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鸡鸣山风景优美,山势开阔,如巨人伸出双手敞开怀抱。且有鸡鸣古寺一座,据说香火极盛,各路香客络绎不绝。 只可惜开春以来,一直阴雨连绵,抽不出时间去一饱眼福。如今总算逮到了一个难得的晴天,于是邀约好友老九一同登鸡鸣山。 曾经的西摆老街,是通往鸡鸣山的必经之路。 沿凤凰山路西行数百米,穿西摆老街,过西摆古桥,便来到了西摆路。放眼望去,修江彩带似的蜿蜒东去,碧绿澄澈的江水不断冲洗冬日的余悸,就在天光、水光、阳光的陪伴下,我们来到了鸡鸣山的脚下,开始登山了。 老九是登山常客,劲头丝毫不亚于我,健谈的他不断向我介绍着: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花。我们东张西望,兴致勃勃,一路上,山随峰转,路随水旋,石砌小路如单弦的琵琶,一路弹奏着我们的鞋底,发出一阵阵轻微的咔嚓响声。
修水网
人生如苔,也有花开。 都说人过无痕,雁过留声。可无名野花旺盛的生命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它们从水边路旁探头探脑,竞相开放,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青春勃发的诱惑,招引着我们的目光奋勇前行。 当年那场火灾,似乎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记。青山依然绿,毕竟年年春。我和老九肃然谈起那场山火的惨烈和残酷,眼前似乎又出现了呼呼的火焰和奋勇扑救山火牺牲的身影。 不知有多少香客从眼前的西摆街走过,前往鸡鸣寺朝拜。 我想,倘若鸡鸣山菩萨真有灵性,应该让位于七位烈士,让香客游人祭拜他们,没有他们扑击森林大火,菩萨在鸡鸣山将何以安身?香火将何以延续? 就在我们气喘吁吁爬上半山腰时,一座红墙碧瓦的庙宇映入眼帘,“鸡鸣古寺”几个大字闪着神秘的幽光。走进大门,并不宽敞的大殿早已挤满了朝拜的香客,他们虔诚地给每一尊菩萨叩拜请安,询问心中所惑。 修水网 西摆街头就是鸡鸣山,此情可待成追忆。 看到香客们在袅袅轻烟中向泥塑菩萨频频跪拜,看到墙上“考取大学,感谢菩萨”的锦旗,我不禁浅浅一笑,我不信佛,但我尊重佛,也不愿打搅这种神秘的氛围,我暗示了一下老九,走出殿堂,继续向山顶爬去。 山路越来越窄,愈来愈陡,走的人自然稀少,一般寂寞阴森之感迎面袭来,我和老九手牵着手,像贴在墙上的壁虎,慢慢地向上游移。突然,山涧里云雾翻腾,如千军万马在疆场搏杀,山风鼓动着连绵的潮湿和腥涩,向我们倾泻而来,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撑,仿佛自出生以来就一直如此攀援。 鸡鸣寺:笙歌独吹看灯火阑珊。 终于,我们冲向山巅,冲向太阳,扑面而来的是雄踞于陡岩上的青松翠柏,是太阳没遮没掩的热烈欢迎,是天空弧形优美的蔚蓝。 修水网 站在山神的脊梁上,我们挥手想象抚摸蓝天脸庞的快意,接受四周群峰的朝拜,沉醉在阳光普照的空灵之中,只觉往昔的忧愁和今日的失意,一丝一丝地飘散于无形。 潋滟春色,烟岚云岫。 抬头放眼远望,看得见处皆是青天,看不见处罩着轻烟,俯瞰一个个匍匐脚下的小山头,如同望着鸡鸣寺内虔诚的香客。 我的心蓦然一动:其实人人心中皆有一尊“佛”,只不过香客们心中的“佛”近,在意念之间,幻化成眼前泥塑的菩萨,所谓“心中佛即是眼前佛”便是此意。于是乎,烧香叩佛,倾吐心中之困惑,以图解脱;而吾辈心中“佛”远,非眼前所见之泥塑菩萨所能替代也。 纵使万般思念,流光总把故人搁浅。 纵使耗尽一腔热血,穷尽一生精力,甚至老死于奔波途中,也未必有幸与心中之“佛”迎面相撞,得以超渡矣!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下得山来,我又陷入了红尘世俗的天罗地网里,只是心中会时时扪心自问:何时能见心中之“佛”。 1996.4.8于修水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