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禅意欣赏:《问黄檗长老疾》——苏辙居士
四大俱非五蕴空,身心山河尽消镕。 病根何处容他住,曰夜还将药石攻。 ——《苏辙全集》 参政苏辙居士(1038—1112),黄龙宗二世上蓝顺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载《五灯会元》卷第十八,《续传灯录》卷十八)。字子由,苏东坡之弟,苏辙接触佛教较早,先后亲近过佛印了元、黄檗道全、寿圣省聪等,最后于上蓝。座下得悟心性。十九岁那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徽宗在位期间,苏辙遭蔡京等人所嫌,彻底罢官,遂于 许州筑室自养,自号“颖滨遗老”。在归隐之数十年期间,苏辙罕与人交往,终日惟默坐而已,曾作自传十万余言。另有《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著作行世。后卒于政和二年,春秋七十四岁。 【注 释】 四大:佛教用语。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五蕴: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HULING 药石:(1)药剂和砭石,泛指药物。《列子•杨朱》:“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2)比喻规戒。《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清谭嗣同《仁学》四四:“诋毁我者,金玉我也;干戈我者,药石我也”(3)僧人过午不食,称晚食为“药石”。《黄檗清规》:“药石,晚食也。比丘过午不食,故晚食名药石,为疗饿渴病也”。 【赏 析】 佛教认为人身四大俱非、五蕴皆无,山河大地尽皆虚空。既然宇宙世界都是空的、子虚乌有、一物不现的,那么人的病根所藏何处、又从何处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实际上,这是一个物质认识理论与世界现实存在的概念互换、甚至偷换,哲学理论里的虚与无,是概念、假设、定义,不等同于现实中的虚与无。就像我们假设我们在火星上、在水星上,但并不代表我们真的到达了火星上、水星上是一个道理。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照理讲人身上不可能有病存在,但既然得了病,该用药的还得用药,该治疗的还得治疗。 这首诗是苏辙看望师叔黄檗寺住持真觉惟胜禅师时写的,诗的语气是诙谐的、戏谑的,这不仅反映了作者与惟胜禅师关系的亲密无间,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活泼、灵活的性格特征和行事方式。 HULING 此文引自戴逢红:《黄龙宗禅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