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流水雷家湾
来源:环球文苑 作者:陈奠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7-30
在西港通修口的古道上,康家源龙船台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见证了一百多年的洪水泛滥和无数先人在岁月长河的践踏,石拱桥巍然屹立在小港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到处公路星罗棋布,这石拱桥再不见人来人往了。但那伤痕累累的身躯让人忆想当年能工巧匠们的辛劳。石拱桥承载着历史沉浮岁月的脚印,也见证了社会进步逐渐失宠的辛酸。拱桥那方正规整石头,曾经浸透多少劳动者的血汗,在匠人的堆垒下,结构合理,线性规划堪称完美无缝。须没有赵州桥的宏伟壮观,但在西港为数不多的石拱桥中算得上是过去和现代的精品。
石拱桥长约十米,宽三米左右,是康家源花屋里周姓一名叫适永的富户出资修建的。听说修建此桥是在方便人们过往外另有一个原因,锁住康家源风水。原是修口至西港的主干道,在桥南边一湾形山脚下一个叫雷家湾的小村庄。
据说原来是姓雷的人家住在这里,后不知什么原因这方圆几里内却没有姓雷的了,这地方却住着十几户姓张和两户姓周的人家。孩提时,雷家湾张家环境优美,人丁兴旺,春天桃花盛开,犬吠鸡鸣。是邻近村子神往之地。因为四月枇杷个大皮黄让人口谗,六月的桃子心红味甜诱人口水,九月化红更让人流涎欲滴。每当果熟时,去学校念书的同学们都有去偷吃的前科,趁着主人家吃饭时,我们悄悄向果树靠近,不声不响地攀爬上树把果子摘来藏在书包里。最讨厌的是那大黄狗,尽管我们弄出的声音很小,还是瞒不住狗对主人的忠诚,嚎叫着向我们扑来,同学们一个个惊慌失措,有的从树上掉下来,有的手被刺划出小口子流着鲜血,为了逃离现场,都是咬牙拚命奔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是果熟之时从来没消停过,那顽皮孩童让雷家湾的住户伤透了心,但又无法发作,只能来了就赶,赶了又来,和主人家玩起了提迷藏。回想起来,是那个年代太贫乏了,孩子们没有其它水果可吃。偷果子却是那个时代孩子们解谗取乐的消遣去处。只要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孩子,基本上都当过几回偷果子的‘贼’。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居住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那种交通不便的地方居民纷纷搬迁至公路两傍了,如今的雷家湾物是人非,只余残墙可见,到处瓦砾丛林。当年景象再也难觅寻到,偶有几株桃树,化红树却是枝枯叶黄立在那里,好象在向人们诉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那种享受孩子嬉闹攀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只有让人上眼的几处生坟屹立在那里炫耀,雷家湾仍是块风水宝地。 修水网
雷家湾的兴衰并不是时代的后退见证,是进步让它失宠,择吉而居,享受美好是每一个人的心愿。也验证人可以造就物,物不可造就人的真理。
那一湾秀丽的港水,那一片葱绿的港柳,那一座不堪负重的石拱桥,无法从后人的眼中隐去。但过去雷家湾的繁荣,那古道上过客的匆忙,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但愿久经风雨的石拱桥坚强的屹立不倒,已经潇暮的雷家湾再有一个今生来世……
作者介绍
陈奠华:男,汉族,江西修水人,初中辍学,热爱文学,闲时喜欢写作。曾在微信公众号(古城旧梦),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发表过《家乡西港颂》《深闺待嫁马祖湖》《浊港洲的传说》《家乡十二大碗》《我的铁匠爷爷》等多篇散文,在江苏(诗林文刊)黑龙江(精品阅读,风物)内蒙古(漠北劲草)特刊上发表过诗歌、小说《修水颂》和时风警示小说《换届乱象》等文章百余篇。
|