,就去世了。 黄沔登进士前就是名师,他的才学是足以成为欧阳修少年时期的老师的。黄沔当官后,黄梦升诸兄弟跟随到随州学习,欧阳修作为童生一起学习也就不足为怪。 欧阳修与黄梦升在随州相见时才七八岁,小十岁,应是亦师亦友的同学关系,黄沔与黄梦升诸兄弟十龙及宋庠、宋祁、欧阳修、黄庠是师生关系。 黄沔虽官不至尊,但堪称一代尊师! 【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湖岭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